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诗醇:“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作者:庄敬

中国画(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2795
【字号】    
   标签: tags:

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二十三年(1153)应进士第,名列第一,因触怒秦桧,被除名。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隆兴、夔州通判,并至川、陕,参王炎、范成大幕府。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坚持抗金主张,被劾去职,退居山阴达二十年。宁宗嘉泰初,诏同修国史,升宝章阁待制。晚年复居山阴,直至去世。为杰出的爱国大诗人,存诗近万首。亦工词,风格以雄放悲慨为主,兼有流丽绵密之美。前人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词有《放翁词》一卷。

【注解】
诗题“书愤”,为功未立人已老而愤;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作者退居山阴时。
气如山:气指愤慨,也指战斗意志;如山:言其壮伟坚定。
“楼船”句:指隆兴二年(1164),作者在镇江通判任内所见事。时张浚督练兵马,营缮城堡,增置战艇(参看宋史《张浚传》)。
楼船:高大的战船。
瓜洲渡:瓜洲,在扬州之南,长江北岸,与南岸镇江(京口)隔江相望。为当时的渡口。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是南宋与金交界的边防重镇。

【简析】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初夏,陆游已六十二岁,他从江西免官回山阴已经六年了,感慨时势,恨南宋竟无人再起为国出力,因写此诗以抒愤然之情。

这首七律,概括地写出了诗人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感受,从早年立志报国,曾有过戎马生涯,到晚年两鬓已白,一事无成。俯仰千载,内心充满壮志未酬的愤慨。“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联,全由名词组合,不用谓语,笔力老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式的句法,堪称千古炼语、名句。

全诗语言警策,格调沉郁,气势豪迈。爱国之情,溢于字里行间。纪晓岚曾言:“此种诗,是放翁不可磨处。”这首诗,是其爱国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

【今译】
早年时我哪知世事的艰难,
北望沦落中的中原,怒气如山。
雪夜中的瓜洲渡,排列着待发的楼船,
秋风萧瑟、金戈铁马,镇守着大散关。
唉!白白地以恢复中原的“塞上长城”自许,
壮志未酬,而镜中的鬓发已经衰斑。
诸葛孔明的〈出师表〉真堪传世,
千载以来,谁人能够与之并高比肩!@*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真金毕竟是真金,千淘万漉虽然极其艰辛,但吹尽蒙在上面的狂沙,真金还是会重见天日的。这两句,诗人以淘沙见金,来比喻遭贬之人,终将会洗清罪名,昭雪天下,表明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对落井下石,散布谗言的无耻小人的极度轻蔑。
  • “〈梁甫吟〉诗‘步出齐城门’,哀时也。无罪而杀士,君子伤之。如闻〈黄鸟〉哀音。”据此,此诗是为悼念三勇士之作。
  • 结尾六句,是第四层,直抒胸臆,表示诗人热爱人民的博大胸襟。他在自己屋漏难以栖身的时候,想到的不是如何设法改善自己的住宿条件,想到的是天下寒士,最后两句,更表现了诗人倘能为受苦受难的人谋福利,甘愿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 〈咏史〉诗,起源于东汉班固,但真正能在咏史题材中见出自己的个性,自铸伟词,成为千秋绝唱的,当首推左思。他在这一组诗中,揭示了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批判了压制才智之士的现象,表达他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 城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 神骏马豪气凌云, 挟风雷万里驰骋; 勇奔腾踏碎奸邪, 宵鼠辈凄惨哀鸣!
  • 杜甫是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但本诗却具浪漫主义特色,题目点明孔巢父是“归游江东”,但他究竟要到哪里去呢?诗中需要交代,但不一定具体说明。“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哪得知其故!”这四句,既交代了孔巢 父的去路,又赞扬他的非同凡俗。
  • 写得之所以豪放飘逸,迷离扑朔,这特别符合离去的人和送别者的身份。如果没有一些神奇的夸张、想像,怎么能显现这位友人的超凡脱俗的神异之处呢!
  • 《全唐诗》录存周昙“咏史”诗共一百九十五首,俱为七言绝句,所咏之历史人物,上自唐尧、虞舜,下迄隋代文帝、炀帝,……凡六十二人。这首咏孙武的诗,就在其中。
  • 古来说诗者,多将白居易这首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联系。杜诗希望有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叹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亦足。”白居易则说:“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