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a and the Swallow Man

书摘:安娜与燕子人(2)

作者:加夫利尔‧萨维特

《安娜与燕子人》(皇冠出版 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8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安娜在公寓门口坐了大半天,仍旧有几分相信父亲在回家的路上。她尽力修剪自己的担忧,鼓励这份确定在担心的位置上成长。他一定很快就会回来的。

他却没有回来。

安娜只要觉得信心减弱,就会试一试公寓的门把。她试了一遍又一遍,动作一次比一次慢。她非常肯定父亲并没有把她锁在外头,只是她门把转得不够用力。

尽管她非常希望这是真的,门却始终纹丝不动。在和平的岁月,这样的想像有时是真的,但在战争的日子永远不会是。

安娜觉得自己在那里坐了天长地久,从某种意义来说,她确实是坐了天长地久,因为,对小孩来说,一个无聊的钟头就像一辈子那么悠长。安娜起码坐了两、三个小时,要不是走廊对门的宁查克太太,她恐怕会坐着等候父亲,直到战争阻止她为止。

宁查克太太经常向瓦尼雅教授(和其他人)抱怨,说教授和女儿深夜讲话太过大声,但安娜的父亲相信她只是不喜欢他们带吉普赛人、亚美尼亚人和犹太人到公寓来。宁查克太太只会讲波兰语,而且每次只讲几句。这位老太太这辈子从未直接对安娜说过半个字,却屡次当着安娜的面跟她父亲提到她,通常是说他没有好好教育女儿。不用说,安娜见到她不会特别开心,但她却又是一个相当喜欢认识人的女孩。

安娜开始在公寓门口等待后没多久,宁查克太太就出门去办一会儿事。她经过走廊时,目光停留在安娜的身上,她回来时,目光则一直等到她进入公寓关上门后才离开安娜。

安娜不确定宁查克太太想做什么,但这位老太太开始不时砰一声打开门,看看小女孩是否还坐在走廊上。每一次安娜看到她,宁查克太太从门后露出的半张脸不知怎地显得越来越满意。

如果不是宁查克老太太,安娜很可能就留下来等候父亲。

如果不是宁查克老太太,安娜很可能永远不会遇见燕子人。

***

在克拉科夫许许多多的公寓和房间,甚至咖啡馆和小酒馆,有安娜父亲散布各处的朋友,他们愿意以各种语言欢迎她待上一、两天。但她依旧走回福克斯曼医师的药局,毕竟这是她最后一次见到父亲的地方,也是他认为安娜所在的地方。

天色逐渐暗下,安娜饿了,当太阳开始朝着地平线沉落,她也开始怀疑那晚要睡在哪里,这个烦恼对她是一个新的感受──那晚之前,她从小只睡过一个地方,也就是她家公寓上锁门后那张小床,与父亲只隔着一条走廊。

安娜沿着街道走到福克斯曼医师的药局外头,医师忙着招呼客人,透过大片的厚玻璃窗,她看见他跟一个穿西装的男子说话,他朝着她的方向往外看,却好像没有看见她。

街上很冷。

安娜年纪虽小,在许多方面却习于表现得像大人,只是在那段日子她始终还是像孩子一样乖乖听话。福克斯曼医师说过,他不希望她到他的药局里,尽管她十分相信情况与他所以为的不同,尽管她现在十分绝望,如果没有人说她可以进去,她就绝对不会进去。

这就是大人所谓的“乖巧听话”。

安娜在街上静下心来,守候一个不会出现的父亲。福克斯曼医师的药局在一条短街上──街道弯曲狭窄,铺着鹅卵石,头尾连接到两条比较重要的大道就没了。这里人车不多,除了去药局与几间位于一楼店家的客人,大多数在小街来来去去的,是住在这条街楼上的居民,他们不管是出门还是回家,都不会在路上逗留。安娜垂着目光,默默恳求每一个路过的人别看着她,或者祈求经过的人是父亲。为了打发时间,她找出裙子拉得出来的脱落线头玩弄。

最后引起她注意的是脚步声。那天下午,喀啦喀啦的节奏必定在街上来回了上百次,绕过来又转过去,来来回回,消失一会儿又再响起,她终于熟悉了他木头鞋跟敲在街面石头上的声音。她讶异地抬起头,确信她认识这双鞋子,在她抬起头后不久,鞋子上方的男人注意到她在注意他。

男人很高,而且非常瘦。他的褐色毛料三件式西装一定是为他量身订做,很难想像有其他男子穿这样的尺码,这套衣服穿在他的身上比手套还要合身。他提着一个老旧的医生包,皮革也是褐色,比深色西装略浅一些,上面有黄铜配件,提包侧面有红色的SWG字母组合图案,图案褪色了,本来一定跟他深色领带同一颜色。虽然晴朗无云,一把黑色长伞放在提包上,就搁在提包的两个提把之间。

瘦子注意到安娜在看他,便停下了脚步。他从可怕的高度透过金丝边圆框眼镜低头看她,嘴里衔着一根没点的烟。他用细长的手指把烟拿开,吸了一口气准备说话。

恰好就在那一刻,一阵当当铃声响起,一个年轻德国士兵走出福克斯曼医师的店来到街上。瘦子猛然朝年轻士兵转过去,用响亮清脆又极为高雅的德语对他说话,询问这里是否就是备受喜爱的名医的开业地点。安娜发现自己屏住了呼吸。◇(待续)

——节录自《安娜与燕子人》/皇冠出版公司

责任编辑:李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由于是大清早,天气又冷,公园里的人寥寥可数。一阵从哈德逊河吹来的刺骨寒风,扫向公园中央人工湖周围的慢跑步道。
  • “他是我们所有董事中最富有的一位,孤儿院的经费多亏他大力支持。我不便说出他的名字。他特别要求绝对不可以说出来。”
  • 静僻的街道旁,伫立着一家“解忧杂货店”。只要在晚上把写了烦恼的信丢进铁卷门上的投递口,隔天就可以在店后方的牛奶箱里拿到回信解答。跨越三十年时空,杂货店恒常散放着温暖奇异的光芒……
  • 如果想上喀日山国家公园(Kazdağı Milli Parkı)一游,那下榻于奥特欧陆克最是方便。七、八月夏日旺季时,这里的旅行社备有各种套装行程,选择性多又经济。
  • 我究竟怎么会让他们说服我做这件事啊? 蒙塔纳路二十七号公寓的两位将军──房东博纳太太、管理员萝莎蕾特女士──在两人位于一楼的公寓中间包抄男士。
  • 以前,房间有窗帘,那边有照片、花和书,一只叫卡斯特的猫睡在沙发上。有烛台,有细语,有斟满的酒杯及音乐。墙上摇曳着影子,一个高大,另一个妩媚动人。这个房里曾经有爱存在。
  • 我花了几秒钟才认出这确实是我的笔迹。我十四岁的花俏字迹。看来我是写了一张愿望清单没错,虽然早已不复记忆。在某些目标旁边,我看到母亲的手写评语。
  • 2015年,《守望者》为全美卖得最好的书。“在二十世纪美国,《梅冈城故事》大概是最被广为阅读的种族相关书籍,而小说主角则塑造了种族正义最不朽的形象。”——评论家Crespino, Joseph
  • 安娜的父亲努力让她远离城里正在发生的事,但战争终归是战争,不可能让孩子永远不受世态的打扰。街上有穿制服的人,有叫喊的人,有狗,有恐惧,偶尔还有枪声。一个男人如果喜欢说话,她的女儿终究要听见有人偷偷说出“战争”两个字。“战争”,在每一种语言,都是沉重的字眼。
  • 这一天我已经等了二十五年。以全新身份、跟着新家庭在地球另一端成长生活的我,不晓得是否还有机会能与母亲、兄弟姊妹再度重逢。此刻,我就站在幼年成长的地方——印度中部一座荒烟漫土的贫穷小镇上,一幢倾颓建筑的转角门边,但里面已无人居住,眼前所见尽是一片空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