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业主申请修改附例 兴建30层大厦

卡城华社忧中国城存亡

人气: 144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6年02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黄钟乐加拿大卡尔加里报导)2月8日正值大年初一,一群心系卡尔加里中国城的人士表示将前往市议会的“拜年”,发声反对一项附例修改的申请,以保护华埠社区发展及文化特色。

华埠社区利益临时委员会”发言人Terry Wong表示,中国城不反对发展、期望振兴,但任何发展都需要尊重社区文化遗产和利益,这也是华人社区所关注的。

去年10月中旬,业主El Condor Land Inc.向卡尔加里市政府递交申请改动华埠土地用途附例,包括增加建筑密度及高度、修改土地用途。Wong表示,申请若获批,或将修建一座约30层的高楼。而现行的华埠社区发展条例规定最高楼层为15层。

申请中涉及的地段(Site 1B)位于颐景楼南面的Impark停车场(1 St S.W.和3 Ave S.W.交接处),占地6,500平方米。大厦将由建筑师Manu Chugh承建。

委员会表示,该申请“全无咨询区内区民、堂所”,华埠社区对高楼的形状和用途等具体信息并不知情,并呼吁市府和申请人举行公众咨询(public consultation)。建筑师Manu Chugh接受大纪元采访表示:“愿意举行公众咨询,但须等候市政府批准。”他说,建筑的信息已在申请中提及,更多信息会在将来时机成熟时公布。

委员会成员代表表示,将于2月8日前往市政厅,向市议员表达华社意愿,并呼吁每位关心中国城发展的人士到场支持。

委员会由居民、业主、商户、华人社团、文化机构及专业顾问组成,包括华埠社区利益关注联盟、卡城华人耆英会、卡城华商会、华埠商业振兴区、卡城中华文化中心、卡城华人社区服务中心、颐景楼及华英大厦等。

虽动一地 但系全华埠存亡

华社表达了对华埠未来发展的关心,包括对华人生活的影响、高楼日照的阴影侵占、对中华文化的保护等方面。“委员会”的代表、颐景楼主管Grace Su表示:“华埠欢迎发展和繁荣,但需要符合社区利益,亦要保护中华文化和社区特点。”

1B地段紧挨两栋老年人公寓——惠群大厦和颐景楼,有逾二百名老者居住。Su说:“要知道华埠是一个住宅区,有近两千名居民,大部分居民是长者,申建的建筑用途会否带来不便及不安。”她表示,社区须知发展对居民生活将有何影响。
她补充到,由于缺乏与土地用途更改申请人的顺畅交流,华埠社区对于申请中新楼的形状、高度和用途均一无所知;高起的楼宇还将提高地价和地税,加重居民、商户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这个修改申请一旦获得市议会通过,恐怕就会开启“潘多拉魔盒”。Su解释说,这个土地用途修改,意味着华埠就可以开放来经营酒店、夜店、酒铺等,且毫无中华文化特色可言。

“华埠社区利益临时委员会”于2月3日发布声明表示:“修改方式等于将华埠范围逐幅地段割离,如开此先例,此地段就会以市中心发展模式为准,而无法保持华人文化特色。”

大厦林立 将拦腰斩断华埠

“华埠社区利益临时委员会”在1月30日召开一次紧急公开会议,与公众商讨关系华埠发展的事宜。会上表示,市政条例规定楼宇阴影不可超过河道范围,但按照此修改附例申请中提出的系数12.0的地积比计算,那么申请新建的大厦造成的日照阴影会超过河边路径。

1月30日,委员会成员代表于卡城华人耆英会举行紧急会议,商讨华埠未来发展。当日约有百名市民出席会议。(黄钟乐/大纪元

委员会指出,过去30年来华埠社区逐渐流失了47%的面积。在30年前的《社区重建发展规划》(ARP)出台后不久,华埠东部一块地段被划出建造联办大楼,即现在的Harry Hays大楼;5年前,西面部分地段被用以开发项目Livingston和Eau Claire,且毫无中华特色面貌。至今,华埠占地面积从原先的超过20万平方米,被逐幅分离至11万平方米。

卡城华埠面积变迁,较30年前缩减近半。(华埠社区利益临时委员会)

据悉,若这块1B地段的用途修改获批,就意味着,华埠区域只剩下ARP当初划地面积的一半;而且该块土地处在华埠版图中部,林立的高楼会将华埠格局一分为二。

欢迎华埠发展 亦需尊重社区意愿

委员会声明表示,欢迎任何有助于华埠振兴和繁荣的发展,而作为一个社区,希望市政府和申请人尊重社区意愿和文化。

Terry Wong曾长期参与市政部门管理工作,现任华埠商业振兴区主管。他介绍到,每一块地段都有其土地用途设计,即居住或商业用途,而市中心地段较为特殊。

在1986年,市政府划定一片地为“华埠社区”,并批准通过《社区重建发展规划》(Area Redevelopment Plan,简称ARP)。在ARP中,市政府承认了保护华埠社区的文化、语言和遗迹的重要性,并规定其土地的特准优先土地用途。

Wong表示,卡城华埠是一块居住区域,不适合像市中区其他地区那般开发高密度建筑。他强调,新建大厦的面积和高度是重要的一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其用途。“无论是建成商店、酒店或餐馆,我们都必须谨慎地考虑,这个改变会如何影响当地社区成员。”

Su也表示,任何发展需要尊重区民的意愿和保持中华文化特点,并担心此次申请修改附例的通过会对将来的ARP重修产生影响,这将深远影响华埠未来建设。

卡城华埠历史

卡尔加里华埠是加拿大继温哥华、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后的第四大华埠。卡城华埠坐落市中心东北方,北面弓河,沿中央大街(Centre Street)两侧发展。区内标志性建筑包括龙城商场和卡城中华文化中心。

如今的华埠的正式建立在1910年,至今已见证了百年的历史变迁。1974年,华埠成立为一个社区,商户数量由当初的78户,增至目前的逾200户;居民从800名,增至1800名。在华埠,年长者、新移民和访客居多,对卡城居住、经济和文化有着深远意义,也被认为是加拿大最整洁的中国城。

实际上,卡尔加里的中国城已历经两次乔迁,现址为第三个华埠。早在1883年,华人的足迹已踏上了卡城,起初主要在餐馆、杂货店、农场、采矿场等地从事苦力工作。经过几代华人的付出,终有了今时的中国城风貌。#

责任编辑:王玖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