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辉:《蒋经国传》再版与习近平思变

人气 2667

【大纪元2016年01月16日讯】2016年新年伊始,北京当局就释放了相当多强烈的信号,而这些信号间无疑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其中由美国人陶涵撰写的《蒋经国传》的再版就是信号之一。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蒋经国传》是在2000年写就的,中文版最早在大陆出版是在2010年,今年不过是再版,内容并无太多改变,但两个版本单从其封面就透着明显的不同。2010年版的封面贯穿的是蒋经国年轻时身穿戎装的大幅照片,除了书名、作者名和一行描述其背景的小字外,并无其他褒贬之词,可以说处理的是相当低调。然而,2016年的再版的封面却截然不同,同一张照片只占了封面的二分之一,其余二分之一则是书名、作者名、推荐者和更多的推介之词,如“台湾民主与现代化的推手”,“理解20世纪的中国,理解蒋经国的选择”。

显然,在此时再版,并如此高调处理封面,想要对外传递的信息并不简单,是否也在暗示要“理解21世纪的中国,理解现高层的选择”呢?

与此相配合的是,大陆澎湃新闻网在1月13日以标题《山雨欲来:蒋经国晚年最后一搏》转载了《蒋经国传》部分内容,主要是蒋经国晚年解除台湾多年戒严,解除实施30多年的党禁和报禁,促进政治民主的敏感内容。在大陆仍处于禁止个人组党、禁止个人团体办报等大背景下,突出蒋经国在台湾的政治改革内容,同样在传递不寻常的信息,这也难怪有网友质疑这是否在发出某种信号:此时是风雨欲来,习近平正在放手一搏。

或许1月5日官媒《人民日报》用户端的一篇文章,可以有助于我们理解《蒋经国传》在此时的再版和如此处理封面。文章称可以用“变”字来概括习近平掌舵中国这艘大船的三年,“变”体现在反腐、改革、治吏、外交、经济、军队等多个方面,其对外传递的就是“没有不能打破的惯例,没有不能改变的传统”。从习近平在2015年的诸多所为看,其确实一直在思变,行动上也一直在变,甚至屡屡突破常规,明显与以往的中共领导人行事不同。而文章最后还表示,在以后的日子里,人们会习惯于习近平带来更多的“不一样”,最终变的“习”以为常。换言之,2016年,习近平很可能还有突破惯例、常规之举。

思变的习近平不会不注意到当年台湾集党、政大权于一身的政治强人蒋经国的选择。彼时,在面对党内的反对声音时,蒋经国如此说道:“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因应这些变迁,执政党必须以新的观念、新的做法,在民主宪政的基础上,推动革新措施。唯有如此,才能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才能和民众永远在一起。”

今天的大陆与当年的台湾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一党独裁下,环境污染严重,社会不公现象普遍,城市治安状况糟糕,缺乏社会公德,对恶劣行为麻木不仁,民众怨声载道,人心思变……而意识到变则通的蒋经国在台湾经济腾飞的同时,开始有意推动台湾政治转型。

1986年10月10日,蒋经国在“国庆”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向历史交代”的讲话,表示要对历史、对十亿同胞、对全体华人有个交代。他还多次强调要尊重宪法,依宪治国,要保障宪法前提下的公民集会、结社、组党的权利。为了推动台湾社会的政治转型,蒋经国还采取了如下措施:调整决策机构,提升开明派力量;组织革新小组;解除“戒严令”;开放“党禁”,允许成立其它政党;开放“报禁”,允许私人兴办媒体;革新党务;不在台湾境内立碑立像与推动台湾本土青年从政。在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台湾逐渐走上了民主之路,并在1996年3月,实现了首次总统直选。蒋经国的身影也是“历久弥新”。

反观现今大陆,也是人心思变,习近平在“变”的同时,亦提出了“中国梦”,并强调了“人民”二字,而如何做到这一点,中国将走向何方,是摆在习近平面前一个关键题。

在笔者看来,习近平已经做出了某种选择,从有习阵营背景的财新网相继发表否定文革的《邓小平与中国的进步》和涉及转型正义的《为什么需要真相委员会?》等文章,从曾任山西省长、现任中山大学教授于幼军举办首个“反思文化大革命”的系列讲座到拆除毛巨像、讽刺毛的毕福剑复出,从批“政治野心膨胀”官员到抨击“老子天子第一”和“太上皇”之语被释放,从拿下江派众多高官以及暗示周、薄、令、徐政治阴谋破产……加之《蒋经国传》的再版和习近平思变信号释放,等等,都在昭示着2016年习近平会有不寻常之举。而按照此前大纪元发表的特稿所言,抓捕江泽民和抛弃中共才是堪称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破常规”和不寻常之举。

责任编辑:尚一

相关新闻
郝吉林:我在蒋经国身边十四年
蒋经国50年前手植扁柏 11月重现明池
别了还来:蒋经国和卡扎菲的骨灰今何在?
胡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