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火车情缘

作者:陈启淦

克服对“未知”的恐惧,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功课,也是很重要的能力。(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308
【字号】    
   标签: tags: , ,

小时候,我的家乡在嘉南平原的北端,一个以制糖著名的纯朴小镇。家父在糖厂上班,一家人就住在糖厂宿舍。

小镇的街上有一个火车站,搭乘火车可以到达县内许多大乡镇,铁路像蛛网似的密布,四通八达,比坐客运还方便。

外婆家在台南,妈妈带着我们几个小萝卜头回娘家,先搭小火车,再换大火车。小火车是糖厂火车,大火车是台铁的“纵贯线”,很明显的,台铁火车比糖厂火车大很多。

在制糖的季节里,小火车拖着长长的车厢,车厢载满了甘蔗,缓缓地穿梭在镇内及郊区。载运甘蔗的火车速度很慢,时速不超过二十公里,有些小孩跟着火车跑,抓下几根甘蔗来,当场用牙齿撕开甘蔗皮,嚼得津津有味。镇上的平交道很多,遇上这种龟速慢行的火车,路人只有干着急。

糖厂宿舍傍着一条美丽的溪流,溪流上横跨着一道铁桥,我们常在溪边的堤岸上,看着小火车经过铁桥。铁桥建于日治时代,是一座全罩式的花钢梁铁桥,至今已一百多年,依然健在,现在成了观光景点。

大铁桥是糖铁运输专用,后来在铁桥一侧加建木板桥,宽度不到一公尺,仅供行人及脚踏车使用。在上下班的时间,木板桥很热闹,骑脚踏车的人快速奔驰,一路按着铃声,走路的人只得靠边站,让车子先过。木板桥年久失修,脚下的木板许多腐蚀崩坏,从隙缝中可以看到河面,走起来胆颤心惊,那些骑脚踏车的人练就高超的技术,左闪右躲,要躲轮下地板的坑坑洞洞,又要闪避行人,没有相当经验的人不敢骑。当火车经过铁桥时,在木板桥上天摇地动,桥上的铁马骑士和行人仿佛历经一场“震撼教育”。

小时候到外婆家,搭乘小火车,换乘大火车,坐的是最便宜的普通车,每一小站都停,看着窗外的风景不断退后,心中十分兴奋,这是花最少的钱,享受最久的服务。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对小朋友来说,“坐火车”是一种享受,一种特殊的经验,许多乡下小孩到了小学毕业,还不曾坐过火车呢!

退伍后到社会上觅职,换了几个工作后,误打误撞来到铁路局当临时工。那时候的工作是调车工、看栅工。这些工作都是外界难以想像的。火车不再是我的偶像,而是换取三餐温饱的工具。

做一行难免怨一行,调车工作危险性特高,稍一闪神就受伤,因此经常兴起离职的念头。可是因为求职不易,只好忍耐下来。

后来当了列车长,南来北往跑透透,看似轻松的工作--不就验验票,开开车门吗?但,每次上班都要面对许多未知的状况,例如:不讲理的旅客、酒醉闹事的、突发疾病的,还有平交道事故、机车故障等。

也因此,许多同事上班之前,都会祈求心中的神明,保佑一路平安无事。

结束列车长的生涯,再来就是在车站月台对每趟火车迎来送往,每天在开车铃声与“开车欧赖!”声中度过。

每日与火车为伍,对火车的感情早已由浓转淡,不再是热恋中的情侣,而是变成一家人了。

时间过得真快,悠悠忽忽二、三十年过去了,两个孩子的奶粉钱、教育费、生活费,都是靠那份微薄的薪水来支撑。抱怨渐渐转为感恩,若非这些火车,若非铁路局,一家人如何顺利成长,平安度过数十年的岁月?薪俸虽然微薄,生活虽然拮据,在省吃俭用之下,养活了一家人。

想起了火车,就像是一家人,它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节录自《月夜‧驿站‧夜快车》/联经出版公司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据明慧记者夏昀台湾报导,已逾耳顺之年的黄丽医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五年。二零零一年在担任小学校长职务时,他接获另一位校长推荐法轮功的介绍信,讲述自己跟着读大学的孩子学炼法轮功,四、五个月后,身患的数种病都好了。“世界上怎么有这么神奇的事?”他当时心想,于是参加了学习班,开始学炼起来。
  • 缘的结果也只有两种:一个恩缘,一个孽缘,世间浮生千载,演不尽的爱恨情仇,也不过就是恩怨二字,皆由缘来牵引,所以根本上讲人和人之间谁是谁的亲人,谁是谁的仇人?从生命的本质上讲都没有任何关系。
  • 多年来积压在她心中的芥蒂绝不会因为搬出来住就马上一笔勾销,因为她还要经常面对你们一起回婆家的心结。
  • 生命中的挫折与痛苦,常是化了妆的礼物。心碎后的慈悲柔软,才是真正的幸福。
  • 又回到了家,现实的惨不忍睹超出了正常人的想像力。虽然秘密警察从家里面撤了出去,但从距离上,他们的撤离不足二十公分,仅是从门里面撤到了门外面,也就只隔了一个门的厚度。他们在我家门口过道摆了一张钢丝床,上下楼、进出门都必须侧身挪移。这种作法既卑鄙又下贱,你无法不用这些词来描述他们,而我家门口的上半层楼道里也摆了一张床,每张床上两个“干部”全天候坐在那里,后来多经激烈的交涉,他们同意将我家门口的床移至下楼的下半层平台上,一家人进出门终于恢复了正常。但下楼仍很不方便,仍需侧身而行。
  • 儒释道的争执和相互诋毁,把人带入对儒释道理论形式的追究,以至儒释道又互相渗透,使人忘却修炼的初衷。张三丰在《正教篇》讲到其实只有两教,一正一邪。人不要看重表面的形式,要看实质的作为是什么。“古今有两教,无三教。奚有两教:曰正,曰邪。”“孔、老、牟尼,皆古圣人。圣人之教,以正为教。”(《正教篇》)
  • 近年来,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公开谈及自己的“读书单”,包括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日前,《学习小组》公众号重新编排、重发这篇讲话,标题取为“习近平自述:我的文学情缘”
  • 纽约已经正式进入冬天,在天寒地冻的时节,在布碌崙的八大道吃一顿热腾腾的美食,不失为一种享受。在香飘四溢的美食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创业故事,今天记者就带您去了解两个年青人创业的经历。
  • 这一天我已经等了二十五年。以全新身份、跟着新家庭在地球另一端成长生活的我,不晓得是否还有机会能与母亲、兄弟姊妹再度重逢。此刻,我就站在幼年成长的地方——印度中部一座荒烟漫土的贫穷小镇上,一幢倾颓建筑的转角门边,但里面已无人居住,眼前所见尽是一片空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