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香与阳香(2)

作者:朝晖
font print 人气: 131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接上文)

将三支香(或一支香)同时用打火机点着,点火时注意用蓝色的火焰部分点香(黄色的火焰有浊气)。将点燃的香举过头顶,绕圆桌三圈,这有个说法称为“礼备三周”。每绕一周念一遍祭文,因此共念三遍祭文。这个祭天的仪式按黄历初一及十五各举行一次,时间取辰时或午时均可。如果是长期无人居住的闲置套房,没有小圆桌的情况下,也可用一个水桶倒扣过来当圆桌使用(至少每月初一或十五要举行一次敬香仪式),总之祭天或祭阳神的香盘不允许直接放地板上。由于烧的是阳属性的香,所以这能让阳神得到安定。在客厅做仪式时,必须把家中的其它房间的房门都打开,但所有的洗手间则必须关上门。如果是别墅,最好每层都要这样做。

而祀地或祀阴神的香取阴属性的香材制作线香,如下图的柏子香(用柏子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线香)。柏子也称柏实,它的属性偏阴,但却不是如崖柏木粉的纯阴属性。而且柏子的气味很独特,具有很强的杀菌效果,对净化洗手间的空气也有好处。

如图,柏子香长度制作成20公分或30公分均可。读者可自行对照丁兰尺的尺寸。(取自朝晖香道微博)

祀地的香取偶数,两支最佳。将香盘直接放在洗手间的空地上,点上香,插入香插中,不必念祭文或祈祷,关好洗手间门窗就离开。祀地及阴神的时间以每月黄历的初二、十六为佳;时辰取戌时或子时均可。由于烧的是阴属性的香,这能让阴神得到安定。如果套房内有两个或三个洗手间,那么每个洗手间都须要这样做,每个月至少一次,这其实对净化空气,消除异味都有好处。

经过这样处置过后的套房或公司的办公地点,您会发现,它的阴阳各得其所,泾渭分明,不再是混杂在一起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常人身体处于天人合一的最佳状态,邪气不易入侵,疾病不易在此环境中传播。

3、结语:

《易经•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段话的大意是:一阴一阳才能称为道。传承阴阳相生相克之理的人才能称为善者;而能让阴阳的因素在相生相克中达到和谐的生命,才能算是回归其本性。

香材有千百种,如果把香材(如沉香、檀香、降真香、龙涎香等)比喻成军队中的士兵,那么您研究一种或几种香材一辈子,永远成不了真正的大师;就等于研究一个或几个士兵一辈子,也永远成不了将军一样。而当您从物种的阴阳属性开始研究,您会发现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门外是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现代很多人都在讲要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可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祭祀!现代却没有几个人去提及。祭祀表现了古人对天地神明及古圣先贤的敬仰,也是古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曲礼下》曰:“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五行之神),岁遍(每年祭一遍)。诸侯方祀(各祭一方神祗),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祖先)。”过去好的皇帝要亲耕籍田,祭天的五谷要产自籍田,太子要吃祭天的五谷长大,将来国运才会长久。皇后要亲蚕桑田,皇帝及皇后祭祀时穿的衣服都必须是皇后亲手织出来的。《汉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曰:“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供奉宗庙祭祀的谷物)、祭服,为天下先。”

古代的小学、太学,春、秋、冬三季都要举行释奠礼,祭祀至圣先师。据《礼记•文王世子》记载:“凡学,春官释奠(由朝廷管礼法及祭祀的春官带领学生祭祀)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古代的各行各业,也都很注重祭祀自己这个行业的祖师爷。笔者曾经从事过近十年的与古典红木家具行业有关的工作,走过很多红木家具的企业,没有看到有哪一家企业供奉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有的企业甚至道听途说的把关公当成财神来敬供上香,也不舍得雕刻一尊鲁班的像来供奉。用着鲁班传下来的尺子(鲁班尺与丁兰尺),用着鲁班传下来的榫卯结构技法制作古典家具赚钱,却不把鲁班当回事。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传统体现在哪呢?红木家具这个行业这几年走下坡路,在红木资源越来越稀缺,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在严厉管控红木资源进出口的时候,红木家具的价格还持续低迷,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难道不应该值得业内人士深思吗?

笔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也是想通过讲述阴香与阳香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顺带提及祭祀天地神明的重要性。常人只有正确表达对天地神明的敬仰,才能得到正神的护佑。正因为如此,笔者根据目前行业形势的特点,写了一篇祭文,此祭文的名称为《太和》,以提供读者参考或者是常人在乔迁新居、新公司开业典礼等仪式中上香时唱颂。

太和

皇天后土,阴阳有序。

敬遵茂典,唐统汉绪。

明德崇禋,诚陈豆俎。

礼备三周,各安其所。

赫赫瑶光,邪魔尽去。

注释:

1、太和:亦称“大和”读音均为“太”,古代祭祀天地常见的乐章名称;本义为“天地间阴阳之气在相生相克中达到和谐”。出自《易经•乾》:“保合大和,乃利贞。”

2、茂典:盛美的典章、法则。出自《文选•王元长〈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五首〉》:“敬法恤刑,虞书茂典。”《旧唐书•肃宗纪》:“至于汉武,饰以浮华,非前王之茂典,岂永代而作则?”

3、唐统汉绪:本义指唐尧的道统、汉高祖的伟业。本诗泛指承继汉唐之遗风及先人之伟业,意即传承中华文明之正统。出自汉•班固《东都赋》:“系唐统,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

4、明德崇禋:出自《全唐诗•卷十•雩祀乐章》:“纯阳在律,明德崇禋。”明德,指崇高的道德品质或良好的道德风貌。崇,尊崇,恭敬。禋,读“音”;以燃香所产生的烟祭天祈福。“明德崇禋”意即用良好的道德风貌,恭敬地祭天上香。因为《尚书•周书•君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尔。(大意:黍稷等五谷所散发出来的天然香气还不能算是馨香,人类有崇高的道德品质才是最好的祭祀馨香,才是上天神明所要的。)”

5、豆俎:豆与俎均为古代祭祀中的礼器,本诗用豆俎比喻祭礼的供品;“诚陈豆俎”即“恭敬地陈列供品”。

6、礼备三周:出自《全唐诗•卷十•郊庙歌辞》:“樽浮九酝,礼备三周。”“三周”一词原本出自古代婚礼时的一个仪式,新郎上门亲迎新娘,新娘刚出娘家门上车时,新郎必须自驾新娘的马车,让车轮走过三周,然后新郎再将马车交给驾车的车夫并下车(亲迎的路上,新郎新娘不同车)。《礼记•昏义》:“降出,御妇车,而婿授绥,御轮三周。”

古代朝廷祭天时,皇帝必须带大臣顺时针三度环绕圜丘(天坛),以示对上天神明最大的恭敬。佛教的经义中常见的“礼佛三匝”,也是这个意思。

7、赫赫瑶光,邪魔尽去:赫赫,光明显赫貌。出自汉•扬雄《法言•五百》:“赫赫乎日之光,群目之用也。”瑶光,本为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名称,古文中指祥瑞之光。出自《淮南子•本经训》:“瑶光者,资粮万物者也。”去,除去之意。“赫赫瑶光,邪魔尽去”大意:祈祷天降法光,除去破坏人类社会归正的各种邪魔。

(全文完)@

──转自作者微博(有删改)#

点阅【朝晖香道】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茶道是一种为客人奉茶以及接待贵客的特有礼仪。除了饮食之外,茶道的形式还延伸到茶室内外…
  • 祭祀是中国神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礼》中记载︰“邦都之赋,以待祭祀”,《左传》中也说:“祀,国之大事也。”就是说,国家所征的税赋,都是用于祭祀的,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的大事。祭祀是敬天地,不忘先祖的重要表现。
  • 今天是一年中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立春,在中华传统习俗中,立春这天要吃春饼、萝卜、时令蔬菜,这有什么说法呢?
  •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有中国年。祭天地,拜祖宗,舞龙灯,放鞭炮,一家人吃顿团圆饭⋯⋯热热闹闹的中国年,是五洲四海中华儿女的大节日,也正走向世界。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一起来看看中国的传统习俗吧!
  • 立秋每年约在阳历8月7-8日间到来。立秋在二十四节气中是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一种节气。梧桐是立秋的代表植物,一叶知秋,南宋宫中有报立秋来的仪式,少不了梧桐。唐宋立秋应时风物诗妇女童子剪戴楸叶,表秋意。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来了,物候中少不了寒蝉,;立秋俗谚,看雷、雨、热度的脸色。
  • 二十四节气:处暑,暑止。有句俗语“争秋夺暑”,指的就是从“立秋”到“处暑”这期间天气微妙的嬗递演变样貌。古人观察处暑节物候有三;处暑有关的俗谚,表现中华文化中庶民的智慧与趣味;处暑保健养生的当令食物什么最风行?梨子、鸭子…
  • 《礼记.月令篇》记载白露节气物候为:“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是白露时节的三个物候。鸿、雁自北南飞;燕鸟由南北返;众鸟开始备藏过冬食物,羞就是珍羞、美食。
  • 二十四节气霜降由来有何民俗和俗谚?霜降内含中华文化,生命面对霜寒时情有什么省悟?“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唐元稹〈咏廿四气诗 霜降…〉,上下看遍霜降时情:天空万里霜降寒、风落疏林木归山、鸿雁南渡思故乡、豺狼猎兽藏冬粮、重阳赏菊酒一嶟。
  •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四立”的一个,中国历法中是以“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立冬就是冬天的开始。“立冬”的俗谚、“立冬”的地方采风、历史留影、诗人陆游“随处一欣然”的诗情胸怀,看这里…
  • “大雪”二十四节气第二十一个,每年在阳历12月7日前后一日到下个节气“冬至”前的这半个月期间。“大雪”古物候,“大雪”俗谚、习俗、地方风采、历史留影、生活美学,诗人俯仰天地诗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