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逸事:少年于谦 抱负不凡

作者:郑重
font print 人气: 443
【字号】    
   标签: tags: ,

中国明代前期,有位民族英雄以杰出的政治才能,击退瓦剌入侵,使明朝转危为安,而留芳青史,他的名字叫于谦。

于谦幼年聪慧,读书忘餐,少年时就才华闪耀,志气不凡,被誉为“神童”。

一天,他上学前,母亲为他梳了个双角发,途中被一个名叫古春的和尚瞧见,戏谑曰:“牛头喜得生龙角。”

于谦见出家人出言不逊,想“回敬”他一下。于是便道:“狗口何曾吐象牙。”弄得那和尚十分狼狈。

后来,于谦由于学业出众,被破格选为“博士弟子员”。一天,众博士弟子员陪同巡抚,游览净慈寺,那高官为示风雅,指着大雄宝殿上的三尊佛像,笑出上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接着问:“你们谁能答对出下联?”

于谦略一思忖,拱手上前说:“晚生愿出丑一试,请大人斧正。”旋即朗声而哦:“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众皆异口称赞,巡抚大人更是抚掌叫好:“对得妙!妙!妙!”

这一对句,不仅对偶贴切,更妙的是流露出了于谦青少年时代,就有不凡的抱负,决意勤奋苦读,金榜题名,将来作一番留芳百世的大业。难怪巡抚连连称妙。@*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当时,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中央集权,动辄杀人。一次,又令袁凯将一批死刑案卷,送皇太子覆审。那皇太子生性忠厚,主张宽大减刑。袁凯如实禀报太祖。
  • 朝有个宰相韩侘胄,为示风雅,广交文人学士。
  • 末明初,瑞安(今属浙江)有位才子,名叫高则诚。他的一个朋友王四,学问很好, 金榜高中后,却抛弃了前妻,当了朝廷太师的乘龙快婿。他那位贤慧的前妻,在灾荒 年间,为了照顾公婆,自己以糠充饥。
  • 作诗要嵌入预先规定的数字,又要保证诗意清新自然,那是很难写得好的。诗中出现数字,那要符合诗意的需要,或者作家本人的爱好,如唐初诗人骆宾王,他喜欢在诗中穿插数字,当时有“算博士”之称,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 明代有位“鼓励学校,赈济饥民,有水镜慈母之称”的七品县令米万钟。他虽为朝廷命官,却多才多艺,诗、书、画名噪一时,且爱石成癖,与宋代米芾,并称为“石迷二米”。
  • “红学”是我国一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红学”一词的由来,据清末李放的《 八旗画录》说:“光绪初年,京朝士大夫尤喜(人名)读之,自相矜为‘红学’云。 ”这是“红学”一词,见诸典籍的最早记载。
  •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十二岁就中了神童举,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然而,他一生很不得志,只在朝廷和地方上,担任过几年“清职”或“参军”、即县令之类的小官。而那些才疏学浅之辈,凭借趋炎附势、攀龙附凤之技,而青云直上,且神气十足。杨炯对此辈,嗤之以鼻,并常常借机对那些酒囊饭袋们,进行辛辣的讽刺。
  • 同治年间,南方有个名叫谢松岱的穷书生,进京赶考,没有中第,正心灰意冷之时,忽然想到偌大的考场,一片研墨之声,费去了许多工夫,实为书生之苦。于是他灵机一动,将研好的墨汁,端到考场外面兜售,颇得众考生的欣赏。
  • 一年之后,又值中秋佳节,苏东坡在官邸设宴,招待名流雅士,共赏皎月。席间,有个梨园艺伶楚琼,她为众宾客弹唱了一曲《惜分飞》,众人听得如醉如痴,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 据清朝文学家袁枚《随园诗话》记载:杭州有个官员赵钧台,一次出游苏州,听说此地丽女如云,便想在苏州娶个娇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