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生意经(9)田园中空灵的心境

作者:孟欣
font print 人气: 64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集财富却退隐田园

虽然林尚沃拥有超过全国上至君王下至百姓所有人的财富总合,诀别松伊后,林尚沃退居山林,甘当一名田园诗人,平静安和地度过了自己的余生。并在临终前将自己的全部财产都回馈给社会和国家。

诀别了松伊,林尚沃开始安排他未来的生活。如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要挖一个荷塘,在里面种上荷花,旁边盖一个小屋,在这里看书、吟诗,自由自在地生活。并自号“稼圃”,意为“在菜地种菜的人”。

下人们不解,林尚沃提到魏晋时代有个人名叫王然,他是竹林七贤之一王融的堂弟。王然厌恶世俗,有一天他的妻子想试验他一下,他睡着之后就要女佣将钱放在他睡觉的床前。王然醒来惊讶地大喊道:“快将‘阿堵物’拿走!”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把这东西拿走’。因此,人们知道王然甚至连说话也厌恶提到‘钱’字。林尚沃指着“常平通宝”说道:“我一生都在为了这个东西而奔走,因为我相信有了这个可以生活得很幸福。为了聚敛这东西,我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这也只不过是‘一件东西’而已。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我一直以为这是我所拥有的东西,可这东西其实是不为任何人所拥有的。它就像流水、蓝天和大气一样,不能带走。它只是暂时由我来保管,不知何时就会离开我而成为别人的东西。汉武帝时期南王刘安在《淮南子》中有这样一句话,“逐鹿子不见山,攫金子不见人。”

之后,林尚沃变成种菜人,不再出入商界。他热衷于创造讴歌大自然的诗歌,按照自己的愿望成了一名歌客。林尚沃走完了他所感悟的第三条“无路之路”。他在自着的《稼圃集》序言中写道:“……迁新居,百鸟筑巢林池花石之间,足为晚年读书写诗休息之所。老来以歌客赋诗自娱,凡事顺遂平安。”

从大自然中得到点悟

一段平静的生活后,突然又有了变故。75岁林尚沃将自己所吟唱的诗单独挑选出来编辑成自咏诗集,诗集的名称便叫《寂中日记》。其中一首《燕子曲》,描述的是春日的下午。“新春帘幕争来燕,拘约江湖恐负鸥。”林尚沃正在欣赏新春孵出的一群小鸡,突然天上冲下来一只老鹰把母鸡抓走了。对林尚沃来说是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以前,林尚沃种的粮食,过路的牛在垄沟里拉屎,却从来没有踩过庄稼。种南瓜,一个蒂上结两个瓜,却从来没有掉过或烂过。养牲口,小崽子从来没有死过,孵小鸡放了十个蛋,最后小鸡孵出来一看还多了,原来是母鸡又产蛋。这次他第一次亲眼目睹鸢把一只母鸡从自家院子叼走了。

这让林尚沃想起《庄子》里的故事《山木》。栗林中知了鸣叫,一只螳螂藏在叶子下面,全神贯注地准备捕捉知了。有只怪鸟却在注视着螳螂。而这只鸟为了眼前的利益,没有察觉到庄周正拎着弓箭准备射它。而庄周因为捉鸟走神,护林人进了栗树林都全然不知。护林人以为庄周是来偷栗子的,大骂他……。庄周自叹:“原来物种相害的根源,是因为利害将它们都牵扯在一起了。”

石崇大师曾预言过林尚沃的最终命运:“最后我要告诫你,如果你在生意场上出现完全出乎预料又非你所愿的亏损,哪怕这种亏损只是一分半文,那么你必需明白,你的商运已经到头,必需散尽所有,激流勇退。”母鸡被抓正是对其最终命运的昭示。

散财是明哲保身

如何才能克服那些危机呢?在这个时候,抛弃便是最明智的抉择。对于一个修炼到一定高度的人,要想升华到更高的境界,指导他修炼的理又与以前完全不同,这时一切成就都已属于过往,往高层次修炼,提高就是放弃。

林尚沃想到文天祥,忽必烈下令对文天祥施以车裂之刑。临死之前,文天祥从容面对监斩官说“吾事毕矣”。自此以后,选择从容地面对死神的很多人都将“吾事毕矣”作为最终遗言。他马上让下人找来所有借债的人,当着他们的面,将账簿上所记人名一笔勾销。朴钟一不解,认为欠债还钱是商家固有的做法,林尚沃正色道:“朴公,从前孔子这样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就如孔子的教诲,富贵不是因为人们想要得到就能得到的,只有上苍想让你得到,你才会得到。我这个老头子幸运的是老天的怜悯,颇有了一些钱财。我能够成为富人,虽然与我的勤劳、节俭分不开,但要想成为天下第一富商,如果没有天祐神助,也是不可能的。”

证悟商道——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

林尚沃拿出自己写的“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林尚沃说:“老子曾这样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我现在明白了,财物跟水是一样的。水只是随着地势的高低而流淌,流水不腐,如果想拥有它而把它固定,水就失去了生命力,就成了死水一潭。财物也是这样的。财物原本没有属于你、属于我之别,就如水没有归属一样。我所拥有的财物只不过是暂时停留在这里,但人却总想把原本没有归属的财物据为己有。如果想把流水用手握住,也只能暂时将水握在手中,水终究会从手中流失,复成空拳。人也一样,人生来并无贵贱、贫富、美丑和高低之分。一个人无论如何高贵,也只不过是在短暂的人世间借助于高贵的名誉,穿着绸缎衣服罢了,脱去了绸缎衣服,即与平凡的人没什么两样。所以,人,无论是谁都应像秤一样正直。无论对多么高贵的人,秤都会不多不少地正确地称出他的重量。所谓‘债’不过是水罢了。给口渴之人以水喝,能说还债和欠债吗?”

西方人把流通货币成为currency,钱和流动是一个意思,其实与中国古人的说法异曲同工。只是现在的很多富商已经忘却了原意,把拥有不停流动的财富当作自己追求的目标而劳心费力。

林尚沃又要求把他所有的金子都拿出来晒,说金子不晒就要生銹,被虫蛀,还要把金子都送给想要经商的人们。下人们更加不解,金子怎么会生銹呢?其实林尚沃是在说这个道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林尚沃解释:“如果没有这些金子,作为一个商人,也不能说我没有取得成功。我只不过是将本不属于我的东西重新交还给他们,怎么能说他们得到的是意外的横财呢?”

为国家奉献,不遗祸子孙

平时,林尚沃教育他的子孙“财物是招祸之门,遗产是斩身之刀”。他死后没给子孙们留下遗产,只留下二十元。林尚沃能看穿“权无十年盛,花无百日红”,知道“富贵不过三代”的道理。事实上,古今中外保持富过三代以上的门户少之又少,这就是天道。财富和利益不但不会被个人永远占有,也不会被某个家庭永远占有,这就是潮流。如果给子孙们留下财产,他们反而将变得懒惰、无能,对他们造成伤害,更快的使他们贫困。临终前,他把土地全部充公。从《稼圃集》的有关记载中可以看出,林尚沃的大片土地并不属于他的后世子孙,而是与属于驿站或驻军的驿屯田一样为国家所有。

在为纪念林尚沃所建的“如水博物馆”里,陈列着结束流放生涯不久的秋史金正喜所作的一幅《商业之道》,时间是在林尚沃去世前两年。画面意境高雅,有远山、流水和田园,还有一位驼背的老人在菜田里劳作。作者手法简约,通过神来之笔让人物与自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一幅仅凭寥寥数笔、几根简单的线条一蹴而就的写意画。画的右上角题写了画旨。秋史概括了林尚沃的一生:《史记》太史公云:‘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此言有理,然非仅富而仁义附焉也,与其曰人富,莫若言循人道方使仁义附之,盖可谓商业之道。稼圃平生积富,终富甲朝鲜八道。所谓稼圃经商,如孔子云‘非逐利而求义也’,故其乃平生重道之君。经识‘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之利理,故优于人而非优于财。虽终生积财,而不拘一物;竭生平劳作,实无为之人;尽终身蓄金,仍侍蔬不辍,可谓一老菜农也,故称其商佛,于此何乐而不为,乃幸事。”文章结尾的落款是“老果老人书”。在菜田里种菜的老人就是喻指林尚沃。说林尚沃在菜地里刨出金佛像,就是暗示林尚沃在最后的隐居生活后得道成佛了。

修得正果,明了生死

林尚沃之死据说是在初秋季节。一天在梦里,他看到曾亲密爱恋后又狠心分手的松伊架鹳飞升。之后林尚沃的身体便开始衰弱。一日,他洗漱完毕,看着镜子,对着自己借用一生、行将蝉脱而去的躯壳自言自语:“喂,稼圃,这一生,你真是受苦了。”然后,他挥毫写道:

死死生生生复死,
积金候死愚何甚。
几为闲名误一身,
脱人傀儡上苍苍。

林尚沃像做了一辈子修道士的高僧们一样做了临终偈。作为商人,林尚沃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朝鲜甲富,但他懂得“积金候死”的愚昧,懂得取得巨大成就却搞垮身体的幼稚,懂得物质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道理,懂得只有精神境界升华后的成功才是伴随自己的元神——真正的生命而来而去的。他最终完成了石崇大师对他的期望,修成商佛。

那天夜里,林尚沃停止了呼吸,手中握着一把折扇,仿佛告诉人们他两袖清风。林尚沃安葬在“用几个椽木扎成的、每天早晚可以仰望先亲墓穴的祠堂”前面的空地上。佛教要求人们达到一种“空手而来,空手而去”的境界,林尚沃抛弃了人间的世俗,赤手升天。

林尚沃,生于1779年即正祖3年,卒于1855已卯年,享年77岁,堪称长寿。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在于赚了多少钱,还在于他如何赚到这些钱,以及用这些钱去做什么。如果一个人靠坑蒙拐骗去赚钱,把钱用来吃喝嫖赌,这样的人再有钱,也会被人遗忘,要是为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不惜搞乱社会,更会遗臭万年。林尚沃至今还被人们称道,也不是因为他是富可敌国的天下第一商,而是因为他靠自己高尚的人格成功,成功之后又回报社会,散尽千金,退隐田园。财富于他如浮云,他要做的是事业,而不是敛财。钱只是他成功的象征。成功了,有钱了,又证悟了佛家的空理,散尽钱财,使财富流向所需要的地方,这又符合道家的自然法则,结果却正好是使国家和百姓受益,正好符合了儒家思想“为天下苍生谋”,“民为贵”的最高境界,这些是林尚沃证悟了圆容的商业之道后的成果。@*#

原文标题:《商道》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意经(9)——田园中空灵的心境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经商有道法中来 顺天养德善修身 运筹之策在于法 经营之道在于心
  • “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是200多年前朝鲜第一巨商林尚沃留给后世的遗训:对待财物要像水一样平淡平衡,做人要像秤一样公正刚直。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和商业精髓的韩国小说家崔仁浩以其为蓝本,创作了历史小说《商道》,被各界誉为亚洲史诗式的经典作品,并创下了韩国发行史上最耀眼的奇迹,由此也在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形成亚洲文化圈的《商道》热,被许多著名企业人士誉为“参悟商业最高境界”的奇书。这部小说中作者以波澜壮阔的手法描绘了19世纪初朝鲜第一巨富林尚沃真实神秘,而又充满传奇的一生,并对商道做出了独特无比的诠释。
  • 最近,网上盛行《千年前中国之强大 令人震惊》的网文,以强烈的对比再现了,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的繁盛与辉煌。一千多年前,在欧洲还很乱很穷很落后、美洲未开发、非洲很原始的情况下,中国古代城市的格局就已经具备了高级现代化的特征,几乎各行各业在当时的世界都是最先进最发达的。
  • 在现代时尚的韩国社会,似乎有一双隐形的推手,影响着韩国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礼仪到商业管理,从经典影视到新兴的短期修行,从饮食文化到传统节日,很多都流露着中国古风的身影。
  • 这两天,北京朝阳区雅宝路附近的某家店铺恐怕是处境狼狈。其原因在于这家店铺因大门上贴着“中国人禁止入内”的告示而遭来了不少非议、甚至谩骂。可想而知,在中国的大街上,一家中国人所开的店铺,居然拒绝做中国人的生意,的确是有些令人匪夷所思。那些满腔充斥着“爱国热情”的国人则更像是被点了敏感穴位一般,激动地跳将出来,将其痛斥的体无完肤。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是最古老的训诫:“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在中国历代成功商贾中,也一直贯彻着“不勤不得,不俭不丰”的精神。古代商人的经商之道中,所体现出的是"诚信是为商之德"、"勤俭是经商之本"、"进取是经商之道"等古风。明清两代,商业得到空前发展,更不乏秉承勤俭原则的商人。
  • 被韩国各界誉为亚洲史诗般的《商道》,同名小说不仅创下韩国发行史上的奇迹,其中诠释的“做生意并不是赚取金钱,而是赚取人心”;“生意人没有比失去信誉更大的损失了”;“遇到困难就违背原则,那还叫什么原则”等经营理念,深得中、韩、日等国企业家的共鸣。
  • 从古至今,有人在财富中如鱼得水;有人在财富中如履薄冰;也有人在财富中,敞开仁义的大门,与众人分享。韩剧《商道》的经典,通过再现朝鲜“第一富商”林尚沃的一生,让戏里戏外的世人,看到财富的最终方向,广施和回馈。
  • 如果问,人的财富从哪儿产生?对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想必很多人会说,当然是靠才智和努力。现实中,也有不少人即使付出了很多努力,也不见财富开花结果,于是不得已的贴上了失败的标签。由此,想到台湾一个建筑商的例子。
  • 在金钱主宰的商业帝国,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要想获得长期的福利,将善行放入商业模式,逐渐成为很多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维珍品牌(Virgin)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在回顾多年的经营后,综合大量事实传递出“行善统治商业”的思想。这听起来颇有几分雷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