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上市公司纷纷购买理财尴尬了谁?

人气 234

【大纪元2016年11月01日讯】近日中共各大媒体报导了A股上市公司纷纷购买理财产品的消息。截至10月末,今年以来已有663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公告购买理财产品,共计涉及理财产品个数达到6,540个,累计认购金额已超过5,400亿元。现在中国一边是数百家公司因“缺钱”而排队等待上市融资,一边是数百家上市公司持有大量现金购买理财。在这种矛盾现象的背后,中共管理层仍以每月发行28只新股的速度让“缺钱”企业进行融资圈钱,故意无视上市公司“脱实向虚”这到底是谁的无知?又是谁的无耻?

现在中国经济很多传统产业都面临产能过剩,钢铁、石化、煤炭、电力、有色金属、水泥、建材等行业更是被迫的进行供给侧改革,通过集中整合的方式压缩大量过剩产能,目的是想提高行业集中度,进而提高商品价格,确保中共的国有企业不过多的破产倒闭。而目前很多新兴产业由于中共政策的大力扶持,资产泡沫现象也非常严重。以软件类上市公司为例,一个年营业收入不到5亿的企业,其现在的总市值可以达到90亿至110亿,高伟达、辰安科技、久远银海等就属这类。很多人对这些新兴产业公司的未来抱有幻想,殊不知这类公司的股价早已严重透支了未来,只要挺过三年,解禁期一到大股东便可以减持套现,他们减持套现获得的收益远远超过了苦心经营实业几十年的收益。四川长虹、浙江凤凰、中科创业哪一个不是当年的高科技股?它们残酷的现实却给很多人带来了永久的伤害。

其实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都是急功近利的,他们很多人并没有长期经营实业的打算,减持套现是他们经营公司的唯一动力。现在市场环境不好,各行业产能过剩,实业利润率持续下滑,利用现金购买理财产品获取稳定的收益,也就成了这类大股东平稳度过三年解禁期的必然选择。现在为了圈钱套现而上市,为了顺利解禁套现而买理财,早已成为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大股东的一致心声。是谁给这些大股东提供了一个可以任意圈钱的条件?是谁让大股东的解禁股套现变得毫无实质性约束?又是谁完全不顾中小投资的利益毫无节制的大量发行新股批量造富?

现在663家上市公司大都以“资产荒”为由选择购买理财产品,这种策略不经意间透露出了上市公司大股东不想继续经营实业的真实想法,大股东为了能熬到解禁期到期时公司业绩不至于太差,所以他们都选择了购买理财产品这种方式来确保上市公司的业绩稳定。

试想很多刚IPO成功的上市公司大股东都有这样的举动,这样的上市融资能对中国实体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中国在没有改变这一现状的情况,继续加大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力度无疑不会有任何正面作用,相反只能继续吹大资产泡沫,鼓励更多的中共权贵上市圈钱,最终受害的是中国经济和广大中国普通投资者。

数据显示,2014年A股上市公司共有434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认购金额为3,500亿元。

2015年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增至573家,认购金额达到4,400亿元。2016年1月至10月末,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高达663家,认购资金高达5,400亿元。每年递增的上市公司与递增的资金规模参与购买理财产品,正反映出当前很多上市公司都不愿意投资实业。数据还显示,2016年至今A股IPO首发上市募集资金共3,501亿元,定向增发融资金额1.67万亿元,而同期认购理财产品的资金却高达5,400亿元,占IPO募集资金的154.24%,占定向增发融资金额的32.33%。不仅如此,市场还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即上市公司一边定增募资,一边购买理财产品。上述数据清晰的反映出:当前的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大都不缺钱,但他们仍编造各种理由肆意圈钱融资,圈来的钱花不完后宁可拿去购买理财产品,也不肯错过多圈钱的机会。

这种畸形的现象存在于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数年了,中共不但没有主动去解决这一问题,反而还想以拟上市公司“缺钱”为借口强行推出注册制,中共及其证监会这种无耻的行为正被上市公司纷纷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所曝光。中国资本市场开设近30年了,“融资第一,牛短熊长,股灾频繁,浮亏普遍”是中国资本市场四大显着特征,中共及其证监会一直都刻意回避导致这四大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它们把这些问题的原因简单归结于“制度不完善,法律不健全”。其实中国资本市场四大尖锐问题的根源就是中共故意把中国资本市场当成了中共及其权贵的“提款机”,中共抱着“提款机”的观念来管理中国资本市场,它出台的任何改革措施都只是为了保证这“提款机”的使用寿命更长一点,往“提款机”里存钱的人的感受完全不在中共考虑之列。

现在上市公司纷纷购买理财产品让中共证监会感到无比的尴尬,它们为了缓解舆论压力,用再融资反馈意见的形式向存在上述问题的上市公司表达了“关注”,然而“关注”之后并没有任何针对性的措施出台,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与购买理财仍在疯狂的继续。中共证监会这种故意渎职的行为再一次说明了证监会保护的永远都是中共特权者的根本利益,诈骗的都是普通投资者的真金白银。上市公司纷纷购买理财尴尬了中共及其证监会,但这种尴尬却是中共一手造成的,所以我们坚信只要中共存在,上市公司与中共权贵给中国资本市场监管者的尴尬都会一直继续下去。

责任编辑:方凡

相关新闻
中共党校教授承认中国经济将衰退20年
人大教授高峰论坛谈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
央行承认中国经济金融风险暴露逐渐增多
金融人士:中国经济困于“贷”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