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与信仰】唐太宗与儒释道三教

文/刘晓

人气 1106

【大纪元2016年01月13日讯】继隋朝杨坚父子弘扬佛法后,唐朝皇帝或信仰佛教,或信仰道教,但在唐朝社会,却自唐太宗起,奉行儒、佛、道三教并存的政策,使信仰这三教的人在社会上彼此和谐相处。至于唐太宗李世民,诸多史料表明,他对佛教似乎更情有独钟。

太宗少时,正逢笃信佛教的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广传佛法,彼时,佛教的影响已深入社会各个阶层。作为隋朝贵族的李氏家族也无法不受其影响。公元606年,9岁的李世民患上了眼疾,其父李渊亲自去长安草堂寺拜佛,求神佛保佑,不久后,李世民眼疾痊愈。李渊遂打造一尊佛像,送到寺中供奉。儿时的这段经历给李世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还亲自撰诗赞颂草堂寺祖师鸠摩罗什。

在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唐朝的过程中,亦曾得到过嵩山少林寺和尚的帮助。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兵围据守洛阳的王世充时,少林僧众志操等协助其破城,为打败王世充立下了功勋。为此,李世民特致书嘉奖。此事演化为后世演义小说“少林寺十八武僧救秦王”的故事。

此外,《续高僧传》卷三《慧赜传》载,武德年间,慧赜和三论宗吉藏法师辨难,李世民“亲观论府,深相结纳,拟为师友”。而李世民与其他僧人慧休、慧乘等的交往,也见于《僧传》。

唐朝建立后,李渊曾对佛教的发展作了一定的限制,如颁布了《沙汰僧道诏》。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废除了这一诏令,而是下令各地普度僧尼,修建佛寺,弘扬佛法。贞观元年至十年,太宗亲自敕建的佛寺就有普光、慈德、弘福等十余处,他还十分礼遇僧侣。除此而外,太宗还在贞观初年先后为皇后六宫嫔妃授戒,并在宫中大兴佛事。

唐太宗曾在《大兴善寺钟铭》里,自称是“金轮天王”的化身,而今降生帝王之家,是要普度众生,使“云和之乐,共法鼓而同宣;雅颂之声,与梵音而俱远。”这说明太宗的来历非同一般。

在太宗的扶持下,隋末因战乱而被焚毁的寺庙得以重建,僧尼人数增加,贞观时期“天下僧尼,数盈十万”,佛法继续得以弘扬。公元 631年,贞观五年,笃信佛教的岐州刺史张德亮上书太宗,请求修葺法门寺,太宗乃下诏重修,寺院增修望云殿覆盖塔基之上。在修缮佛塔时,开启地宫发现了佛舍利,随后迎请在法门寺内供奉,同时也出现了“三十年一开,开则岁谷稔而兵戈息”的说法,自此开启了每三十年举行一次迎奉佛骨的盛事。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历史上著名的玄奘法师由印度求法归来,抵达长安。为迎接其归来,长安盛况空前,太宗敕令西京留守房玄龄遣官奉迎,安置玄奘在弘福寺内。二月太宗拟出兵征辽,出发前,召玄奘进宫“谈叙真俗”,太宗还答应了玄奘组织人手翻译佛经的请求。

贞观二十年,玄奘将所译佛典五部及《西域记》呈给太宗,太宗十分赞赏。贞观二十二年,太宗亲自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同年,为长孙皇后新建的慈恩寺落成,又度僧三百,并请高僧五十人入住。史载,太宗直到临死前仍和玄奘谈论佛法,询问因果报应及西域先圣遗迹。

不过,有些史家认为唐太宗是“先道后佛”,但从一些史料看,直到贞观十一年(637),太宗并没有表现出对道教的特别喜好。但他却曾说过:“自有国以来,何处别造道观?凡有功德,并归寺家。国内战场之始,无不一心归命于佛。今天下大定,唯置佛寺。朕敬有处,所以尽命归依。”

贞观十一年后,唐太宗突然改变了态度,颁布了《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宣布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这引起了佛教界的轩然大波,但太宗反而严加训斥。此时太宗改变态度,或是考虑到治国的需要,即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安定,政治上需要采取老子无为而治的主张,然而这并不能说明其信仰发生了变化,相反,他对佛教并无任何贬责,依旧是支持佛法的弘扬。应该说,太宗是为了寻求在佛、道间的一种平衡,而他的内心应该还是更注重佛法,尤其是在其晚年。

当然,唐太宗在位时,还时而表示“己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可以说,唐太宗是有唐一代推行儒、佛、道三教并存政策的奠基人。

责任编辑:尚一

相关新闻
【帝王与信仰】黄帝得道圆满回归
【帝王与信仰】周穆王仙山会西王母
【帝王与信仰】秦始皇求仙希望成道
【帝王与信仰】汉文帝尊道学治理国政
纪元商城
这种肥皂不会耗损 永远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里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这种杯子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个被捕
这些亚马逊好物 让你生活品质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