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故事:百花深处是我家 北京民居四合院

北京民居四合院展现谐和理念

作者:若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537
【字号】    
   标签: tags: , , ,

老北京的城市规划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谐和关系得到充分的体现。作为帝王之都,城市的核心是帝王,所有的建筑形式都体现着一个象征。城市建筑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筑形式、建筑布局、建筑色彩,都使“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得到充分体现。

北京民居四合院展谐和理念

民居是北京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房屋和墙围成正方形或长方形之院落,即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形成四合院,或无倒座形成三合院,并由多个院落前后或左右扩展,以门、回廊相连接,构成较大的建筑群体。这种布局形式,适合于中国古代的宗法礼教制度需要,同时又与阴阳五行、风水学说相结合,使家庭成员在长幼、尊卑、主仆、男女之间,在房屋的居住使用上体现出来。

北京正规四合院,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有的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在规整的四合院中进了大门还有垂花门、月亮门等等。

垂花门是四合院内最华丽的装饰门,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门外是客厅、门房、车房马号等“外宅”,门内是主要起居的卧室“内宅”。体现着在居住环境中的“内外有别”。垂花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俗话说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里的二门就是指垂花门。

垂花门(用心阁/维基百科)
垂花门(用心阁/维基百科)

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棠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北京四合院内讲究种树种花,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清末民初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典型的写照。 四合院中住正房的一定是一家之主,东厢房又因为左为贵,由长子居住。而倒坐房一般是佣人来住。“尊卑有序”在四合院中得以完整的体现。

平铺规整的院落组合不仅具备了较为舒适的居住环境,还创造了接近自然,利于人际交往(本家、本族)的谐和状态,在小小的自我天地中,一家人可以享受天伦之乐。院落方整的空间,也符合中国人以不变应万变的理念。

此外,北京城里的四合院基本是正方形的或呈南北长方形的,而我们所看到的爨底下村(注1)的四合院其规制大体与城里的四合院相仿,而限于山地的条件则是因地制宜,甚至也有东西长方形的院落。这也可以视为人与自然的谐和关系所决定的。

爨底下村(zhiyoo/维基百科)
爨底下村(zhiyoo/维基百科)

我们通常看到的四合院的门开在东南方向,几乎所有的宫殿的大门是开在正南方向。宫殿向南开门,多是传统中“面南而王”作为解释,而民居朝东南,也赋予了“紫气东来”。用五行八卦来解释,东南为“巽”位,按照卦相的解释,象征风,有“顺”、“入”的意思。用五行来解释,此为“青龙”位,为吉位。建筑与自然的协调在古代就已经上升到了理论和哲学的高度。

注:爨底下村(川底下村)是最古老的明清村落,隐置于京西深山峡谷之中,有“古村文化明珠”之称。爨底下村位于距北京90km处的京西古道上,具有几百年悠久历史的爨底下古山村,至今还保存着古老传统文化。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老北京的古迹如今消失不少,我们只能在老照片上追忆当日流光溢彩精美无伦的影像。本组照片是恩斯特.柏石曼在上世纪初所拍。
  • 据生活在北京的老人说,以前在北京城内,只要稍稍踮一踮脚,就可以看见远处的西山。是真是假,我并不知晓,但至少在十多年前我生活在北京时并非如此。曾经的天际轮廓线早已被人造水泥建筑所取代,北京除了高楼还是高楼。曾经充满了古韵、承传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北京,如今已然近乎消失。
  • 天地无垠,今天人类的认知水平只揭开了世界的“冰山一角”,还有层出不穷、扣人心弦的未解之谜等待着去探索。本文节选了北京古城里的几大谜团,它们就藏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京城名胜古迹里。
  • (大纪元记者沈玉清综合报导)谈及北京四合院,人们往往会想到元代建都北京及相应的街坊胡同形成的历史。四合院是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它作为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中外闻名。
  • (大纪元记者李熙综合报导)老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礼数讲究之多,就如她的胡同一样如牛毛。众所周知,老北京是由胡同组成的,胡同是北京的精髓,也是北京的特色景观和文化之一。老北京言谈举止之间规矩特别多,礼儿面儿,都是从小就立规矩,在日常生活中不仅礼数多,讲究多,连禁忌也是特别的多。
  • 近日,大陆网络广泛转载一段据称由加拿大人拍摄的无声电影,清晰展现了老北京1920年代的市井画面。不少网民表示,这段视频让现代人能够看到近百年前北京人赶集、逛庙会等风土人情。借此,我们来回顾一下与这些北京民俗连带的逐渐被遗忘的传统文化。
  • 杏花春雨,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金灿灿的油菜花田……我心中的江南,一半在童年记忆和祖父母的慈爱里,另一半在诗词曲画的梦中。
  • 随着2亿3千万中国人退出中共党、团、队,中共邪党走入坟墓已成历史必然。但一些人担心,没有共产党的强权统治,中国就会大乱。其实在首都北京我们已经早在1989年春、夏之交就实践了20天左右没有共产党的日子。
  •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不久,决定将北平改为北京,并迁都北京。这再次体现朱棣的雄才大略,迁都北京不仅仅是因为北京曾是他做燕王时期的封地,可以远离建文帝的旧势力,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北京山川形胜便于就近调动军队,方便指挥,可以防范元代蒙古残余势力,控制东北,并制天下。
  • 天安门是明清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的名字是“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一方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至尊之意;另一方面,又寓有“外安内和、长治久安”的含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