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才女”系列之十:白雪红梅惊鸿影 自是瑶台画中仙

【红楼才女】画卷中走出的妙女子

作者:柳笛

清代孙温绘制《红楼梦》图画(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64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雪如席,把大观园妆点成一座琉璃世界,也迎来一位神仙般的人物。她着一袭金翠辉煌的凫靥裘,泠然独立于粉妆银砌的雪坡上,身后的侍女为她抱一瓶胭脂一般的红梅花枝。素净的底色,点翠摇红,因为一个曼妙的身影,化作一幅天然的水墨丹青。

画中的主角,冰肌玉骨,宛若不食人间烟火的姑射仙子。就是这样不动声色的一幕倩影,令大观园里自贾母而下的所有人为之倾倒。她是一幅活生生的《雪艳图》,更是天地间精华灵秀之气孕育的妙女子——薛宝琴。

宝琴在大观园里迟迟登场,甫登场便艳冠群姝,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身为宝钗的堂妹,却有着比宝钗更胜一筹的才貌,就连别具风流的黛玉、湘云,都在她面前略为失色。

初到贾府,她便赶上诗社雅集的活动,在芦雪庵联句中一展诗才,诗思之敏与钗、黛相当。联句之后,李纨罚落第的宝玉至妙玉的栊翠庵,折一枝红梅来赏玩,于是又引出一道诗题,用“红梅花”作韵,请远道而来的三位小姐各作一支七律。

640px-xue_baoqin
颐和园长廊绘画:薛宝琴踏雪寻梅,临摹自清朝画家潘振镛作品。(公有领域)

不多时,宝玉求来一枝二尺来高的红梅,枝干或疏或密,花色赤如渥丹,花香幽远馥郁。众人称赏过红梅,又来赏读《赋得红梅花》。宝琴分得了“花”字,只见她写道: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枝干疏落有致,衬托得点点梅花光艳四射。宝琴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寥寥数字勾勒出梅花的轮廓,起笔点题,就如她直接明快的性子。年轻心热的她,将一腔少女心态投射在梅花上,也把梅花视作与她一般的生气勃勃的少女。红艳的花色恰似她身上华美的衣饰,即便在萧寒的冰雪中,也流露出比拟春暖花开的热情。

诗贵含蓄、贵笔法多变,宝琴接下来话锋一转,不直写红梅,而是用“余雪”暗喻白梅,意为红梅开在庭院回廊中,再无白梅绽放,独占风情向小园。再将视野放远,红梅开在山间水畔,仿佛落霞一般绚丽夺目,为冬季的寒山剩水增色。红梅开在严冬,品格清寒,仿佛幽梦中听取笛音《梅花落》的隐隐约约;冷香袭人,仿佛天河上再现乘槎寻仙的飘飘渺渺。

品味着似仙如梦的红梅,不染一丝凡尘气息,恐怕它前世也是瑶台仙境的一株仙葩吧。或许它在人间的模样,和天上的真貌有些许差异,但宝琴却道:“无复相疑。”她慧眼识仙品,透过外在的品相,直触红梅灵魂,咏出一首意境深远、仙气四溢的神作。

或许,唯有同为人间仙品的宝琴,才能赏到红梅凌寒傲雪中超凡脱俗的那一面。

1611070824031456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公有领域)

来年暮春之际,黛玉重建桃花社时,力邀众人填《柳絮词》,薛小妹即席赋成一曲《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这首词虽不敌潇湘、蘅芜,却别有一番悲壮声调,教人激赏。起句远追汉唐,飘浮无依的柳絮便在浮沉中穿越时空,重现千年之前的盛景。汉宫三十六苑,曲江池畔垂柳依依;隋堤两千里,通济渠两岸绿丝绵绵。皇家的春天,柳絮飘飞,不是小桥流水式的温柔,而是激荡着惊涛拍岸般的气象。

谁能想到,这般壮美雄豪的柳絮图,竟出自一位较钗黛还要年幼的少女?她又是怎样的襟怀?然而光阴流转,物换星移,前朝旧事与帝国霸业转眼成空,不过是月明一瞬,花开一梦。历史一再展示了兴衰更替的规律,却不知眼前的飞絮,身处的繁华地,何时随风而逝?宝琴借咏絮,寄予一番古今幽思,这是她的作品立意高远之处。

在下半阕,宝琴又把目光转回所处的现实世界。几处落红,谁家飞絮,她隐隐嗅出盛极渐衰的意味,所以含着些许清愁,提笔发问。而这种衰败的迹象,又何只大观园,放眼四望,大江南北皆是满城风絮,似乎都处在一种繁华难再的末世氛围中。再想到柳絮暗涵的惜别之意,若天下人有所感知,怕也要“别有幽愁暗恨生”了。

宝琴仿佛是大观园的一位局外人,冷眼看着金陵望族走向登高跌重的宿命。然而荣辱盛衰的运势,自古周而复始,非人力能左右。只有局中人迷在其中,难以了悟,空自伤感叹息。宝琴神仙一般的气质,既然看透这人事代谢规律,不必为此怅恨,她的恨重,或许是为那些不能彻悟的世人书写一段感慨吧。

借古咏物之作,非只柳絮一词。众钗制灯谜时,宝琴道自己曾作十首“怀古诗”,既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并写出来请大家评赏。原来她早年随父经商,走遍大江南北,不仅游历三山五岳,而且远至西海,见识过西洋奇巧之物,结识金发洋装、善做诗词的外族女子。神州大地风光无限,开阔了她的视野和心胸,更给予她取之无尽的灵感和诗思。只见宝琴将《赤壁怀古》《交趾怀古》《钟山怀古》等十首七绝一一誊写,引得红楼女儿们争相赏阅。

众人皆以为宝琴的怀古诗,自然新巧,堪称奇妙,又纷纷猜了一会儿谜题,皆不中。大观园汇集人间少有的聪颖敏慧的才女,竟无一人能猜中一题,岂非奇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宝琴阅读书籍,也阅读生活,因而其见识远远超越这些豪门闺秀所认知的世界。宝琴所谓的俗物,怕也是大观园众才女难得一见的稀罕事物吧。只是此后,曹公再不揭示谜底,《红楼梦》流传至今近两三百年,倒是后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宝琴的怀古诗始终是不解之谜。

而宝琴本人,也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般的神秘人物,她在大观园内生活,时隐时现,有时仅仅掠过一个名字,到后来竟再不见她的芳踪。她仿佛是翩然飞舞的神鸟,偶然栖身大观园,惊艳了所有人。在一番游历之后,她留下几段没有答案的文字,便悄然遁去,不着痕迹。

《红楼梦广义》有句评价:“宝钗为能品,宝琴为神品,小乔身份,固远胜大乔也。”世人对宝琴的推重可见一斑。相信世人永不会忘记,在金陵十二钗之外,还有一位堪称完人的才女,用她映梅立雪的风姿、沉郁传神的诗词,塑造了几近天人的传说。@#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当中,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其至高的艺术造诣而居魁首。在《红楼梦》这座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里,人物外形几乎都趋于完美,一个个活脱脱的似天子仙女下凡,演绎着几世轮回业报的凄美故事。其中人物服饰取历代汉服之精华,各式各色,熠熠生辉,无不令人惊叹。我们透过那多姿多采的服饰,看到了这部不朽巨著传神体现了当时社会王公贵族生活的真实风貌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命运,让人了解当时根植民心的“佛”、“道”思想以及生命的渊源、恩、缘、归宿等神传文化。
  • 大观园里千红万艳,黛玉以灵气与才情最为出众,容貌也是一等一的。黛玉之美,不单单是五官体态的纤柔,更多地来自仙界的纯清、人间的诗心、身世的流离共同滋养而成。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黛玉题诗,借古人言志,自是要在浩瀚历史中,甄选出与自身遭遇、心声最为契合的几位,嗟人也是自嗟。
  • 黛玉这首诗将海棠的素白纤媚,与自身的袅娜风流展演得淋漓洒脱,似涓涓溪流顺势流淌,不着一丝雕饰痕迹。众人评此诗“风流别致”,实至名归。
  • 在《红楼梦》钟灵毓秀的少女中,钗黛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而湘云则是最绚丽的霞光异彩。
  • 如果说海棠咏是一次自然无为的写意小品,那么菊花题应是精雕细琢的锦绣华章。可知宝钗不仅懂菊花,更懂人心。 湘云一句笑言,宝钗从旁暗助,将海棠诗社的活动推向兴盛的高峰。
  • 这场梦黛玉作得雅致,独卧东篱,醒来时微云清辉,又似一个仙境。这疏放的意态倒教人想起湘云醉卧芍药裀的情形。一处是碧影朦朦,一处是红粉夭夭,一个清玄淡远,一个秾丽重彩。更巧的是,黛玉秋酣是诗中虚景,湘云醉眠是众钗亲眼所见,这实与虚的微妙区别正将二人内敛与奔放的性情表现出来。
  • 有宴无酒,不可谓尽兴;有酒无诗,不可谓风雅。因湘云起社而成的螃蟹宴,不仅为贾府女眷带来一番天伦之乐,而且成就了两组题诗,“菊花诗”与“螃蟹咏”。菊花诗自不必说,乃是海棠诗社精心筹划的闺阁雅事,而螃蟹咏,竟是宝、黛、钗三位主角缘事而作、缘情而发的神来之笔。
  • 正式进入园子前,英莲已更名“香菱”,童年旧事都忘了大半,只一心在宝钗家中尽心服侍。唯有眉间一点胭脂记和姣好的容颜,依稀是那粉妆玉琢的可喜模样。直到丈夫薛蟠离家远行,她才有了伴随宝钗进入大观园的契机,得偿暂离苦海、走近雅贤的心愿。
  • 除了首联直接写月,其余几联不着意写月,意境却句句与月相关,由于她在创造情境时融入身世凄寒之感,借咏月抒发离愁别恨之思,更传达出悲怆高远之感。
  • 还记得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上有句话:“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说的正是诗才不分伯仲的钗黛。“咏絮才”一句虽然喻指黛玉,但柳絮实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