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背后的故事系列之五

【唐诗故事】相思从此寄余生——赠李龟年

文/柳笛

那也许是一个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江畔,抑或是一叶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兰舟,长安城最负盛名的诗人送别最有才华的乐师。(大纪元资料图片)

font print 人气: 212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相思知何物?有人说,那是巴山秋窗下的剪烛夜雨;也有人说,那是柴扉风前的人面桃花。温庭筠却深情地反问: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以红豆喻相思,却是王维占了先机: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朴素清新的小诗,以《相思》之名传世。但起初,它还有一个缘事而作的名字——《江上赠李龟年》。

那也许是一个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江畔,抑或是一叶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兰舟,长安城最负盛名的诗人送别最有才华的乐师。王维遇着李龟年,一双在各自领域大放异采的才人,便萌生不可名状的才思。忘记了他们曾在哪一场贵族的酒宴中相识,从此我作词章你谱曲,京城的春花秋月里总徘徊着王维赋诗的绕梁声。

王维此时也许还被官场束缚色身,李龟年却要漂流南方,是游历,是贬抑?想到其在京城曾经春风得意,晚年落魄不得不靠卖艺为生,此番南下的情形,多半不是太明媚的前程。面对远行的友人,王维预先看到了春天的南国盛景,恰似长安长夜未央的喧闹,他关心的却是芳菲似锦中,有几枝红豆独秀。若朋友得闲,请为他多采摘几颗,那坚硬如石、沁朱似血的红豆,最能代表离人的相思意。

唐朝最幸福的伶人,非李龟年莫属。早期的李龟年盛极一时,生在于音乐家族,善歌、筚篥、羯鼓等,更长于度曲。他兄弟三人俱是玄宗时期的著名乐工,曾合作《渭川曲》,受到玄宗赏识,名声大噪。开元中,禁苑牡丹盛开,红、紫、浅红、通白,四本花色绚丽华美,不可方物。玄宗爱甚,移植于沉香亭中,携杨贵妃一同游赏。供职梨园的李龟年伴驾高歌助兴,演唱的正是李白大醉书就的《清平调》三章。能在须臾间即兴发挥,演绎新声,若无精湛的创作才能和技艺,怎可驾驭?当时,贵妃手持玻璃七宝杯,啜饮凉州葡萄酒,满面含笑聆听曲中的美言。玄宗亦为歌声所感,亲自吹玉笛为他伴奏。帝妃皆雅好音律,李龟年一举便得到两人的激赏,是以他晚年每每回想此事,都忍不住留恋唏嘘。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王公贵族也经常请他们兄弟去府上演艺,文人墨客亦乐于与他们结交。李龟年兄弟三人每次出场,赏赐颇丰,便在东都洛阳还敕造私宅,其奢华靡丽规模甚至超过当时的公侯。当绝代乐师的风采无法重现,他的歌声与琴曲也已化作绝响,后人最为追思倾慕的,仍是那数篇以他为名的歌诗。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瑞送他《赠李龟年》:“青春事汉主,白首入秦城。遍识才人字,多知旧曲名。风流随故事,语笑合新声。独有垂杨树,偏伤日暮情。”诗圣杜甫感慨《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只怕寻遍唐朝,再无一人能如他,让这么多诗人倾心泼墨,挥洒幽思,把他的故事永远珍存在婉致的诗篇里。

文人总是最可爱的群体,他们看待艺人一方面以“倡优视之”,一方面对待真正的艺人又有惺惺相惜之感。许是在文艺领域,诗文与音乐在精神上是相通的,诗人的作品靠倡家的谱曲传唱才会焕发二次生命,倡家的演艺也需要诗人的创作素材不断发展演艺生涯。文艺本身就是半神的文明,若要探索至化境,就不仅仅是技法的锻练,更多的来自心性的升华。因而,倡优之辈的佼佼者,亦属千古风流人物。李龟年或许就是当时最出色的那位,因此收获了文人的尊重与彼此心灵的共鸣。

在交往的诗人中,在收获的无数赠诗中,李龟年似乎犹为推重摩诘。安史之乱后,梨园弟子四散,他亦被迫流寓湘潭。面对江南的良辰美景,他也会忆起长安城曾经的天朝风范,大唐皇帝的才略宏图,还有他与帝王家的种种过往。他对长安,有着无穷的回味与眷恋,然往事不堪回首,回首便是无奈东流水的惆怅。他往往起兴而歌数阙,唱的都是长安旧声,常令听者悲而罢酒,泫然欲泣。

唐朝最幸福的伶人,非李龟年莫属。早期的李龟年盛极一时,生在于音乐家族,善歌、筚篥、羯鼓等,更长于度曲。(大纪元资料图片)
唐朝最幸福的伶人,非李龟年莫属。早期的李龟年盛极一时,生在于音乐家族,善歌、筚篥、羯鼓等,更长于度曲。(大纪元资料图片)

有一次,他出席湘中采访使的宴会,奏歌娱众,唱的第一首歌就是这支《相思》。他对友人,有着至诚的想念,他对皇家与长安逝去的繁华,何尝不是更为刻骨的相思?他仍觉不尽兴,便再歌一首王维的《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他借王维的诗,表达了他祈盼玄宗南幸,有生之年再沐圣恩的心愿。但任他思心劳劳,忧心切切,此时玄宗年迈力衰,已是风烛残年,这心事终究是要虚化了。终于,他的精神承受不住多年来的辛酸苦楚,歌歇弦断,一代乐师昏倒在地。四天之后,他回光返照忽然苏醒,最终郁郁而亡。

对于王维来说,平生诗作大多清静而富禅趣,表达内心涟漪的文字寥寥无几。少年时的王维作“每逢佳节倍思亲”之句,在重阳节思念故乡亲友;客居孟津时作“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婉述离情别绪。《相思》一诗,短短二十言,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似乎一生修禅,他总是趋于克制情绪的波澜,声声掩抑,只道天气晚来秋。而他终究是红尘中修行的人,向前一步是四大皆空,后退一步则苦海无涯。不知他是否有过“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的进退维谷,但他的情怀,依旧流露于不经不意间,若即若离中。

《旧唐书》说他“妻亡不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摒绝尘累”。王维年六十而逝,结发妻子去世后,他遂将人生一半的时间默默缅怀。我们只知道他的妻子姓刘,他们的故事像谜题一般永远尘封在墓穴中,而且在王维的诗歌中觅不到一丝描写妻子的痕迹。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大道,昭示他一死生、齐彭殇的达观;潘岳亡妻,作《悼亡诗》三首、《哀永逝文》、《悼亡赋》,无限放大悲痛欲绝的情感。就连始乱终弃的元稹,一边“取次花丛”,一边还抒发着对亡妻韦氏的“曾经沧海难为水”。而王维,始终不发一言,在同时代的诗人崔颢接二连三地停妻再娶时,他不悲不喜,只是用行动表达着对妻子的怀念和忠贞。

《红楼梦》里,贾宝玉挨打后,着晴雯看望黛玉,送去两条旧帕。黛玉柔肠百转,立时读懂了宝玉的深意,书绝句三首于帕上,作为纪念。冯梦龙曾作《山歌》:“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大音希声,极致的相思都是沉默的。就像王维那幽居的三十年,印证元稹所言“半缘修道半缘君”的状态,但他不说,更不须世人知晓,他只是用他的后半生写了一首无字的相思长诗。

李龟年定也懂他的这番相思意,才在晚年偏爱王诗,行吟不已。他在末世歌唱着自我的身世流离,歌唱着对前尘往事的相思成灰,最终长眠在王维的诗歌里。#

点阅“唐诗背后的故事”系列。

责任编辑:林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绘九九重阳节的诗句。图
  • 盛唐时期到中唐时期以山水为审美对象来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些诗人,他们是盛唐时的王维、孟浩然、裴迪、常建、储光羲,中唐时的刘长卿、韦应物、柳宗元等诗人。
  • 韦应物(公元 737─792),是唐朝代宗大历年间(766--779)有名的诗人。他的诗以写田园风物而著称,是继陶渊明、二谢和王维、孟浩然之后的又一个田园诗名家;而他自成一体的简淡古朴、澄澹空灵的诗风,则是唐代诗人中非常接近陶渊明的一个。
  • 孟浩然(公元 689─740),是盛唐时期与王维齐名的大诗人。他与王维合称“王孟”,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大多以写隐逸和田园生活而著称,其清淡、自然的诗风在唐诗中独树一帜
  • 宋代以前,古书中常有名人逸士修道得道的记载,如王维、孟浩然、白居易、许宣平等等都好道,许宣平更位列神仙。唐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张志和则是又一位载入仙传的名隐。
  • 唐代的山水画继隋代之后,更为蓬勃发展,趋于成熟,并且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主要流派。一是以武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俗称大小李将军)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一是以文臣王维(俗称王右丞)为代表的水墨山水。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中国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陕西蓝田,可当年让中国画圣王维陶醉其中的绿水青山早已变成癞痢头。
  •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的这首七言绝句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诗中有”渭城”和“阳关“,故亦称《渭城曲》或《阳关曲》。
  • 相传汉代闽越国有一男子被强征戍边,其妻终日望归。后同去者归,惟其夫未返,妻念更切,终日立于村前道口树下,朝盼暮望,哭断柔肠,泣血而死。树上忽结荚果,其籽半红半黑,晶莹鲜艳,人们视为贞妻挚妇的血泪凝成,称为“红豆”,又叫“相思子”。唐代诗人王维有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根据故事借物抒情表达相思,委婉含蓄,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
  • 在正宗的潮式筵席上,头道菜和末道菜通常都是甜食,据说传统上讲究“甜头甜尾”,而芋泥往往就是作为最后一道“压轴”甜食出现的。芋头历来是潮汕的土特产,唐代诗人王维也曾经对芋头的美味赞不绝口,“香饭青菰米,嘉蔬紫芋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