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生意经(5)心胸宽大 识人善任

作者:孟欣
font print 人气: 727
【字号】    
   标签: tags: , , ,

变僵化为圆容

在电视剧《商道》中,林尚沃商业上的启蒙老师洪得柱曾经教育儒生出身的林尚沃:“你太一板一眼了,一个像样的生意人,一定要能屈能伸!该屈的时候屈,该圆滑的时候圆滑。如果太过僵硬,还没把东西卖掉就已经折断了。”

事业有成的林尚沃要想继续发展自己的生意,积累更大的财富,就需要改变自己以前的个性,有更大的容量。一个商人的容量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要把握商机,有城府才能目光远大;一方面是能容下有才能的人的缺点,使人才为己所用。

看中商才,根据计划发放贷款

与刻板的儒生不同,商业有一个特点是变化,无穷无尽的变化,这就需要一个商人能够洞察未来可能发生的千变万化,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进退。但这不是无度的去投机。

书中有一个实例:林尚沃想要借钱给那些想要做生意的人,借钱时先要他们讲自己的生意计划,然后根据他们的不同计划给他们不同数量的钱。

一个人说要做草鞋,林尚沃只借给了他很少一笔钱,因为林尚沃看到这个人虽然老实,但他拿着一两银子做了五双草鞋挣了五分银子,他还算不上是个商人,更像是个农民。因为用一两银子去挣一分绝不是商人所为,商人的经营哲学不应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农民哲学,商人应当能够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农民一年收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天运”,而对于商人来讲,更重要成败的因素是“人运”。

相比之下,第二个人做纸风筝拿到庙会上去卖,确实懂得观察时机,第二次从海边贩盐到内陆出售,然后又在内陆收购农产品到海边去卖,从而获得丰厚的利润,开了五家铺子,做生意算是成功。但林尚沃也并没有借大钱给他。他看到这个人的财运也就到此为止,因为这个人是典型的逐利之人,哪里有钱就往哪里去,只盯着眼前的利益,投机取巧,看不到带动人运的天象才是真正的商机。在林尚沃看来,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都只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一个做大买卖的人不会去追赶短暂的潮流,而要根据五年之后的情况来确定自己的经营策略。

第三个人被林尚沃视为“不为金钱所累的人”。他并不急于赚钱,也没有按时来归还借款。别人以为他是骗了林尚沃的2000两银子一走了之了,但林尚沃也是个不为金钱所累的人,对这些闲言碎语无动于衷。六年以后,第三个人带着10车人参来见林尚沃,大家才明白这个人能看到6年后的事情发展,买了人参种子撒到长白山深山老林中去,让它们像野参一样自然生长,成为了上等人参,最终获得价值10万两银子的巨额收益,分成后林尚沃从这一次借贷中就赚得了5万两的回报。

不计缺点,以信任对待违约

书中还提到“小生意旨在得利,大生意旨在得人。”没有什么生意比获得人才利润更高了。但是世间人无完人,要想得到人才,就要能包容这些人的缺点甚至是陋习,才能看到别人眼里的顽石其实是璞玉,使其优点得以发挥。

林尚沃借钱的第三个人,借钱后六年不归,沉溺于酒色,在别人看来不可救药。但林尚沃不以为然,因为他认为要得人才,自己必须有足够的诚信,这也是他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学来的。

林尚沃解释说,很久以来,中国人把游走全国各地做生意的商人称为行商,这些行商做生意有两条称作“天道”的铁打的规矩——诚信和不欺。中国近代第一巨富樊现说:“谁说天道不可信,我南至江淮北至汴京,走南闯北,也曾遭遇过盗贼,也曾重病缠身,却从未有过一丝担心与忧愁,因为我知道上天了解我做生意时讲究诚信不欺骗他人。做生意时有人盘算如何骗我,我却以不欺待之,所以我的财富总在与日俱增,而整天只想骗别人的商人却是每况日下。”

因此林尚沃回答那些来说第三个人坏话的人:“你们说那个人差点骗了我三次,但实际上他并没有骗我。这人虽沉溺于酒色,但却没有对我说谎,他可能不是个诚实的商人,但也绝不是一个撒谎欺骗他人的人。”林尚沃提笔写道:“惟不欺二字,可终身行之。”

林尚沃抱定了即使被欺骗也不失信于人的信心。结果这第三个人果然如林尚沃所料,是个目光远大的人,为林尚沃赢取了大笔财富。

不计冤怨,化敌为友

对人的宽容,不但体现在对待有缺点、但与自己没有过节的人身上,也体现在怎样对待与自己有过节、甚至是血海深仇的人身上。耶稣说:“不爱你的敌人就不能圆满。”一个在商道中修行的人也必须放弃对那些曾经视为仇敌的人的仇恨,才能真正做到心胸坦荡。

中国有句老话,和气生财,虽然听起来平平常常,但却是真理。电视剧中,初下商海的林尚沃曾经对害死父亲的松商大房朴周命愤愤地说:“你等着瞧,我会拔掉那房子(指朴周命的财富)的柱子,推垮那房子的横梁。将来总有一天,我会让你在我爹的坟前下跪,求他原谅你的过错!”

但多年后,林尚沃却放弃了这个刻骨铭心的仇恨,他的心变得平和了,说:“……也曾经因为深藏心中的怨恨,而感到非常的痛苦。但是如今我都抛开了。一个生意人如果心中有怨恨,他怎么去跟人做生意呢?将来,我打算要成为成功的生意人,以我的成功,要让大房大爷深刻的体会他的人生是多么的虚伪和无意义!”

放下仇恨,使林尚沃避免了两败俱伤的结果,当他得知朴周命被更加狡诈的郑治寿赶出松商,境况堪忧的时候,他不计前嫌,以湾商的实力,帮助朴周命夺回松商大房。这当然需要大忍之心。

最终,朴周命也被林尚沃的人格感化, 悔悟了自己的人生错误,在关键时刻帮助了林尚沃,将功补过,并从此退出商界,用余生反省自己曾经不择手段追逐金钱的人生。

以仁义之心包容天下人

林尚沃除了是商业奇才外,还是一位勇敢无畏的义士。他能容下后来成为朝廷反叛的洪景来,使用他的才能为自己打理生意。在“两西之乱”发生期间,他接受洪景来的建议,高价买入救灾盐低价卖出,既稳定了市场,也维护了商人的本分是做生意而不是单纯搞慈善。

他又发放救灾米,广得人心,最后竟然把山贼也感化做回良民。在他被松商迫害而被官府捉走的时候,大批的灾民和山贼跪在路边为他求情,令官府感动。破解了鼎字之谜后他向洪景来保证不会透露他的秘密。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林尚沃虽然不是皇帝,但他以得人心而创造了他的财富王国。他的座右铭中后一句“人中直似横”,反映了他不管是对官婢还是达官,是同行还是冤家,是叛匪还是朝廷,是好友还是仇敌都一视同仁。因此,林尚沃至今仍受朝鲜万民敬仰,他的事迹被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史记。货殖列传》中也说:“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就像高山大海能容下千万种野兽和鱼,人要使自己心胸、视野变得比山高比海深,就能聚来人气,富贵就不难求了。@*#

原文标题:《商道》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意经(5) ——心胸宽大,识人善任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两天,北京朝阳区雅宝路附近的某家店铺恐怕是处境狼狈。其原因在于这家店铺因大门上贴着“中国人禁止入内”的告示而遭来了不少非议、甚至谩骂。可想而知,在中国的大街上,一家中国人所开的店铺,居然拒绝做中国人的生意,的确是有些令人匪夷所思。那些满腔充斥着“爱国热情”的国人则更像是被点了敏感穴位一般,激动地跳将出来,将其痛斥的体无完肤。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是最古老的训诫:“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在中国历代成功商贾中,也一直贯彻着“不勤不得,不俭不丰”的精神。古代商人的经商之道中,所体现出的是"诚信是为商之德"、"勤俭是经商之本"、"进取是经商之道"等古风。明清两代,商业得到空前发展,更不乏秉承勤俭原则的商人。
  • 被韩国各界誉为亚洲史诗般的《商道》,同名小说不仅创下韩国发行史上的奇迹,其中诠释的“做生意并不是赚取金钱,而是赚取人心”;“生意人没有比失去信誉更大的损失了”;“遇到困难就违背原则,那还叫什么原则”等经营理念,深得中、韩、日等国企业家的共鸣。
  • 从古至今,有人在财富中如鱼得水;有人在财富中如履薄冰;也有人在财富中,敞开仁义的大门,与众人分享。韩剧《商道》的经典,通过再现朝鲜“第一富商”林尚沃的一生,让戏里戏外的世人,看到财富的最终方向,广施和回馈。
  • 如果问,人的财富从哪儿产生?对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想必很多人会说,当然是靠才智和努力。现实中,也有不少人即使付出了很多努力,也不见财富开花结果,于是不得已的贴上了失败的标签。由此,想到台湾一个建筑商的例子。
  • 在金钱主宰的商业帝国,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要想获得长期的福利,将善行放入商业模式,逐渐成为很多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维珍品牌(Virgin)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在回顾多年的经营后,综合大量事实传递出“行善统治商业”的思想。这听起来颇有几分雷人。
  • 在商业世界里,利益和道德是否必然对立?为了利益最大化,是否就必须牺牲商业道德?在台北中医院的周韵生院长看来,这倒未必。
  • 二零一五年五月十四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八千三百多名部分法轮大法弟子相聚在纽约巴克里中心(Barclays Center)体育馆,参加了盛大而隆重的二零一五年纽约法轮大法修炼心得交流会。他们中的部分企业家大法弟子在各自经营生意过程中坚持秉持宇宙特性“真善忍”法理,在历经名利考验等实修过程中都深切体悟身心得益匪浅,看淡功名利禄之后反而生意更加成功。他们衷心感恩于传授真正“商道”的李洪志师父。
  • (大纪元记者黄美仪马来西亚怡保报导)得知大纪元要进行关于商道的专访,TST生物制药集团的集团首席执行长张建华有感而发:“做生意,道德和诚信真的很重要。”他回忆起当年自己刚出来做生意不久,曾经遇过一个不老实的生意伙伴。“他拖我的帐,而且用不正当手法骗了我一帮货。”
  • (新纪元周刊440期,作者谢田)探索善德和巨富的关系,我们必然要涉及到商道、商之真道的问题。8年前,《新纪元》周刊的第29至31期的三篇专栏文章中,我谈到了“商道‧贾道‧商之真道”的话题,曾引用一个很好的商业中的案例,这案例源自《商道》一书,是韩国作家崔仁浩写的,推荐给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