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韵:经典回眸–《音乐之声》

人气 105

【大纪元2016年03月16日讯】歌声,热烈、奔放、真挚、清澈,从心灵迸射而出,飞越高山峡谷,响彻云间。作为美国电影史上最成功的音乐片之一,《音乐之声》自1965年公映后便风靡全球,深受各国观众的喜爱。脍炙人口的旋律和深刻多元的内涵,历久不衰。五十年过去了,重温该片,依旧荡起激情澎湃,一如昨日。

取材于真实人物和事件,编导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把人们带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的奥地利萨尔茨堡,在青山绿水间展开了一连串引人入胜的故事。战前的风云,人生的探索,亲情和爱情,祖国与个体,希望、艰险……优美的乐音,谱写追寻的歌。

欢快纯真“哆来咪”

“哆来咪”是此片影响最大、传唱最广的歌曲,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家庭教师玛丽娅受聘辅导海军退役上校的七个孩子。起初,孩子们故意和她作对,令她难堪。但是,玛丽娅没有退却,渐渐地用诚恳和爱意打动了孩子的心。在阳光灿烂的一天,玛丽娅带着他们到野外游玩。休息时,她弹起吉他,教授音阶和音律,即兴编出了通俗上口的歌词,便是此曲。

导演别具匠心,用长达五分钟的镜头组合,串接了演员在九个不同场景演唱“哆来咪”的段落。玛丽娅和七个孩子尽情奔跑,走过山野、水边、集市、街道、花园、小径。他们放声高唱,载歌载舞,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享受阳光的舒畅。伴随着一遍遍的歌声,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发生变化,玛丽娅终于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友谊。女主演朱莉安德鲁斯及少年演员的倾情演出,极具感染力。

自电影公映后,萨尔茨堡就成为世界游客的观光热点。五十多年来,人们深入街巷,找寻当年拍摄“哆来咪”的场景。在那里,不分老幼,大家一起开怀欢唱:““哆”,是一只母鹿,“来”,是太阳的光辉,“咪”,是我自己,“发”,是路程跑得远,“索”,穿针又引线……”

“雪绒花”的深情

晚间,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正在举行。上校冯特拉普和家人登台献唱。一首又一首,他们的表演获得热烈掌声。剧院里,布满了纳粹士兵,他们严密监视着上校的举动,只等演唱会结束,就要把他带去维也纳为第三帝国效力。这时,响起了轻柔的吉他声。上校自弹自唱,望着台下的观众,深情告白:“奥地利的同胞们,可能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能和你们见面了。现在,我要唱一首关于爱的歌。我知道,你们也有相同的爱。我祈祷,你们不会让这份爱消亡。”

“雪绒花,雪绒花,每天清晨你迎接我。小而白,洁又亮,雪似花朵深情开放。雪绒花,雪绒花,为我祖国祝福吧。”

唱着唱着,上校哽咽了。这时,玛丽娅上前挽住丈夫、继续唱下去。上校向台下做了个手势,观众们也一起唱起来,全场的歌声嘹亮高亢:“雪绒花,雪绒花,为我祖国祝福吧。”

一曲“雪绒花”,交汇了奥地利民众对祖国的热爱,放射出勇气的力量,令在场的纳粹军官无奈难堪。上校面对威逼利诱,不为所动。他坚决不悬挂第三帝国的国旗,更拒绝加入德国海军。最后,他选择与家人利用参加音乐节的机会,逃离恶势力的控制。

对于爱国情操的表现和歌颂,丰富并深化了《音乐之声》的主题。真实生活中的冯特拉普上校为了免受迫害,于1939年携全家离开奥地利、赴美国定居。妻子玛丽娅后来撰写的家庭传记即为同名音乐剧和电影的蓝本。

“攀登每一座山”

“攀登每一座山,涉过每一条小溪,循着每一道彩虹,直到你找到心中的梦。这梦想,需要你付出全部的爱,还有生命的每一天。”

这首插曲表达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揭示主题。歌曲一共出现两次。修道院的院长嬷嬷初次唱起,是为了鼓励玛丽娅接受上校的爱情,不要畏惧困难。在结尾处,歌声再次响起,上校和玛丽娅正带着七个孩子翻越阿尔卑斯山,为了心中的梦。如歌中所唱,这一家人为彼此、为朋友、为祖国献出了真挚的爱,每一天,直到永远。

《音乐之声》之所以大获成功,不仅因为该剧呈现了迷人的自然风光,奏出了美妙的音乐旋律。更重要的是,作品所弘扬的普世价值引起了各族裔观众的共鸣,影片因而享誉全球。勇气、希望、忠诚、信任、还有深深的爱。这一切,就是男女主角及一家人所追求、奉献和选择的。即使遇到艰难坎坷,也决不放弃。为了坚守原则,他们抛弃了荣华富贵,翻山越岭,奔向自由。自由,就是那道最美的彩虹。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新闻
新版《音乐之声》选“美国偶像”扮“玛丽亚”
【宋紫凤】当音乐之声响起
组图:《音乐之声》再掀热潮 银屏人物今何在
埃琳诺•帕克辞世 曾演《音乐之声》男爵夫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