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太守去官 无钱购宅住车厩

作者:严谨

古风悠悠。(晓韵/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428
【字号】    
   标签: tags: ,

孙谦(425—516)字长逊,东莞莒县(今山东莒县)人。他历仕宋、齐、梁三代,是南朝以勤政爱民而著称的廉吏。

孙谦在(南朝时的)宋,最初担任“参军”之职,后出任句容县令,他在职时“清慎强记,全县人称为神明。”宋明帝泰始(465—471)年间,孙谦升任明威将军,兼巴东、建平二郡(辖区包括今长江万县至秭归一带)太守。当时郡境内的三峡地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原先的历任太守,多以武力镇压为主。因此孙谦上任前,明帝下敕,命他召募一千名部属以随行护卫。孙谦说:“蛮夷不受管教,盖待之失节耳(是由于对待他们的态度、方法不正确),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坚决辞让不受。

孙谦到任后,“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争着赠送)金宝,谦慰谕而遣(孙谦太守讲明道理,将金宝全部退回),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读息,平静安定)然,郡内官民一片祥和气象,威信大着。”身为太守的孙谦,不仅不接受属下少数民族送来的金宝等物,而且把自己俸禄中原来规定由所辖吏民负担的部分,也予以免除,从而使自己的收入远低于其他太守。 另外,原先入山抢掠少数民族,强迫他们做奴婢,或将之转卖,当时称之为“生口 ”,也是地方官的一大收入。孙谦不但不再继续执行此项政策,并将原掠得的“生口”都释放还家。此举明显缓和了当地的民族矛盾。

开始时,孙谦任宁朔将军、钱唐令,在任期间,“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孙谦在任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孙谦辞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府的空车厩,居焉。”当时在职官员居住在官府,下任后则迁回私宅,如原无私宅,就靠宦囊来购置。孙谦不仅在职时不受饷遗,去任后仍一毫不取,当然无钱购宅,故在另有任命前,只好暂时借住于官府的空车厩中了。如此清贫的官员,在当时确实是极为罕见的。

梁武帝天监六年(508年),孙谦在历任朝官后,以八十多岁的高龄,因国事需要,又出任辅国将军、零陵太守,他虽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他在任郡、县长官时,经常勤于劝课(劝说并教导)百姓从事农桑,务使人尽其能,地尽其力,自己又不从中渔利,故此,境内百姓安居乐业,赋税收入还常多于邻境。

孙谦在担任巴东,建平二郡太守期间,为官廉洁,居身俭素。不仅自奉甚薄,而且减俸以安民,甚至导致去官后,竟无宅居住。梁武帝萧衍,得知孙谦的情况后,很赏识孙谦的清正廉洁,对他礼遇有加,并下诏褒扬孙谦:“清慎有闻,白首不怠!”这正是对孙谦一生清慎廉洁,勤政爱民的公正评价。

孙谦历仕宋、齐、梁三代,始终清正爱民,并且能始终保持着“轻财好义,周人之急 ,言不虚妄”的侠义之风,确应成为后世为官者之楷模。

(事据南北朝十一史之《梁书》)@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临行时,唐宣宗告诫公主说:“到了婆家,要尽儿媳礼仪,跟老百姓一样,不可轻视丈夫家族中的亲友,更不许干涉公家的事情。”
  • 你的身上,何不带着牛、佩着犊呢?刀剑可以换牛犊,佩带刀剑不就等于佩带牛犊吗?牛犊几百上千斤,压得死人,佩带它干嘛?
  • 老师桓荣有病,明帝经常派医生出诊,还多次登门探视。进入小巷时,下车步行,手抱经书,走到床边慰问,抚摸着老师的手,泪水直流。
  • 金陵店主大部分都是这样缺乏仁慈之心。只有李疑不同,他因为重情重义,而名闻于时。李疑在通济门外开旅店,家境虽穷,却喜欢帮人解决困难。
  • 我天生一副钢筋铁骨般的身躯,却不让我在边疆杀敌立功,只能无声无息地老死在三尺蓬蒿之下,可惜啊!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 祭祖宗为求福泽,以保护百姓安居乐业。如果贻害地方,效果恰恰相反,就不是国家和祖先的本意了。
  • 高宗为了奖励狄仁杰,向满朝文武宜布道:“仁杰为权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遂破格提拔狄仁杰为侍御史。狄仁杰折狱断罪,以匡正持法为己任,朝中群臣都对他且尊且畏,“由是,朝廷肃然”!
  • 李越寻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他们说:“我们平素以侠义闻名于乡里,现在有人抢走了我们村的妇女,而我们不去解救她,这就有愧于侠义之名。”
  • 朱休度任官治狱,使“囹圄为空”,绝不意味着朱休度对这些不法之徒撒手不管,任其胡作非为,而是希望以诚心感化他们,使他们心悦诚服,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 召信臣还把对民众的教化当做大事来抓。只要他发现有游手好闲、不努力耕作的人,就加以训斥,甚至法办。召信臣的这些做法,使他们都受到教育感化,有了这种榜样的力量,百姓都耻于为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