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有机农业障碍大 台农团:需改变观念及修法

梅姬台风肆虐,东港镇莲雾园泡水,灾后重建恐耗费时日(高雄区农改场/提供)

人气: 564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6年10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徐翠玲台湾台北报导)台湾地狭人稠,从事有机农业,5~10公尺的隔离带是问题,而认证费用偏高也阻碍惯行农民转作有机。台东县有机农业发展协会理事长何介臣表示,有机农业政策很重要,需要改变,让每个农民想做有机,可以很放心去做。台湾农村阵线副秘书长陈平轩则认为,现行有机法规针对学识性、规格性做规范,并不符合有机精神,应该回到农民行为,以有机农民与惯行农民耕作与管理的差异认证有机。

何介臣指出,有机推广时法令是很大障碍,3分地可以做有机,但旁边都是惯行农法、喷洒农药。有机农要用5~10公尺做隔离带,农地范围缩小且容易受污染,法令应该是污染者要做防治,而不是没有污染者做防治。就像噪音,是发出噪音的人要做隔音,不能吵到邻居,现在是本末倒置,有机农要用5~10公尺做隔离带,小面积就不利推广。

陈平轩说,有机应该回到根本去思考,才能对有机做出规范。惯行农民可能会使用农药、化肥,有机农民不能使用农药、化肥;惯行农民可能喷除草剂,有机农民则采用草生栽培;田间管理上,惯行农民只在意保护作物,有机农民要注意生态多样性,这才是有机精神。

根据国际有机协会的定义,有机是耕作行为模式,陈平轩表示,重点在农民采取什么心态及方式进行耕作,基于这些心态及方式,农民会采取措施改善耕作行为,例如:减少使用农药、化肥,用草生带等进行耕作及管理。而不是产品检验结果或绿篱有没有做、隔离带是否拉得够远。产品检验结果是食品检验的问题,不应该是有机耕作的问题。

隔离带高门槛 不适合精耕细作

我国有机法隔离带参考国外立法。欧美等国土广大的国家,隔离带要求高达30公尺。陈平轩表示,台湾国土狭小,而且农耕型态与欧美差异很大,不适合以距离作为标准的隔离带立法机制。欧美耕地面积非常广大,耕地利用上有核心地区,周边比较没有高度利用地区就可以做隔离带。但台湾是精耕细作,每一块耕地会用得非常确实,5~10公尺隔离带与国外相比算宽松,可是在台湾耕作型态下,对于有心从事有机的农民,还是非常严格、门槛过高。

陈平轩说,农民为了符合台湾有机法规把隔离带拉到5~10公尺,全区面积缩减非常严重,可能导致产量大减、有机产品卖得很贵,或种植时种得更密一点、投入更多有机资材,但投入更多有机资材不见得就符合有机定义或对环境友善。

有机认证 重点在耕作行为不是产品

关于有机认证的困难度,何介臣表示,有些有机农受环境限制,因为旁边都是惯行农法,要去认证就不通过。应该对有心要做有机农的给予保护,而不是欺压。

陈平轩认为,台湾把有机认证与食品检验混淆,有机关注的是农民耕作、管理行为,有机认证应该针对农民耕作行为与惯行农法有什么不同进行认证,至于产品有没有农药残留则是食品检验问题,在食品安全层次上,有机农产品检验可以给予更严格标准。

不过,不应该有错误想法,认为只要采用有机方式耕作,农产品就应当零农药残留、田园要有特殊状况等,却忽略农民在耕作上采取非常友善的态度。有机认证应该是田间耕作行为,耕作行为与食品安全两者应该脱钩。

“即使是惯行农民,也有办法做到农药零检出。”陈平轩说,用农药零检出认证农耕行为是不是有机耕作,并没有绝对的关联性。如用药时,农民喷除草剂比规定时间提早很多,等到检验时,农药残留量已经低到检验仪器验不出来,这也是零残留,但不会说这就是有机农法。有机要求的是耕作行为,例如:不用农药、化肥,一定要用草生栽培。

陈平轩说,目前的有机认证不只要求田园要具一定形式的标准、耕作行为,还要求产品检验结果。产品或水、土的检验结果,只能作为土地适不适合农作参考,跟农民从事怎样的耕作行为无关,有机农业法或条例应该做大幅度修正。

责任编辑:吕美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