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读三国”系列之八:草堂问对

【义读三国】千古一策隆中对

作者:柳笛
font print 人气: 92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春雷乍响时,天地万物重现生机,命途多舛的刘皇叔也终于等到否极泰来的时刻。就在刘备笃志访贤,怀着极大的诚敬之心步入诸葛亮的草堂时,他与天下的命运即将出现不可思议的转折。而这一切,就在诸葛亮的谈笑风生间,拉开序幕。

卧龙虽已现世,诸葛亮仍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样子。与刘备对坐叙谈,他开口便是婉拒:“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贤士水镜与徐庶的盛赞岂是虚谈,刘备郑重提出恳求,希望他“不弃鄙贱,曲赐教诲”。诸葛亮敬谢致歉,道水镜、徐庶俱是世中高士,而自己不过是躬耕野人,刘备这是“舍美玉而求顽石”啊。

刘备锲而不舍,先从个人角度劝说,认为才华天纵之人必然有所作为,说道:“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林泉之下?”继而从全局出发,为民请命:“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诸葛亮这才温文一笑:“愿闻将军之志。”

水镜先生曾论断:“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诸葛亮,才智更在水镜之上,想必早已看到未来朝代与权力的更迭。或许,他一次次避而不见,此时又多番自谦,一方面是出于考察刘备为人的考量,一方面也是为不得天时而心怀踌躇吧。然而他见刘备如此诚挚,又被其百折不挠的坚毅与心系万民的无私所打动,渐生倾力辅佐之愿。

隆中对策图(Yeu Ninje/维基百科)

一对足千秋

刘备见卧龙转念,立即摈退旁人,拉近坐席,向其剖白心声。他痛陈天下大势,已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的危机关头。他虽然实力孤弱,却立下“兴复汉室、一统天下”的誓愿,甘愿为汉祚奔走征战,伸张国家大义。奈何凭一己之力无法在群雄争霸之际力挽狂澜,这才请求诸葛亮出山,谋划定国安邦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法。

且听诸葛亮从容道来。他先从诸侯纷争说起,自汉末董卓乱国起,英雄豪杰并起,曹操得天时、孙权占地利成为两大雄主。曹操抓住时机奉迎天子,代表天下正义,又经由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取代袁绍成为拥兵百万的北方霸主。这样实力强大的对手,刘备不可与他正面交锋。而孙氏家族稳居江东,历经三世,占其地利与民心,因而刘备不得图谋,却可与孙权结盟作为后援。

这样一来,东汉的版图已占去大半,剩下的地区更是支离破碎,能够建立基业的疆域还有多少呢?在分析曹操的成功时,诸葛亮已经表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态度,指出曹操不仅善于把握机遇,更善于军事谋划。看似危机重重的时局,诸葛亮也有信心创造奇迹,因而他话锋一转,开示天机。

荆州北靠汉、沔两河,南至南海,东连吴郡、会稽,西通巴蜀,这是群雄竞逐的宝地,可惜其主刘表无能力镇守。益州地势险要,地广物丰,然而被刘璋、张鲁分据,那里的百姓都渴望遇到仁德明君。诸葛亮断定:“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有着这般得天独厚的创业之基,刘备又该如何进取中原、统一中国呢?首先,刘备是汉室宗亲,身份贵不可言;重信重德,盛名广传四海;礼贤下士,英雄仰慕已久。刘备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万民之主。诸葛亮继续向前规划,待取得荆、益二州后,对内保守险要的土地,勤修政务;对外,则与西面、南面的外族百姓交好,东面联合孙权,共拒曹操。

接下来,便是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诸葛亮认为,一旦天下形势发生巨变,刘备就可派一员上将,率荆州军直指中原,刘备亲率益州军从秦川出击。如此行事,附近的百姓皆会箪食壶浆,恭迎刘备兵马。诸葛亮给出最后的结论:“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刘备
刘备(素素/大纪元)

江山如画

诸葛亮复命童子取来一卷巨幅画轴,悬于中堂,西川五十四州的山水壮景赫然现于眼前。他又道,既然曹操北占天时,孙权南得地理,将军可取人和。他建议刘备先取荆州,再图西川,与曹、孙成三国鼎足之势,再缓图中原。

字字珠玑,山水如画,足让饱经忧患的刘备醍醐灌顶。多年的曲意周旋,多年的颠沛流离,更练就多年的壮心不已。一切蹇途在诸葛亮的笑谈间终止,等待刘备的,将是鼎足而居的英雄生涯。

因而,刘备闻言、观图,立即意识到诸葛亮的计策代表着什么,遂避席,拱手拜谢:“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他又提出顾虑,荆、益之主同属汉室宗亲,他不忍心夺其土地。诸葛亮却说,他夜观天象时早已料知,刘表不久于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二州很快都会归属将军。刘备这才安心,再次拜谢。

刘备继续恳求,希望诸葛亮不嫌自己智力短浅,能够出山相助。诸葛亮则言己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刘备自知大贤不可强求,悲痛之下不由泣下沾衿:“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诸葛亮备感其赤诚之意,立下一生最重要的誓言:“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从此,诸葛亮与刘备的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仁义立身、三分天下的故事将载誉史册。

隆中对策,堪称是三国时代最完美、最周密、最精确的决策典范了。小说家也给予这段故事最高的评价:“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他意犹未尽,复题诗赞叹:“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诸葛亮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智慧和谋略的最杰出化身。(公共领域)

诸葛亮是如何制定出这么详备的策略的呢?首先他自幼读书,便异于其他同伴。旁人“务于精熟”,而他“独观大略”。诸葛亮学习,不会皓首穷经,在书海的细枝末节处消耗光阴,而是采取一种综合、提炼的思路,善于从表象把握主旨。这样的策略,使得他独具胸怀天下的高度,在观察局势时,能够迅速厘清混乱的现实,寻找出一条至简至易的大道。

他虽足不出户,结交者皆是当时的名流、贤士,与其坐论天下大事,高手之间的切磋与交流,不仅助他开阔眼界,更能提升他对事物的判断与决策力。而更为玄妙的是,诸葛亮观察天象,通晓古今变化,对未来大势的走向更有着高于常人的把握。因而,他的隆中对并非空谈阔论,乃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学积厚而迸发出的无双神思!

草堂之上的三百言,是诸葛亮从乱世格局、刘备实力出发,为刘备量身打造的一篇囊括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民族策略的全面策略书。而诸葛亮的出山,又是三国史上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得贤臣,刘备再踏征尘,建基立业,创一方开国传奇;而遇明主,诸葛亮也凭借自己的忠贞与才智,实现“自比管、乐”的人生理想。

诸葛亮临行前曾嘱咐幼弟:“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古往今来的圣贤之人,不为名利所动,所作所为皆是为他、为公,是道义使然。想来若是诸葛亮成功辅助刘备一统天下,到那时隐世神相翩然归来,卧龙岗上、茅庐之中,将再现袅袅茗烟与朗朗诗吟的逍遥境界!@#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蜀汉先主刘备,字玄德。在大众眼里,尤其是受袁阔成评书的影响,一直以为刘备是一个没有什么能耐的窝囊废,只会哭鼻子,其实不然。不论是在《三国演义》里还是在《三国志》里,刘备都不是无能之辈,要不怎么能被人称为枭雄呢?在他小时候就曾指着他家旁的五六丈高的大桑树说“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可见他从小就胸怀大志。在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曹操曾说过两句名言,“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在他眼里,天下英雄只有他和刘备,以曹操知人之明,他是不会看错的,那么多的诸侯,那么多的谋臣勇将,他都不认为他们是英雄,却认为刘备是英雄。何况刘备都能用韬晦之计瞒过曹操,曹操是何等人物,一代奸雄,他对人和事的分析都是极为准确的,要瞒过他是多么的不容易,可是刘备做到了。再说如果是个废物,又怎么能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时候最终胜出,成为蜀汉的开国之主呢?
  • 诸葛亮,字孔明,每自比管仲乐毅,不过凡夫俗子自然以为他说大话、吹牛,只有徐庶和崔州平认为孔明确有其才。这可不像人们俗语说的“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诸葛亮那是真的有才能智慧,“三个臭皮匠”最终还是“臭皮匠”,而永远成不了“诸葛亮”。管仲,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乐毅,战国时期燕国的上将军,连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是战国名将。诸葛亮确实文武双全,可以和这两位贤相名将相提并论,文能治国,武可安邦。不过诸葛亮的武可不是武功,不是说他可以上阵,他是一位儒将,就像宋朝指挥宋军获得采石矶大捷的虞允文,这里的武是指他的谋略用兵。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最终帮助刘备完成了三分天下的霸业。后来刘备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励精图治、平定南夷、六出祁山,最后病死于五丈原,为蜀汉耗尽最后一丝心血。
  • 有人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他是当世的奇才。刘备就带着关羽和张飞来隆中拜见诸葛亮。谁知诸葛亮不在家,不知道上哪儿去了,也不知何时回来。刘备惆怅不已,只好返回。
  •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 三国君王的成长壮大,也吸引无数豪杰投身这场如画江山中的战争传奇,谱写出一段段交织着忠义、信义、情义、道义的慷慨壮歌。在这里,有忠君不二、鞠躬尽瘁的谋臣良将,有一诺千金、情深义重的知己良朋,更有那深明大义、天下归心的乱世英雄。
  • 受人之托,救援徐州,是义的行为;但是无缘无故得到徐州,那便是无情无义之人。刘备是帝王之才,如何不知徐州在天下意味着什么?他又如何不知,得到徐州之后可以加速实力的壮大,于汉于己皆有百利。
  • 关羽来时孑然,去时决然,功名利禄一概抛于身后,与曹营两不相欠。既不负新主厚恩,更兑现旧日盟誓,关羽许都一行当真是忠义两全,正气浩然。
  • 关公临阵往往擒贼先擒王,震慑余众。只字片语间,他便以迅疾凌厉之态成万夫莫当之勇。赤兔马与偃月刀,与关羽身心合一,能随其心意迅猛出战,助他出其不意,一招定胜负。关羽的武艺正如巍峨坚毅的群峦,而中心屹立天地的,则是他奉行终生的忠义信念,任何人都无法撼动分毫!
  • 汉末乱世,那些意图称霸天下的各路诸侯中,似乎没有一位像曹操那样,为粮草日夜悬心,将粮草视为作战的最大顾虑。据淮南的袁术、自霸江东的孙策、镇守荆州的刘表,无一不是地广兵多,粮食充足。 实力最强大的袁绍更不必说,吞并冀、青、幽、并四州,带甲百万,广有钱粮。
  • 老话讲“妖不胜德”,在《西游记》中,作者对一些小妖出场的描述也很真实生动且耐人思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