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无数条线轴在她手里滑来滑去 最后成品让人惊叹

看更多文章»

走过蔺草黄金年代 编织艺师承传与创新

大甲资深艺师林惠津,2007年开始从事蔺草编织教学,成立编织教室,并在各个社团指导蔺草编织。(赖瑞/大纪元)

【大纪元2016年10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邓玫玲台湾台中报导)蔺草原来是很不起眼的杂草,生长在苗栗县苑里镇临海河流出口两旁的沼泽地,这是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因为这种三角蔺草仅生长于北纬24度19分至32分,东经120度33分至43分之间,因此苑里地区具备了不可取代的环境优势。相传于清朝雍正5年,住在苑里的平埔族原住民妇女--蒲氏鲁礼和斯乌茂二人,曾撷取大安溪下游两岸沼泽上野生的三角蔺草,晒干压平,编成草席、笼头等用具,可说是蔺草编织用物最早的开始。到了汉人逐渐移垦入台湾后,看见平埔族原住民的蔺草编织手艺都非常羡慕,也一一投入学习编织的行列,当时改良加工的“加纹席”也称“龙须席”,是苑里蔺草编织的极品,也是台湾官吏带回大陆最上等的贡、礼品。

大甲艺师林惠津 蔺草制衣第一人

如今蔺草的种植多以水田的方式,野生的蔺草已不复存在,苑里虽然种植了大面积的蔺草,但大甲的蔺草帽席却远近驰名,因为这里曾是蔺草制品的出口集散地,所以大甲镇上的蔺草编织也是盛极一时,许多资深的编织师傅仍在教导蔺草编织这项手艺。

大甲资深艺师林惠津成立蔺草教室,跟随她学习蔺草编织的学生无数。(赖瑞/大纪元)

资深蔺草编织老师林惠津从小跟在母亲身边学习编织,2007年开始从事蔺草编织教学,成立编织教室,并在各个社团指导蔺草编织,跟随她学习编织的学生无数,但林惠津感叹地说,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学生并不多。

林惠津创作的“蔺草衣”是2000年获得第六届全国编织比赛入选作品,也是全世界用蔺草做成衣服的第一人,为了这个前所未有的创意发想,花费了长达半年的时间才编织完成。另外的入选作品还有蔺草宫灯与贵妇包,都是林惠津自己的构思,同样花费很长时间才创作完成。

林惠津创作的“蔺草衣”是2000年获得第六届全国编织比赛入选作品。(赖瑞/大纪元)

林惠津表示,她目前投入编织创意作品的时间比较少,大多以教学以主,在社团活动中她会教导学员编织小杯垫、坐垫、或者小包包,先从简单的手法开始,比较容易入门。因为她觉得学这项手艺真的不容易,要有点天分,能够一直跟随她学习编织的学生其实不多,现在能协助她做编织教学的学生,都是小时候就在父母身边学过基本手法,她们都比较年长,年轻的孩子学习起来的确是有点困难,林惠津说:“要期待新生代在蔺草编织上有新的创意,她还看不到前景。”

林惠津指出,她编织的蔺草大部分是从苑里买来的,1斤70元。苑里、大甲有很多人在编织,大甲镇澜宫周边街市有几家硕果仅存的帽席行老店,但是真正的蔺草制品可能不多,很多采用进口材料制成的产品价格比较低廉,真正用蔺草编织的产品都是手工制作,造价高不太好销售。

苑里女儿吕锦霞 新蔺草编织手法

苑里吕锦霞蔺草编织艺师,蔺草作品创意无限。(赖瑞/大纪元)
苑里吕锦霞蔺草编织艺师,蔺草作品创意无限。(赖瑞/大纪元)

生长在苑里的吕锦霞,在2015年被登录为苗栗县无形文化资产,是传统艺术类的重要保存者,她回忆起小时候看着父母编织蔺草,忙碌时全家人都投入编织工作,在苑里那个纯朴的乡间,没有一家工厂,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工作,每天都有商行老板来收购蔺草成品,蔺草的帽子在1936年可以外销日本逾1,600万顶,成为台湾仅次于糖、米的第三大外销特产,吕锦霞说:“那真是苑里帽席的黄金时代。”

虽然不是每个苑里的女孩都会编织蔺草,但苑里女孩的价值却很可贵,吕锦霞说:“当年要迎娶苑里的女孩可要准备高额的聘金喔!”长大后,蔺草织品的黄金时代也过去了,蔺草在激烈的商业竞争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被外来廉价的合成纤维材料及国外进口纸稔取代,甚至被林投叶与琼麻的纤维材料打败。吕锦霞表示,实在是因为蔺草编织的手艺很不容易学习,除了不可能以机器制作,也不容易染色,编织的过程耗时费力,必须要相当大的耐心与细心。

浓郁的草香味 能防虫与跳蚤

但吕锦霞认为,蔺草的优点是其他纤维材料无法取代的,像是它有超强的吸水性,做成鞋垫可以防治香港脚,穿上蔺草编织成的拖鞋不但透气、吸汗,还有止滑的效果。吕锦霞指出,最特别的是,蔺草编成的草席有浓郁的草香味,这是非常珍贵的芬多精!可以防虫防腐,其他草类纤维编成的草席,使用时间一长可能会被虫蛀蚀,但蔺草不曾有虫蛀的现象,更不会有跳蚤滋生,只要保持干燥,隔一段时间让它在阳光下充分曝晒,一顶蔺草帽席可以使用60、70年还完好如初,而且越常使用越光滑,色泽越好看,这是当年日本人大量选购台湾蔺草产品的原因。

说到蔺草容易发霉的缺点,吕锦霞认为这是可以克服的,她自己在编织前都会非常细心地处理蔺草材料,除了在阳光下曝晒长达10个小时以上,她还会用细针剖草,一根草可以挑剖成三根,纤细到其中的海绵体都被挑除掉,用这样细腻的蔺草来编织就不会有发霉的问题。

吕锦霞虽然从事编织教学已有15年,其实她当初并不想再碰蔺草这东西,只因为苑里公所要办地方产业特色活动,开办了好几场蔺草编织教学的公所人员一直向她抱怨,能够教学的都是传统老旧的编织手法,参加的学员完全没有创新的技能可以学习。

因此,吕锦霞决定挺身而出,希望构思新的作品,当她亲手编织出一条立体形状的蔺草鱼,及一套老人茶具组时,吕锦霞开心地说:“当时的苑里镇长惊叹不已,认为这样创新的蔺草编织法,连经验丰富的老阿嬷都做不出来!”何况吕锦霞那时才30岁。

吕锦霞蔺草创意作品——茶具组合包。(赖瑞/大纪元)

编织全凭手感直觉 别人学不来

很多人不能理解吕锦霞那些栩栩如生的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其实所有的编织手法都在她的脑海中储存,虽然她会用电脑下载图案,会手绘编织图,但是实际编织时全凭自己的手感与直觉,她坚持不用其他针织与缝补的手法,采用单一的蔺草编织,无论是装饰的花草,包包的提袋、钮扣,完全以蔺草呈现,因此很多创新的设计手法是别人学不来的。

吕锦霞曾入选全国编织比赛的作品“桐花灯罩”,可是创意独具,能在蔺草灯罩上编出桐花图案是无人能及的,她还尝试让不易染色的蔺草染上红色,让素还真布袋戏的作品里出现了3朵红色的莲花,当然还有现代化的泰迪熊、乡土情怀的谷仓,只要她想得到的都能用蔺草编织出来。

但是从事蔺草编织教学15年来,吕锦霞却感叹后继无人,年轻的学习者实在不多,当然有遇到一个得意门生跟随她学习了十多年,在工艺表现上很有成就,但是除了这个特殊的年轻孩子,她觉得其他回乡学习的青年仍然不太专精,行销蔺草产品的方法倒是很好,像是“爱兰协会”的年轻成员,把蔺草结合其他素材来推广,成效似乎不错;可是吕锦霞还是觉得遗憾,因为都是采用传统的编织手法,创新的作品还是没有出现。

向日葵农场 行销观光与蔺草编织

大甲“匠师故乡”其实是蔺草艺师聚集的地方,在向日葵农场里就有位蔺草编织的资深艺师李妈妈,她年轻的女儿李安妮承传了母亲的手艺,虽然不是蔺草编织高手,却是行销蔺草产品的大甲女儿,在精心营造的向日葵农场里,种着硕大美丽的向日葵,也种植着翠绿梗直的三角蔺草,每年6月蔺草采收,在农场的土地上曝晒干燥后,再一一捆扎整理收藏起来,这些繁琐的工作只是蔺草编织的第一道工序,接下来的编织工作就更繁复。

向日葵农场种植的三角蔺草,整理收藏后,用于蔺草编织教学。(赖瑞/大纪元)

李安妮原本有自己规划的事业蓝图,在2002年向日葵农场开始经营后才慢慢投入其中,她以休闲农场的方式把传统的蔺草编织带进来,来农场的游客,除了到大安海边体验撒网捕鱼的渔家生活,也到农场里学习编织蔺草,刚开始她教导游客编织立体的小鹿,或者蔺草娃娃,但是学习的成果并不好,她觉得可能是难度太高,她现在教游客编织小杯垫、小草帽,在短短4周的课程中学习的成果就能展现。

忧蔺草技艺失传 买不到草席

经营向日葵农场的李安妮,行销蔺草编织的作品,希望能保存这项没落的传统技艺。(赖瑞/大纪元)

农场里有一间蔺草编织教室,李安妮为来访的游客细心地介绍蔺草,推荐蔺草的产品,她发现50岁以上的客人对蔺草特别有感情,常常订购蔺草的产品,尤其是蔺草草席,用过的客人都爱不释手,回购率很高。有客人向她订购蔺草产品时,她就会去找社区的阿嬷编织,一件草席阿嬷要编织2个月以上,她算一算基本时薪不到100元。但是社区的阿嬷还是很热心,有一次社区办蔺草编织研习营,主办的单位找来26个阿嬷艺师,其中最年轻的阿嬷已87岁,她真的很忧心这项技艺将会失传,尤其是比较细致的工法已没有几人能做,像是蔺草草席,当这批年长的阿嬷去世,可能就再也买不到了。

去年全国高中青年领袖营在向日葵农场举行,李安妮为营区100个孩子介绍蔺草编织,并做短期的培训,但这些年轻孩子都没有想要学习编织的愿望,更别说有创意发想的作品。李安妮认为要找到蔺草编织的人才,一定要有认同自己故乡的情感,才有可能真心投入这个即将要没落的产业。

她和她的伙伴们都是在地的年轻人,她们愿意为这项传统技艺付出心力,她们不断为来访的客人推荐蔺草这种的天然编织材料,并结合竹编、拼布、染布等不同的手工技艺,让一般消费者都能接受,也能吸引不同领域的艺术人才来学习蔺草编织,市场有需求才能继续推广,她们才会继续种植蔺草,编织蔺草,创作新的产品,蔺草编织的技艺才有希望继续延续下去。

责任编辑:罗令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