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喜欢扮演上帝的“科学家”(三)

——“全球变暖”的八大破产预言

人气 320

【大纪元2016年01月27日讯】自从“全球变暖”这个概念面世以来,无数“气候学家”前仆后继,做出了数不清的惊人预言。其中有的人可能是出于对气候科学的过度自信,另一些人则是别有用心,把“全球变暖”神化成一个宗教,不允许任何人挑战。这里选择八个已经被证明破产的“科学预言”,以飨读者。

1. “1995年,全球变暖将引发北美和欧亚大陆旱灾。”

1990年,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本海默(Michael Oppenheimer)出版了《致命热浪》(Dead Heat)一书。书中表示,由于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北美洲和欧亚大陆腹地将在1995年受到“惨烈干旱”的袭击,引发粮食歉收以及人们争夺食物的暴乱。书中还说,内布拉斯加州的普拉特河(Platte River)将于1996年彻底断流;美中大平原上表土的流失将造成遮天蔽日的黑风暴,让洲际高速公路无法通行,甚至让计算机失灵。奥本海默预测,那时候墨西哥警察将大显身手,捉拿进入墨西哥境内寻找农活的美国人。

现在看来,奥本海默的书不是什么科学专著,而是一本充满讽刺意味的反乌托邦幻想小说。今天普拉特河还在静静的流淌。两岸居民担心的不是断流,而是每年冬春季节的洪水警报。美墨边境上,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墨西哥人非法进入美国寻找工作。

2. “2000年左右,全球变暖将使全球平均温度上升2摄氏度。”

1986年,NASA研究员韩森(James Hansen)在国会作证时说,温室效应将使全球平均温度在20年里上升2摄氏度,成为10万年以来平均温度最高的阶段。“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从此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科学词汇。有人把把韩森称作“全球变暖”学说的教父,一点也不夸张。

根据NASA的数据,1986年的全球平均温度为0.19摄氏度;2006年为0.63度,不到韩森声称幅度的四分之一。而这二十年,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最快的历史阶段。

犯错的何止韩森一人。2013年9月发表在《自然‧气候变迁》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显示,1990年以来发布的117个气候模型中,全部高估了变暖的幅度,其中114个大大高估,最高的达到现实的四倍。平均而言,这些错误的模型对温度上升的估计超出实际至少一倍。

如果你的理财顾问在过去20年一直夸大其回报率四倍,你会怎么做?解雇自不待言,告上法庭都不奇怪。然而打着“气候科学”旗号的骗子,至今仍然在招摇撞骗。

3. “2010年左右,英国冬天将不再降雪。”

英国东安吉利亚大学气候研究部(CRU,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是世界“全球变暖”和“气候变迁”领域中首屈一指的研究机构。2000年,该机构的维纳教授(David Viner)向英国《独立报》表示,几年之内降雪将变成罕见且令人激动的事件,届时“英国儿童将不知道雪是什么”。

天公不作美。2009年和2010年的冬天成为英国自1979年以来降雪量最大、最冷的两个冬天。

2004年,维纳又声称,苏格兰的滑雪业只有10年时间,因为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太热,苏格兰的滑雪场将无雪可滑”。英国生态和水利中心(CEH)华生(Adam Watson)的估计稍微乐观,但也只给苏格兰的滑雪业20年的时间。

到2014年,苏格兰高地的降雪量却达到了1945年以来的最高点。当地的滑雪业的确受到了影响,但不是因为“全球变暖”:雪量如此之大,造成旅行者出行困难以及大量雪崩,所以那里的滑雪场门可罗雀。

4.“2010年代,北极将无海冰”。

北极的海冰和北极熊的数量是“全球变暖”信奉者们最喜爱的话题,也是频频让他们栽跟头的滑铁卢。早在1972年,北极学者鲍尔臣(Bernt Balchen)就向《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表示,如果全球变暖继续,2000年北极将无海冰。

2007年,美国气候研究者马斯洛斯基(Wieslaw Maslowski)发表报告称,他的模型显示2013年北极海冰将全部融化。

200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说,根据一些气候模型的预测,2013年到2015年北极无海冰的概率为75%。同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巴伯尔(David Barber)声称,他的模型预言当年北极将无海冰。

根据欧洲航天局的环境卫星CryoSat-2的数据,2013年北极海冰的面积比2012年增加了50%。到2015年,NASA的数据显示,北极海冰的面积基本恢复,甚至比1979年到2015年之间的平均值高约5%。

前面提到的马斯洛斯基,在2013年预言失败后心有不甘,修改了他的模型,结论是2016年到2018年北极将无海冰。现在看来,马斯洛斯基将被证明再次错误。

5.“全球变暖导致美国3-5级飓风更多更强。”

2005年8月,5级飓风卡特里娜重创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特别是新奥尔良市。事件发生不久便有人迫不及待的声称,卡特里娜是“全球变暖”的结果之一。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率先发难。2005年11月,戈尔在一篇发表在《滚石》杂志上的文章中说,卡特里娜飓风是人类不愿面对和防止“全球变暖”的后果。

2006年3月,乔治亚工学院教授科丽(Judith Curry)在权威的《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1970年以来的海水表层温度和4、5级飓风的发生有强烈关联。科丽预测说,全球变暖会造成海水温度进一步上升,因此未来几十年会出现更多类似卡特里娜的超级飓风。

在随后的十多年中,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在卡特里娜飓风以后,再未发生过3-5级飓风登陆美国的事情;这是有记录以来最长的飓风平静期。

竭尽全力鼓吹“全球变暖”的《赫芬顿邮报》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但仍然为这一失败的预言辩护。2013年,美国国家飓风中心(NHC)的兰德西(Chris Landsea)对该报说,美国没有3-5级飓风应当归功于“运气”。言外之意,“全球变暖”造成飓风更多更大是“既定事实”,不容否认;飓风没有登陆美国,完全是幸运的偶然性事件。这些无神论者突然间找到了上帝。

值得一提的是,科丽教授在这次错误之后有所警醒,对气候的自然可变性重新重视起来,认为过去30年的变暖有可能是自然现象。因此美国左派认为她误入歧途,把她打入“全球变暖否认者”的另册。

6. “到2010年,世界上将产生5,000万气候难民。”

2005年,联合国环境计划在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10年世界上将产生5,000万气候难民。该项目表示,届时这些难民将被迫逃离一系列环境灾难,包括“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更多更强的飓风以及粮食欠收。

该报告附带了地图,称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岛屿国家受到的威胁最严重。

结果,到2010年那些地区一个气候难民也没有出现。不但如此,许多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岛国的人口均出现了大幅增长。巴哈马的人口增长了5万人;圣卢西亚人口增长了5%;塞舌尔人口增加了将近7,000;所罗门群岛的人口首次超过50万,而10年前的人口只有10多万人。

7. “2015年,纽约市将因全球变暖而被海水淹没。”

有心无心的学者、无知的政客还不算完,追风的媒体也加入了“科学预言”的行列。

2009年6月,美国ABC电视台的“早安美国”(GMA)播出了一集畅想未来的特别节目,预测未来100年“全球变暖”对地球和人类的冲击,其中第一站是2015年6月。节目中,一名专家声称2015年海平面会迅速上升,纽约将被海水淹没;一名受访者说届时将会有“长达数百英里的火焰”;一加仑牛奶的价格为12.9美元;一加仑汽油的价格为9美元。其论调之夸张使该节目一名主持人在剧中质疑说,这一切真的可能吗?

实际上,2015年6月纽约完好无损,海洋没有侵占一寸土地;一加仑牛奶的价格为3.39美元;一加仑汽油的价格为平均2.75美元。

该特别节目的耸动之处还不止于此。剧中,迈阿密被一个“世纪风暴”彻底抹掉;拉斯维加斯因为太热而无法居住;到2084年,因为气候灾难,世界人口将锐减至27亿人。不用说,这些都是拙劣幻想小说的热门主题。

8.“2035年,喜马拉雅山脉冰川将消失。”

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四次正式《气候变迁评估报告》(AR4)中,声称2035年,喜马拉雅山脉冰川将全部消失,引发部分冰川学者大哗。他们在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的、经同行审议的论文中,未能找到任何出处。

追根溯源,有人指出这是印度冰川学者哈斯南(Syed Hasnain)在1999年接受《新科学家》电子邮件采访时发表的主张。原文中,哈斯南猜测“2035年,喜马拉雅山脉中、东部冰川将消失。”但是,IPCC的报告却对这一猜测推而广之,变成了整个喜马拉雅山脉冰川都会消失。另外,AR4未能引用原文出处,却给人造成该结论是经过同行评议的公认结果印象。

2009年,哈斯南向美国《新科学家》杂志表示,其1999年的主张纯属个人的“猜测”。他也不知道是谁把他的话改头换面,塞进了IPCC的《气候变迁评估报告》。

2014年4月发表在《Current 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事实上大多数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处于稳定状态。截止2010年底,在该地区2,018个冰川中,完全消失的面积只占冰川总面积的0.2%,部分冰川仍在扩张。所谓2035年喜马拉雅冰川将消失、几十亿人饮水受到威胁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全球变暖停滞  联合国组织变相认错
UN报告: 应对气候变暖 几乎无计可施
前总理何华德称“全球变暖论”夸大其词
控制全球变暖 美29家大企业拟付碳污染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