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中国“大钢铁”造不出“小圆珠”?

人气 835

【大纪元2016年01月30日讯】自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上提到“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之后,中国的各大媒体便开始聚焦探讨“中国为何生产不了圆珠笔的圆珠”这一话题。在此过程中,读者能够明白的是,生产笔头的圆珠需要专业的模具,而这种模具又需要特殊的模具钢制成,但是中国目前“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此为核心技术。另外,生产高端“圆珠”(主要用于中性笔)所需要的特殊钢材——“易切削钢”,中国也完全依赖进口。此为高端材料。

因此,早在2011年的时候,就有人曝出了一个惊人的数据,那便是生产一支圆珠笔所带来的利润只有1毛钱。从如此低廉的回报来看,偌大的中国在一支圆珠笔上所付出的辛劳原来是如此不值一提。就拿一支在美国销售1.99美元的圆珠笔来说,我们几乎不必计算,一眼就能看出,即便是响当当的打着“中国制造”,这其中的利润也全让提供技术的德国、提供材料的日本、负责销售的美国赚了,根本就没中国什么事儿。

这种投入、产出之间所折射出的回报让人一目了然、毫无悬念。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长久以来,中国一直甘当这种生意上的“矬子”?难道说,中国一心给人家发达国家牵线搭桥,哪怕从中只赚1毛,也心满意足?中国人真的要将“有容乃大”体现于此吗?或许,对钢铁生产企业来说,不愿屈居于人后的骨气与下决心实干,完全是两回事。当国家的大笔财政以“开发核心技术”为名、最终落到企业的“小金库”中时,那种再想拿出来、真正投入使用的动力是一点儿都不会有的。

一篇文章直言指出“以国企为代表的大型企业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严重不足”时,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例,谈到与美国大部分采用“加氢裂化工艺”来炼油不同,中国仍采用的是“催化裂化工艺”。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前者需要较多的高品质合金钢材。既然是“高品质”,则意味着更多的投入,资金成本显然更高。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国字头”的企业占尽一切优势资源的同时,还能不断的从政府的扶持中囊获巨资。“嫌贵”对它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颇有说服力的理由。换言之,“太抠”或许才是它们的本能意识,而这种本能显然是有对像性的。也就是说,对“公款公用”太抠,但对“公款私用”则能表现出另一种性情。

在二者互补的情况下,这类国企想到的是,即便在产品的更新换代、提升品质上进行投入,也未必能真正实现利润的增长。相比不投入就能“顺走”更多,这样的投入既不实惠、又很费事。想来想去,还是“无为”更好。既然同为国企,石油公司能这么想,钢铁集团又怎会“独树一帜”?因此,这才有了早在2011年时,科技部牵头的公司已完成“制笔业关键技术研发”,然而,国内的钢铁企业却以“需求太少”为由,拒绝将其投入到“圆珠”的产业化制造中去的消息。

这样的选择,无疑表现出了中国的钢铁企业从不考虑长远发展、只求在产量的“大跃进”中谋取私利的心态。对这些代表着国家形象的支柱型企业来说,中国在国际上能否树立起拥有“高、精、尖”的实力派形象,根本就与自己无关。这些企业只铆足了劲牢记一点,那便是“年产11亿吨”这一数字就意味着,大家都没闲着、都在为国效力。不管这种“热火朝天”最终是否真能让国家有所回报,为国民创造福祉。只要厂房的烟囱还在冒烟,国家就找不到理由让它关门,这一片虚假繁荣也就不会瞬间结束。

于是,该贪的还在使劲儿找补,只要没查到头上来;该生产的还在埋头苦干,只要卖不掉的钢材无需自己承担。至于什么国外有的、咱中国没有的特殊钢、优质钢,只要捞不着好处,就绝不会当回事儿。至于圆珠笔的圆珠到底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只要领导不三令五申,就绝不会费尽脑汁的纠结?正是这些毫无远见、自私自利的想法决定了中国产能过剩、制造低端、研发无力的过去和现在,若要让其影响未来,又将是多么可怕!

责任编辑:莆山

相关新闻
【小妙招】衣物沾到圆珠笔油墨,怎么办!
航亿苇:真没想到中国仍生产不了圆珠笔的圆珠
李克强承认中国生产不了圆珠笔的“圆珠”
以物换物 魁青年挑战圆珠笔换万元学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