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诗醇:“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作者:唐莲

(图:志清 / 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160
【字号】    
   标签: tags: ,

王维〈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维(701—761),字摩诘,是盛唐山水隐逸诗派的代表。他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去世较早,母亲博陵崔氏,虔诚奉佛三十多年,这对王维的思想产生良好的影响。唐代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大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东省长清县)作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734),张九龄执政,被提拔为右拾遗。开元二十五年(787),张九龄失势,他也就出使塞上,在凉州住了一个时期。开元二十七年(739),他从凉州回到长安,又在长安供职。安禄山兵陷长安,王维被迫做官。乱平,因以此论罪,被降官为太子中允。乾元二年,转尚书右丞。但自安史之乱后,他已无心仕途,专诚奉佛。

王维是一位有才能的诗人。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有十五岁时的诗作。那首“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是他十七岁时写的,已经是很成熟的作品了。

王维不仅是诗人,也是个画家和音乐家。在绘画、音乐和书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他的诗歌则古、律、绝句,众体兼长。他的古诗往往从大处落墨;近体诗也不求辞藻华美,淡淡数笔,却形象生动,意味深长。他的作品多是写山川壮丽、边塞风光以及田园诗,着重于表现大自然的幽静与恬适。

王维的〈观猎〉刻画了一位英勇的将军形象。开头两句:“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这是倒装句,在古典诗词中,这种倒装句法,是常见的。意思是说:将军在渭城那里打猎,强劲的寒风吹得用兽角装饰的弓嗖嗖响。“角弓”:指用兽角装饰的弓。“渭城”: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作者一开始就先交代打猎的人——“将军”,打猎地点——“渭城”,及其节令气候——“风劲”。在这里面,也反映了“将军”的英勇气概。因为在那“风劲角弓鸣”的恶劣气候里,敢于出猎,正表明了他不怕劲风将给射箭带来多大的障碍和困难,敢于迎战困难的顽强意志和英勇精神。

但这是个开头,只说明了将军是在这么一个时候出猎,究竟出猎的具体情况怎样?下文有必要再开展下去,所以紧接着写道:“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原来这位将军是骑着马,带着猎鹰的。将军骑着马,在那积雪刚尽的原野上奔驰,感到马蹄特别轻快;所带去的猎鹰,在那枯草里,眼睛也显得特别锐利。“鹰”:猎鹰。“疾”:作锐利解。这样一跤代,人物形象就鲜明、完整、丰满了。因为所谓“鹰眼疾”、“马蹄轻”,表面上是写马和鹰,实质上是在衬托将军的轻快、敏捷。“轻”和“疾”,虽属于马和鹰本身的存在,但它是过将军内心感觉,才体现出来的。所以在它里面也必然渗透着将军的精神状态。其次,在这两句中,作者没有说明打猎的季节时间,但在景物描写中,已充分体现出来了。“草枯”、“雪尽”,当然是写景,是说雪已经融化完了,而野草还枯黄,没有转青。像这样的一个景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不就是冬末春初吗?再次,“枯”与“疾”,“尽”与“轻”,这些用字,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草不枯,则鹰眼为其所遮,不会看得这么快、这么清楚;雪不尽,则马蹄为其所滑,不能走得这么轻快。这两句,外看浅白,内实含蓄;外看简单,内实丰富,这是诗歌创作上尤见功夫之处。

底下两句:“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是紧接“雪尽马蹄轻”句的意思而来,进一步写将军行动的轻快、敏捷。意思是说:忽然间就越过了新丰市,而回到细柳营去了。“新丰”,在长安东北。“细柳”,在长安西北。所谓“忽过”、“还归”,不必拘泥于字义,无非是说,他忽而在新丰,忽而又来到细柳,是描绘猎骑的迅捷,表现将军的骑术熟练,猎技精巧。但是,光是这样来理解这两句诗,还是不够的。在这些地名和行动中,也有一定的含义,来加强人物的形象性和诗的思想感情。“新丰市”是以产酒著名的,酒酣耳热,慷慨高歌,是古人常有的事。“细柳营”相传是汉文帝时名将周亚夫练兵处,军纪严明,皇帝也不能随便进去。这样,当我们读到这两句时,那慷慨的气概和英武、果敢的神情,在联想中,已无形地、或多或少地、增添到人物形象上去了。作者之所以提到这两个地方,不是全属事实所限,而是有这种寓意在内的。

这位将军既然是这样英勇敏捷,那么这次出猎结果,又如何呢?如果没有收获,还说得上英勇敏捷吗?必然会破坏这形象。所以猎获与否,仍然是对这个人物形象起决定性作用。在这方面,作者巧妙地写道:“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来作结,却是极为成功的。回过头来望望那射雕的地方,已经隐没在老远老远的暮云里去了。“平”字是和“千里”两字相呼应的,因为从人的视线来看,射雕处和暮云相平,一定是距离了很远很远才有这个感觉的。这里有两点值得我们深细体会:一、从“回看射雕处”句来看,分明将军已在上述活动中射了雕,然而究竟在什么地方射雕呢?没见提过,连将军引弓也没见到。但是,在“草枯鹰眼疾”中,在“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的过程中,都有这种可能性,你说没有交代过,但诗似乎又曾做了伏笔,所以到结尾来了“回看射雕处”这么一句,既是很自然,又像是奇峰突起!这正是体现了艺术创作的特殊性,它和历史记载的如实照录不同。二、为什么作者写射雕而不写射别的鸟兽呢?这也不是全都局限于事实,是有其用意的。《北史》记载:“斛律光尝于洹桥校猎,云表见一大鸟,射之,正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雕也。邢子高叹曰:‘此射雕手也!”这就说明写“射雕”含有赞美将军之意了。再者,雕是一种“大型猛禽”,常用来象征邪恶凶猛之类,射雕又喻除掉巨恶。

作者在诗中,塑造了一个射雕的将军形象,这形象有豪迈的气概,英勇果敢的精神。这意味着什么呢?它里面既有作者的影子,也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因为作家选择作品的主题、题材,都是受他的世界观所支配,受他的思想感情所制约的。所以,王维塑造这一形象,就必然有他的影子在里面了。从它里面,我们不难看出,王维在少年时候是有过壮志,想做一番事业。他有豪迈的胸怀,有雄视一切的气概,而这正是生活在盛唐那个时代的人们所共有的精神特征。这首诗的社会意义就在这里。它真实地表现了作者和时代的精神,有着为民铲除巨恶,以廓清天下的气概,有激励人心的作用。

全诗气象开阔雄浑,情调高昂豪迈,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自然精炼,并且意境深邃高远。

正是:
借问将军何许人?
但见风劲角弓鸣。
胸怀大志走天涯,
慨然雪尽马蹄轻。
射灭恶雕济黎庶,
回看千里暮云平。
敢冒风险破巨浪,
倒海翻江奇若神!@*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