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提琴家宁峰柏林畅谈音乐与人生

李旭生

人气 4109

【大纪元2016年02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旭生美国圣地亚哥采访报导)他是“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的第一名、他是英国王家音乐学院建校以来第一位满分毕业生、他的演奏获得小提琴大师梅纽因的盛赞、他22岁就成为“英国王家音乐学院会员”、他在多个小提琴大赛中拿奖拿到手软、他年纪轻轻即获邀成为“梅纽因小提琴大赛”的评委。他,就是著名的青年小提琴家宁峰,一个80后成都小伙子。

虽然总是被称为“天才”,宁峰并没有人们印象中“天才”的冷傲,反而更像邻家的“暖男”,像身边的朋友。认识他之后,你会发现他更是一位谦逊低调、个性内敛,同时又才华横溢、妙语连珠的音乐家。

应拉荷亚音乐协会(La Jolla Music Society)之邀,宁峰将于近期来圣地亚哥,举办两场音乐会。在音乐会之前,记者打电话到他在柏林的寓所,与其畅谈他的成长经历、对古典音乐、音乐家和小提琴的感悟、以及其目前的现状和下一步的计划。

天才少年“幸运”的拜师之路

宁峰1981年出生在成都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父亲是司机,母亲是医生。宁峰4岁时,父亲给他一把小提琴。父亲让他学琴,只是希望儿子以后工作之余,能通过拉小提琴和音乐得以陶冶情操,而这是他们经历了文革的一代人所错失的。

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宁峰不断地说自己是很幸运的,“在我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都遇到了特别正确的老师。对我影响最深的,从小到大有四位老师,每位老师在不同的阶段都给了我极其大的影响。缺少其中任何一位,我都不可能有现在的成绩。”

这四位“伯乐”分别是:
(1)文有信。宁峰四岁时开始跟随文有信老师学拉小提琴,他说没有文老师就不会有后来的宁峰。
(2)胡惟民。宁峰11岁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胡惟民教授,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正是在这里,让宁峰真正爱上了小提琴和古典音乐。
(3)胡坤。1998年宁峰被英国王家音乐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跟胡坤教授继续深造。在其指导下,宁峰开始参加各项国际大赛,并接连获奖。2003年他以满分成绩毕业,成为王家音乐学院建校近二百年来首位满分毕业生。有趣的是,胡坤是胡惟民的儿子,由父子两代接力培养出一位杰出人才,在音乐界也属罕见。
(4)安吉-怀特哈斯(Antje Weithaas)。2003年宁峰进入柏林音乐学院,师从安吉-怀特哈斯教授,使其演奏进入“艺术上的更高层次”。
从柏林音乐学院毕业之后,宁峰告别求学生涯,成为一名职业演奏家。

宁峰一次在谈到四位老师时说,“以制琴比喻:文老师是砍下木材;胡惟民老师是把木材雕刻成琴型;胡坤老师是精雕细刻,把琴制作完;Antje Weithaas老师则为琴上了油漆,让琴发出更漂亮的声音。”

另外,宁峰跟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勋爵(Yehudi Menuhin)也有师承关系。梅纽因于1999年在英国王家音乐学院举办“巴赫作品大师班”,宁峰是六位学生之一。在听完宁峰演奏巴赫的《恰空舞曲》之后,年迈的大师激动的上台拥抱宁峰,称其演奏“几乎和他想像的一样完美”。而梅纽因在过世前写的最后一封推荐信,正是写给宁峰的,信中说“他(宁峰)的演奏深深地打动了我。他的音乐天赋与才能将使他的前途一片光明。”大师在几天之后辞世。

国际大赛中频频获奖

从1999年开始,宁峰积极参加各个小提琴比赛,并接连获奖。
1999年末,在巴黎举办的“博蒂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弗朗兹-斯卡伯奖”。
2000年,在英国的“梅纽因国际青年小提琴大赛”中获第二名。
2001年5月,在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中获第五名。
2001年7月,在伦敦“奥利多利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第一名。
2002年,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中获得现代作品演奏优秀奖。
2003年9月,在德国汉诺威“约阿希姆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第三名。
2005年6月,在新西兰“麦克-希尔国际小提琴大赛”中获第一名。
2006年10月,在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中获金奖。

在所有比赛中,宁峰觉得难度最大的是“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因为该比赛要求曲目最多,时间长达五个星期,对比赛选手的体力和精神状态都是极大的挑战。不过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小提琴届的顶级大赛“帕格尼尼比赛”。

在夺得帕格尼尼比赛大奖后,宁峰为自己的“比赛之旅”划上圆满的句号,并转向职业演奏。

学琴是为了得到音乐的快乐

谈起古典音乐,宁峰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因为“古典音乐既是我的爱好,又是我的工作。它能给我带来很多乐趣,而我又能把这种乐趣传达给别人。这是很俗的一句话,(音乐对于我)就像空气、就像水一样,真的就是这样。”

他动情地说,“如果没有古典音乐、没有小提琴的话,我不知道我的人生的价值在哪儿。因为有了小提琴,有了音乐,我才有了我人生的价值。”

宁峰觉得对于学琴,兴趣是最主要的。现在很多家长逼孩子练琴,以便比赛得奖,让孩子苦不堪言,他认为不可取。“音乐应该给大家带来欢乐。得奖也好,成名也好,成家也好,这些可以是学琴的方向,但这不是学琴的目的,目的应该是让小孩子得到音乐的快乐,得到心灵上、精神上的一种健康的粮食,这些就足够了。这也是我自己成长的经历。”

当然他也承认,让小朋友练琴也需要取“中庸”之道。“小朋友的学习是需要一点强制的,培养一个好习惯需要一定的强迫。而且每一个小朋友都不一样,要因人而异。”

几次印象深刻的音乐会

宁峰已经跟欧美亚澳四大洲的众多乐团合作,举办过很多音乐会。我问他哪几次音乐会让他印象深刻,他举了几个例子。

一次是他第一次正式的音乐会,在他高三时,演奏的是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那场音乐会有三个独奏和乐队合作的曲目,另两个曲目的独奏都由音乐学院的老师担任,而小提琴则找了宁峰担任唯一的学生独奏。宁峰初试啼声即获满堂采,这次音乐会给他的印象非常深刻。

另一次则是“帕格尼尼比赛”后,宁峰受邀使用意大利国宝、帕格尼尼本人拉的瓜内利(Guarneri)名琴“加农炮”演奏的音乐会。他说,“这是一位传奇的小提琴制作师,为一位传奇的小提琴家、历史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制作的小提琴。我用这把小提琴演奏过两次,这两次演奏都是我终生难忘的。”

再就是他近期在欧洲的几次音乐会,能够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在古典音乐的发源地演奏当地作曲家的经典作品,让他备感幸运。“我在德国的首都柏林,跟德国的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的作品。还有上周我在匈牙利的首都,跟匈牙利的乐团演奏巴托克(Bela Bartok,又称巴尔托克,匈牙利最知名的作曲家)的作品。”

还有一次仍未发生,就是宁峰为自己设计的演奏生涯的最后一场音乐会。他认为自己还会拉20到30年小提琴,在最后一场音乐会,他希望主要曲目包括《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也是他几年来演奏次数最多的曲目。然后返场时将演奏巴赫的《恰空舞曲》,“作为返场曲目有点长,但是我的最后一场嘛,应该也可以了。”他笑了笑说。至于选择它们的原因,宁峰说是因为在小提琴曲目中,这两首曲目给他最多的精神上的享受和升华。

有关琴的几个话题

小提琴家都希望有一把称心如意的提琴。宁峰有一把借给他的斯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1721年制作的名琴“麦克米伦”(MacMillan),价值约350万欧元。他还有德国制琴家Stefan-Peter Greiner在2007年为其量身打造的一把琴。

宁峰觉得一把好琴也会选择演奏者,一个好的演奏家和小提琴,是相辅相成的。“琴真的很神奇,比如帕格尼尼的这把琴(指他用过的瓜内利名琴“加农炮”),它真的好像有自己的灵魂一样。”他把好琴比作名厨的菜刀,“一位大厨不会把厨房带在身边,但他会把刀随身带着。有这把趁手的刀,他才能做出最精致的菜。而这把刀,换了一个厨师,也煮不出同样口味的一道菜。”

对于小提琴的制作,他有自己的感悟。宁峰认为,琴的制作中肯定有些失传的工艺。最好的小提琴的制作还是一种手工作坊的方式,有些技师发明了一些窍门,未必会传授给别人。到现在为止,制作琴的工艺还处于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办法找到答案。

他举例说,“一个琴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年,它的音色才会这么好?现在的名琴基本都是二三百年前制作的,(现在)没有人知道当时这些琴是什么样的声音。也没有人能够知道二三百年之后,现在做的这些琴会是什么样的声音。这是一个根本找不到答案的问题。”

从小提琴,我们又聊到二胡。小提琴和二胡可谓东西方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弦乐器,它们二者又有何异同呢?宁峰说,“这两个文化所产生的不同的弦乐器,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文化。就像中国的戏曲和欧洲的歌剧,严格地说没有可比性。小提琴是意大利的,二胡是中国的。就好像中国有挂面和馅饼,意大利有spaghetti和pizza,每个都有自己的特色,它代表了不同的人民从生活中繁衍出来的精神上的东西。”

而且不同的乐器又有其本身不可替代的特色,宁峰提了几个曲目做例子,“就像《二泉映月》,你用别的乐器都达不到那样的效果。同样,大提琴上的(圣桑的名曲)《天鹅》也有小提琴的改编版,但大提琴那种音色是无法替代的。再有就像普罗柯菲耶夫的《彼得与狼》里,用一种乐器代表一种动物,用黑管代表猫,用双簧管代表鸭子。如果调换过来就不行了。”

但是不同乐器之间也会有借鉴,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里有很多模仿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比如滑音。

宁峰心目中的小提琴大师

谈到他最尊敬的两位小提琴大师海菲兹(Heifetz)和前苏联的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宁峰表示二者在性格上迥然不同,从其音乐中可以表现出来。“你听海菲兹,你会觉得他是个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人,有一点曲高和寡的感觉,大家对他只能是膜拜。海菲兹在为人上、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他是一个很孤独的人,几乎没有朋友。”反观奥伊斯特拉赫,他觉得是一种平易近人的伟大,“你觉得他就在你身边,但你又不得不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伟人。”

不过宁峰说自己不会刻意模仿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像海菲兹,你没有办法去模仿他,他太独一无二。对于我,我非常喜欢奥伊斯特拉赫,但是我不会特意去模仿他,我也模仿不出来。我只能做到的是我自己。”他自己演奏一个作品时,先是要尊重作曲家和音乐本身,然后用他自己的方式进行演绎,“这是每一个人自己的individuality(个体特点)。”

对于“小提琴大师”,宁峰有自己严格的标准。首先,“大师”有年龄的因素,50岁以下可以是很优秀的小提琴家,50岁以上才可能成为大师。一个艺术家需要时间的积淀和人生的历练,才能有更多更深刻的感受。其次,“大师”是由别人来评判的,而且不是你的亲友。“要由你的同事、甚至竞争对手来评判,连你的竞争对手也不得不承认你的成就,把你当做一个榜样。至少这两个标准。”

在当今众多的小提琴家中,宁峰觉得大概只有两位堪称大师,即帕尔曼(Itzhak Perlman)和拉脱维亚小提琴家克莱默(Gidon Kremer)。“这两人的年龄都在70岁左右,一辈子举行了无数的音乐会,录了无数的唱片。如果没有他们二人的这些唱片和音乐会,我们的音乐世界会少了很多色彩。”

宁峰的音乐家生活和“宏伟计划”

宁峰目前的身份是定居柏林的职业演奏家。选择柏林的理由很简单,“柏林是我最后读书的地方,(毕业后)水到渠成的留下来了。这里确实是欧洲的文化中心之一,有四个交响乐团,三个歌剧院,两个音乐学院。每天都有音乐会,艺术的活动非常多。”他的太太、大提琴家郭迎目前在柏林音乐厅交响乐团演奏。二人有一个近两岁的儿子。

再优秀的音乐家也不能停止练习,宁峰说自己每天平均练习四个小时左右。在曲目的选择方面,他会尽量拓宽自己的范围。宁峰有一个“宏伟计划”,在40岁之前把最著名、最经典的小提琴作品演奏完,包括50-60首奏鸣曲、和30-40首协奏曲。“其实最近几年,(其中)古典派、浪漫派和巴洛克的作品基本演奏完了,现在主要是一些近现代的作品。”

而在没有工作的日子里,宁峰会选择简单的休息方式,“我会睡个自然醒,这是第一点。然后,我的儿子现在不到两岁,我会陪一下儿子。然后有空的话,我会自己做饭,算是一种休息、放松。”

对于以后的艺术生涯,宁峰有三方面的规划。“已经开始在柏林音乐学院教学,教书是我事业中重要的成分。40岁之后,有机会的话会尝试指挥。另外,我会有计划地去录音,出唱片。作为演奏家,希望把自己的声音留下来,就是录音。”

目前宁峰已经跟多个唱片公司合作出版了多张唱片,其中著名的荷兰Channel Classics公司就已经为其出版了三张,演奏的曲目范围甚广,包括帕格尼尼、布鲁克、柴可夫斯基、拉威尔、普罗柯菲耶夫等的作品。

结语

对于只有35岁的宁峰,取得这些骄人的成就,离不开自己的才华和勤奋。但是谦逊的宁峰更感激那些帮助自己成功的人。“所有这些事情发生在我身生,作为一个学小提琴的琴童,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学琴的人太多太多,但是能够有这些机遇,让这些事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让我觉得很感恩,真的。”

保持着这样的心态,宁峰的艺术生涯还会走得很远、很长。像梅纽因大师所言,“他的音乐天赋与才能将使他的前途一片光明。”我们期待宁峰更多、更高的艺术成就,我则满心期待他于周日(2月21日)的音乐会。#

责任编辑:李在田

相关新闻
小提琴天才携意大利名琴3/22波士顿演出
世界级华裔青年小提琴家新州献技
华裔帕格尼尼大赛金奖得主来台秀琴艺
宁峰、陈萨11日音乐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