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虎侍亲

作者:紫悦
font print 人气: 779
【字号】    
   标签: tags:

山西赵城有个七十岁的孤苦老妪,只有一子陪伴身侧。一天进山砍柴,被老虎给吃了。老妪悲痛欲绝,于是到县宰面前号哭涕泣,具状“告老虎”。县宰笑说:“老虎能用官署的刑法制裁吗?”老妪听了愈加嚎啕不止,谁都劝不住。

县宰火了怒骂她,她也不怕。又可怜她老迈无依,不忍施加扰乱公堂的“堂威”,于是,口头敷衍她、哄她,佯装答应为她捕虎。

可这老妪并不离去,仍然跪伏不起,非得等县宰发出“捕虎公文”方肯罢休。县宰无奈就问堂下诸役,谁有这个本事。

有个名叫李能的衙役,平日闲来没事,总爱喝得醉醺醺的,一听召唤赶紧步履蹒跚的进来,也没听清原委就说自己能行,起身接下公文走了。老妪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李能宿醉醒来之后,听其他同事取笑,才搞清楚自己接了个烫手山芋,悔恨不已。心里琢磨着,县太爷想出这招儿,也不过是哄骗老人,免除她死缠不放而已,没啥了不起!因此也不把这事放在心上,隔了几天,就拿着公文销差去了。

县太爷一看缴的是白卷怒道:“你说能行,咋反悔?”李能哑子吃黄莲、百口莫辩,窘迫之下灵机一动,申请公文征召所有猎户帮忙,县宰答应了。李能聚集了许多猎户,日夜在山谷守候,希望能逮个一只半只的老虎,好回去交差。

这样过了月余仍一无所获,这期间因交不了差廷杖数百,屁股几乎快被打烂了,身心所受的委屈冤苦,又无处控诉。于是跑到东郭岳庙向“东岳大帝”跪而祝之,失声痛哭。

不久,忽见外头出现一只老虎,李能正错愕间,怕自己被吃吓得不行。可这老虎啥也不理会,竟直直的蹲立在庙门中。

李能默默的对它祝祷着:“如果吃了老妪儿子的是你,那你就俯首贴耳的听我捆绑。”于是拿出刑具铐住虎脖子,老虎真的乖乖的任由李能摆布,任由他牵回县府衙门。

县宰升堂审问:“老妪儿子被你吃啦?”老虎点头颔首。县太爷又道:“杀人者死,古之定律!况且她就这么一个儿子,而你把他杀了,如今她风烛残年、体衰力竭何以为生?倘若你能当她干儿子尽心侍奉,我就赦免你的罪行。”老虎再次点头应允。

于是,解了刑具让老虎走了。可这老妪怨气冲天,认为这县太爷妇人之仁,没杀虎为子偿命有欠公允。

次日,天将破晓之际,老妪开门一看,门口有只死鹿血迹斑斑。老妪就把鹿肉肢解、鹿皮剥下,拿到市集贩卖出售,得钱过日子,如此这般的就习以为常。

有时这“义子”还会衔来金帛丢弃在老妪家的庭院中。老太婆家慢慢的有了些积蓄,她心中窃喜,这干儿子的孝心与奉养,真的胜过故去的儿子,认为它堪称“德虎”。老虎来时就在屋檐下悄悄俯卧,整日不离,人畜相安,没啥猜忌。

几年之后,老妪无疾而终,干儿子奔来堂中穿行、吼叫不止,十分伤心。老妇平日积攒的钱足够办丧事了,于是邻里乡亲共同埋葬她。

坟墓刚修筑好,这“虎儿子”骤然间奔窜而来,吓得宾客尽逃。老虎直接到坟塚前,虎吼咆哮、嗥鸣雷动,过了好大一会儿方才离去,从此不再出现。当地人立“义虎祠”于东郊,至今犹存。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人汪道鼎述说:华亭县韩漱山,富而好礼,见义必为,乡里都称他是大善人。相传他家族致富的缘由,有一段足以讽人劝世的...
  • 清代绿营兵军中就有游击将军一职,秩从三品,位次参将。这位吕姓游击将军是山东人,相貌魁梧,只是缺了左耳.........
  • 或许在众目睽睽之下,很多人会没有贪念,或者至少会被抑制;但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能做到不欺心最是难能可贵。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