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拂尘》之真性、江山

文/宋紫凤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65
【字号】    
   标签: tags:

真性
沧桑老去奈若何
犹有真性未消磨
踏过末世登十地
百千劫如一梦多

江山
天地有大美
万里呈壮观
连宵风雨后
放眼看江山@*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紫凤】观神韵之《修道人》有感而录
  • 我乡上元之夜,乃天官赐福之辰,天官者谁,曰“上元一品九气赐福天官洞灵元阳紫薇大帝”是也。乡人不能逐字诵其名号,但皆知此乃三官大帝之首,故为之瑞庆。
  • 人在小的时候,容易有一些奇怪的想法,比如我从不相信自己会老。虽然家中长辈常对我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还有诸如此类的训诫,我熟练得几乎可以倒背。但说实话,我真的没有想过自己会老,确切的说,我甚至不认为自己也会老。不只是我,包括他们――在我的印象中,祖母是无所不知的、父亲是年轻高大的、母亲是井井有条的,他们的样子在我的脑海中定格,我生而知之,甚至以为他们生来如此,而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 月波碧海浮光清,独照龙袍锦绣明。 倒却金樽尽残酒,向此可以觅蓬瀛。
  • 凡有幸观瞻过神韵演出的人,想必都有这样的感受,便是大幕一开,即见佛面!满台光明瑞丽,包罗万有:目遇之为五色,耳接之为八音,心会之为气血,神游之得宇宙,更有不可得而形容者,人言难述,强名之曰“神韵之场”!
  • 曩时读《汉书》,及汉武帝“罢黩百家,独尊儒术”,窃以为汉之为政,其功莫大于此。不仅兴汉世,平天下,更确立儒家文化作为华夏文明一脉之正统地位,且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之东亚文化圈亦于斯奠定。此非一家一姓之功业,乃千秋万世法。所以华夏生民于滋始得正号为汉。大汉民族,说汉语,写汉字,衣汉服,两千年薪火传承,是为汉皇神胄。
  • 与论华夏文明之盛极,嗟称圣唐气象,与论华夏文明之复兴,礼赞神韵大来。我之缘结神韵,乃于2008年神韵新年晚会,我之梦回大唐,则在晚会第一幕之《创世》。犹忆天幕之上,万王之王引领众神下世,一弹指顷斗转星移,俨然已是青天朗照下的大明宫。且不论唐王盛服立于陛下气宇何等轩昂,只一睹卫丛缤纷,便觉炫人眼目。前有二八双鬟手持团扇、灯笼之属,相对而出;后有宫人持羽扇幢节侍驾而立;左右武人冠剑,服明光铠,气魄甚伟;又有阶前群臣衣服鲜丽,班列如肃,宫嫔高髻峨峨,光仪淑穆。非彼文治武功具臻顶盛之李唐王室,孰能有此天人气派。
  • 所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此天道之循环,自然之大势。所以中国者,历三皇、五帝、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五千年大道流布,生生不息。古之帝王,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能之,则号曰天子,不能,则有新主出世,膺期抚运,取而代之。此顾炎武之谓亡国,而非亡天下也。所以三代之亡秦汉继之,汉末丧乱唐宋继之,元代赵宋,朱明继之,明末国破有清继之,一朝之去,一朝复来,易姓改号,天道不衰。
  • 天马行 文/宋紫凤 观神韵晚会之《草原上的牧马人》
  • 中国人素有怀旧情结,所以孔丘一生心游三代;陶潜自谓羲皇世人;苏轼登凌虚台,东顾荒畦,想见秦宫之祈年,南望断陇,指曰汉阙之长杨;张岱卧于草荐石枕之上,眼前仍迷离着金山夜戏,龙山烟火,还有那二十四桥的风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