青松絮语:多面的世界

作者:青松
font print 人气: 102
【字号】    
   标签: tags:

周末,朋友组织了一次小聚会,约我去吃火锅,顺便认识另外三位朋友。

他们三个都是生物学博士,其中一位还是我的同乡。虽是第一次见,都很合得来。我们一起准备各种食材,说说笑笑。偶尔他们会提到专业上的一些东西,还有在实验室发生的一些趣事。

他们都是在中国长大,没有什么信仰,所以对外国人信上帝总不能真正理解。比如,实验室有位美国同事,很虔诚地信主,不光心里信,口头上也会常常说起。假如实验进行得比较顺利,他会说一句感谢主。

我想,他不过是因为信仰而不由自主地感慨,相信主在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己全心努力付出,才有回报,才有好的结果。但对同事的这种表现,他们三个都觉得离谱,理由是,做实验是否顺利,与专业技术的掌握和准备过程中的认真负责程度紧密相关,和上帝哪能扯上关系。

所以,他们的结论是,信仰不过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对现实没有指导作用,硬是建立联系,只让人觉得牵强。

我问他们,如果信仰不仅仅是自我安慰的寄托,或高不可攀、玄之又玄的虚话,而是对真理的认识和参悟呢?中国几千年来不是一直都信神的吗,不过是近百年来人什么也不信了。他们中一人很疑惑,问我,信什么神,哪些神。我随口列举,很多啊,阿弥陀佛、观音、玉皇大帝……

听我说着,朋友突然笑出声,反问我:那些不都是传说吗?

通过朋友的问题,我知道,根本的症结在于,他们先入为主、根深蒂固的理念是这世上没有神,只有科学才是使人类进步的工具。正因为他们坚信那些传说都是虚构的,所以才把信仰归为愚昧、自我陶醉的寄托。

我明白,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很难,所以只能提醒朋友,这个世界是多面的,目前通过科学手段对世界的认识只是一面,肯定还有另外不为人知的其他面。只有打开思路,才能全面认识。如果想也不想,就排除一些可能性,那只能局限自己的视野。做研究的都讲究角度要新,换个角度,往往就有新的发现。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有很多特别聪明、特别有成就的人信神,而且一旦信了就很坚定。而他们并不是轻易被摆布的人,他们都有自己很强的自主认识。这本身就足以说明,他们信,就一定有信的理由。

的确,当今社会很多所谓的教派信仰中都有不正的因素。有些派别强拉人入教,或者放任引导信徒追求这、追求那。凡是有主见的人,都能分辨出正邪。对于不够正的,排斥或远离是对的,而对于那些自里到外都正得让人无处挑剔并且经过时间检验的信仰,不该去重新思考一下吗?真正有智慧、有心胸的人,会这样做的,摒弃偏见,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是非黑白。@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沙滩刚被退去的海水浸过,很硬实,踩过去居然留不下脚印。我想,人的一生也是这样吧,自以为很重要,到头来也许什么痕迹都留不下。茫茫天地间,人太渺小了。
  • 感谢一早就接到这样的礼物,让一天能这样美好地开始。有时候,我们为人做些事,其实并不费多少精力,但对他们而言也许就是帮了大忙。
  • 那种时时刻刻都会为孩子考虑、不顾自己、不求回报的爱,便是大爱了吧。
  • 舍下虽难,但只要有包容一切的气度和看透世间得失的智慧,也是能做到的。而且一旦做到,面临的将是另一重境界。再回头看待一切的时候,便会是任庭前花开花落、任天边云卷云舒的宠辱不惊、豁达自在吧。
  • 事出皆有因,公车取消、行程打乱,也并不仅仅是麻烦。也许那背后有我们要了结的因缘吧,正如我们要帮助的这两位朋友。素昧平生,但刚刚好碰上,而我刚刚好可以帮到他们。这些生活的烦乱中穿插的小故事,不正是上天给安排的最奇妙的情节吗?
  • 任我们海宽天空地飞,这天地间仍有我们尚未抵达的地方。不管我们听到过、看到过什么,事实是什么样子,也许都有待于我们亲身去体验尝试。
  • 吃午饭休息的时候,朋友问我一个问题:“见没见过忘忧草?”我立刻回答:“没有!”朋友再问:“确定没见过?”我再次很坚定地回道:“没有!”
  • (shown)有时候,眼里看到别人的幸福,心生羡慕。其实,自己也拥有同样的幸福,只是没意识到而已......
  • 当人意识到自己渺小的时候,心胸却仿佛一下子开阔起来。忍不住想要探索,生命在不知起点、不知结局的漫长历史中循环往复,经历各种艰难困苦、悲欢离合,到底是为什么......
  • 把那些磨人的问题放进轮回中看,也就发现,一切都释然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