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硅谷华人创业者李承育

“在硅谷创业,就像在黑暗的房间里寻找开关”

人气 727
标签:

【大纪元2016年01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梁博硅谷报导)经过傍晚时分的长时间交通拥堵,李承育终于来到约好的咖啡馆。

他穿一件暗色风衣,匆匆走来时长发飞起,就像所有怀揣着好点子和炽热梦想的年轻创业者,在硅谷丛林中奔跑。

不过,他与穿polo衫牛仔裤的电子工程师们不太一样,他看上去更像韩剧里坐在涨潮的海滩上弹琴的艺术家,或者是灵感活跃的日本动漫画家。

他来自台湾

李承育来自台湾——在很多西方人眼里,那是一个“有很多美味,人与人关系非常友善”的好地方。1981年,李承育出生于台北。

八十年代在台湾历史上是“巨变但美好”、“百业兴旺”的重要年份,经济获得高速增长,尤其在科技方面,由个人电脑一路发展到电子产业,年轻人开始更多选择留在这个舒适富裕的小岛上“守成”,不太愿意离岛留学、创业。有评价说,从那时起,“台湾人遗忘了世界,世界也开始遗忘台湾”。

在大学里读机械专业的李承育,毕业后进了一家科技公司。他说,那时候,经常晚上10点钟下班,有时加班到深夜,很辛苦。虽然收入还不错,但是李承育并不满足于台湾作为一个“世界工厂”永远做代工,他把目光投向世界。“台湾的风潮一般都会晚二、三年。”他说。

硅谷是“世界的舞台”

就像喜欢滑雪和冲浪,李承育在更年轻的时候同样喜欢去冒险。四年前,他“一双皮鞋和一只皮箱”踏上这块陌生的热土和年轻人的磁石——美国硅谷,在一家台湾科技公司做专案经理。

他说,在硅谷,感觉想创业的人没有想像那么多,因为想创业和能创业根本是两回事,走下去还是会走不下去,这不是一个容易确定的问题。很多人都来时信心满满,然后信心在“现实的车库”里跌落。一位六十多岁的台湾资深创业者说,正在创业的小伙子与大公司工程师相比,后者更受准丈母娘的青睐。

有些人选择离开,有些人进了大公司安顿下来。“不怕失败的说法过于神话了”,他淡淡的笑道,“硅谷是有一些自抬身价的神话”。

但是,硅谷仍然是“世界的舞台”,为所有有雄心有想法的人提供无限可能和机会,不可否认,有些人获得了成功。李承育站在这个舞台上,没有放弃寻找更适合自己的位置。他说,创业就是要自己做东西自己去卖,需要很多时间去碰钉子,创业的过程很像“自虐”,又像“在黑暗的房间里寻找开关”。

机遇给有准备的智者

李承育谨记那些创业大佬的名言,“不在于你能做出什么东西,而在于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当然,很多人都知道,世界更希望硅谷去解决那些真正的大问题——那些棘手的、困难的,但却能真正改善这个世界的问题,而并不是只关心“我妈又不能帮我做什么了”之类让人“学会更加偷懒”的问题。

他很在意自己“能解决什么问题”。在美国生活的几年中,李承育因为英文不太好而面临一些困难,他发现,缺乏扎实的、大量的口说训练是传统语言学习链条上比较薄弱的一环。他希望打造一个网上平台,具有丰富的语言交换功能,让母语者陪学习者训练口语对话。

“日常生活中80%以上的内容都是在重复,这个平台可以让人3个月到半年时间达到80%的应用”,李承育说,这种学习模式可以拓展到所有语言,而“每个人都能够帮助其他人练习自己的母语,成为老师”。

李承育相信自己看到了一个有着普遍需求的问题,并酝酿了一个好点子,他正在与朋友一起打造“Fluent90”平台,同时努力在业界寻求技术和资金支持。

他的想法和努力获得了关注——去年5月刚刚在硅谷成立的、带有官方色彩的台湾创新创业中心正在致力于重新连结硅谷和台湾,扶持台湾科技团队进驻硅谷,也帮助像李承育这样在硅谷打拼的台湾创业者。

比起四年前,李承育成熟不少。困难和挫折没有消磨他的理想,同时让他变得更理性,他称现在处理问题会“采用很安全的方式”,不会“不顾一切”。

离开咖啡馆的时候,正是硅谷的夜晚,道路没有那么繁忙。但是,这块5英里半径的区块内所汇聚的全球最聪明的大脑们,仍然在彼此激荡。这里每天都在经历失败和奋斗、成功与挫折,每天有无数公司诞生,也有无数公司落幕,还有很多人在“车库”里为理想蜇伏。

“祝你成功!”李承育对自己收到的祝福报以灿烂笑容。#

责任编辑:盛源

相关新闻
加州硅谷华人篮球联赛落幕
旧金山高科技公司孵化器迅速发展
黄其光贺硅谷华人扶轮社成立
福布斯:美亚裔郊区化 形成高科技唐人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