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丛谈:请忘记和忘不了

作者:庄敬
font print 人气: 222
【字号】    
   标签: tags: , , ,

我国古代有一位画家,名叫钟隐。他作画喜欢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落墨挥毫,常能大异于人。传说有一回,他到某收藏家那里去作客,从收藏家的画柜中见到几位前代画家所绘《雀鹰图》,有的把雀鹰画得怒目圆睁,凌空扑下;有的画雀鹰正在追捕它要猎取的对象。钟隐很是喜爱。

收藏家就说:“你如果另画一幅雀鹰图,不落前人窠臼,又能与前人比美,我就把这几幅古画奉送给你。”

钟隐求画心切,便闭门精思,终于想出一个高招儿:他“所作鹞子(注:即雀鹰),坐枯枝上,貌甚闲暇,注目草中之鹌。所谓鸷鸟之击,必匿其形,使人想见其霜拳老足,定无虚下也!”(引自明代彭大翼《山堂肆考》)画成之后,那个收藏家一看大惊,但又舍不得把自己的画白送给钟隐,便说:“你的雀鹰图画得不好。” 钟隐听了,并不辩解,就空着手走了。临走时,他只对收藏家说了一句话:“这件事,就请忘记了吧!”

那位收藏家,自从看了钟隐的画以后,脑子里总是觉得有一只雀鹰待着,它那注目而视的神情,乘机欲击的姿态,历历如在目前。半个月来,怎么也驱赶不散。他意识到:钟隐的画使人一看难忘,不仅能与古画比美,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的艺术功力确实深厚,自己许下的诺言也应践约。否则,自己的良心过不去!于是,他便把答应赠送的古画派人给钟隐送去。并赠诗一首:

先生画鹰意悠闲,
胜它猛状有万千。
入眼半月未能忘,
果然技艺媲前贤!

钟隐的画,使收藏家一见难忘,那是因为他在绘画中,以静示动,表现雀鹰出击前的片刻沉静,着力描写在高潮到来之前的瞬间情态。激发人们看后,自己去想像将要发生的事情。这就能显示事物的发展趋向,产生一种流动的、而非静止的美。

莱辛说:“魅惑力就是美在‘流动’中。”米勒说:“一个倚锄或倚铲而立的人,较之一个做着锄地或挖地动作的人,就表现劳动来说,是更典型的。他表示出他刚劳动过,而且倦了一一这就是说,他正在休息,而且接着还要劳动。”仔细分析一下:一 个画家描写正在锄地的动作,只能使人看到他在锄地,“一态显示一意”而已,含蕴是单一的。然而描写倚锄休息的动作,则能使人看出;一、他已经劳动过;二、他干得很累,现正在休息;三,等一会儿,他还要继续劳动。“一态显示多意”,含蕴十分丰富。据此,我们就能深刻理解钟隐所画雀鹰图的妙处,在于它做到了“一态多意”,能给人留有丰富的、想像的余地。

美国一位戏剧理论家说:“高潮固然要写好。但高潮到来之前的那一部分内容,尤其重要。”有经验的作家,总是倾心尽力,着意于此。我国古代有位戏曲家也说:“‘ 只听楼板响,不见人下楼’,此写美人之最佳时也一一盖欲见、未见,更令人想像其貌若仙姝;一旦人下楼来,窥见其人,反不若想像中之殊丽矣!”

钟隐的雀鹰图,可谓深得艺术的三昧。所以,他“请”那个收藏家“忘记”,但收藏家却偏偏“忘不了”。

(笔者写到这里,忽然想起苏东坡的〈江城子〉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诗人想控制感情,但不能自禁,很想忘,却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聊附此词,以供品味。) @#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对许多人而言,踏出校园之后,似乎就和写作脱离关系了。其实不然,几乎每个上班族每天都要写或多或少的东西,像是发送回复电子邮件、撰写商业企划案、商务通讯或是写写脸书等等。
  • (SKA获得国家(SACS CASI)承认学院水品评审的候选资格,美国艺术教育协会会员,家长/教师(PTSA)全国学院代表,美国百里延绵壁画艺术协会合作伙伴,日本英里艺术协会合作伙伴,及荣幸获得亚特兰大国际机场和亚特兰大动物园最高荣誉认证)
  • 教师想要进行阅读感想教学,可以教导孩子依照下列方向进行思考。首先,是文章的人物,人物的遭遇决定了文章的走向......
  • 105学年度大学学测22日登场,第一科考国文,试卷属难易适中。引导写作以“我看歪腰邮筒”为题。国文补教老师唐文认为这是暂时性的话题,无法引发思考力或思辩性;尤其去年发生的时事议题多,例如时代力量崛起、总统大选、死刑等议题,都可以让考生深入分析的题目。这次考题可能出现城乡差距问题,没关注此事的考生会吃亏,题目好写但不易深入。
  • 语言训练测验中心(LTTC)今年首办小学英检,有6000多人报考,测验结果显示英语写作能力表现较弱。
  • 多读多写,应是古往今来著名作家取得成就的经验之谈。北宋欧阳修曾说:“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
  • 不过,无论如何,读书与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是密切的。一方面固然有借鉴的作用,而另一方面,还有继承别人的知识和经验,读书明理的作用。
  • 画鹰岂能似木鸡, 静态写真亦何奇? 须知丹青可贵处, 不在一毛共片羽!
  • 恰似音韵悠扬的笙箫声里,间或传出战鼓的隆隆;清雅温柔的琴瑟音中,时而传来洪钟的嗡嗡!——噫!这就是“笙箫夹鼓,琴瑟间钟”。我们的文学艺术作品,多么需要有这种相反相成的胜境啊!
  • 歌德很欣赏德国画家鲁斯的动物画。有一回,他拿出了自己珍藏的鲁斯的版画册,里面画的是各种各样的羊。这些羊,在不同的情境中,现出不同的姿态:那含情的面孔,那卷曲的羊毛,都画得维妙维肖,逼真动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