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之门》的启示——记奥古斯特.罗丹

作者:文宇
font print 人气: 449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奥古斯特.罗丹,1840年出生于法国巴黎,被誉为继米开朗基罗之后最伟大的雕塑家。他既是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塑家,又是现代主义时期的第一位雕塑家。

求学经历

罗丹从小喜爱艺术,因家境贫困,他在姐姐玛丽的资助下进入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学习绘画、雕塑。经过三年的学习后,罗丹准备报考巴黎美术学院,但却三年落选,甚至在第三年报考中,一位年迈的主考官在罗丹名字旁批注道: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

罗丹却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艺术之路,在启蒙老师巴黎美术工艺学校的教员荷拉斯.勒考克的介绍下,罗丹随著名动物雕塑家路易.巴耶学习雕塑,后又到卢浮宫学画,师从当时很有名气的装饰雕刻大师阿尔贝欧内斯特.加里埃.贝勒斯。

奥古斯特.罗丹(公共领域)
奥古斯特.罗丹(公共领域)

求学过程中,罗丹刻苦努力,在35岁前罗丹已具备了成为优秀雕塑家的技术资质,只是还未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其间,罗丹游学意大利,对前辈大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推崇备至,后者对罗丹今后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罗丹的艺术之路颇具曲折,1878年作品“青铜时代”展出后,曾引起不小的争议。有些人甚至认为这不是一件艺术作品,原因是它太逼真了。此事对罗丹震动不小,他开始思考艺术创作的真谛。

为何“真实”成为了作品失败的原因?艺术“真实”的内涵是什么?

真实是雕塑艺术的第一要素,反映了一位艺术家的基本技术功底,真实不是艺术品不成功的原因,而没有内涵的真实才不能称其为艺术品。艺术创作不是随心所欲,不受理性控制的创作过程不是艺术行为而是魔性大发,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及灵魂的启迪。

此事件后,罗丹开始注重追求作品的思想内涵。

传世名作——《地狱之门》

1880年法国政府委托罗丹为即将动工的法国工艺美术馆的青铜大门做装饰雕刻。构思这件作品时,罗丹想到了吉贝尔蒂为佛罗伦萨洗礼堂所作的青铜浮雕大门“天堂之门”。与之对应,罗丹决定以但丁的《神曲.地狱篇》为创作蓝本。从接受委托到1917年罗丹去世的37年间,罗丹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这件巨作的创作中,直到离世也未最后完成。

《地狱之门》包括186个形体雕塑,后世流传的罗丹名作中许多都属于《地狱之门》作品的一部分。如《三个影子》、《沉思者》、《吻》等都被放大复刻为独立的作品。

《三个影子》立于《地狱之门》的顶端,是形体一模一样的三个人像。他们低头垂臂,似乎在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下方那晦暗恐怖的“地狱之门”。

三人中最左边的是亚当,另两个是他的影子。亚当因偷吃禁果而有了人心,失去了呆在天堂的资格,被上帝逐出了乐园。这三个影子的痛苦形态,表现了坠落人间受尽苦难的人类始祖亚当与其后代,对当初犯下的原罪的悔恨。他们指向下方“地狱之门”的手,正是告诉人类堕落的最终结局⋯⋯

沉思者的原始塑像,位于巴黎的罗丹美术馆。(公共领域)
沉思者的原始塑像,位于巴黎的罗丹美术馆。(公共领域)

《沉思者》位于“地狱之门”门楣正中位置,是一个大尺寸的男子雕像,他手托下颚屈膝而坐,眼望着下方在地狱受苦的众生,陷入了永恒的沉思。这位男子是罗丹所表现的《神曲》作者但丁的形象,亦或可以说,这是一位介于人神之间的生命。他的神态,即表现出神对堕落人类的同情与不忍,又像征着人类中的智者对生命的思考⋯⋯

但丁画像(公共领域)
但丁画像(公共领域)

《吻》的原型取材于《神曲》中因偷情而下地狱的保罗和弗朗西斯卡。原本雕刻于《地狱之门》左侧下方的醒目位置。1880年被法国政府单独预订,1898年完成为独立作品。独立展出的《吻》与最初罗丹雕刻于《地狱之门》上的寓意已大相径庭。

一般人们欣赏《吻》时,会以为这是表现人类幸福爱情的愉悦之作,但作者原意并非如此。《地狱之门》中的原作,表现的是一对偷情时被女方丈夫发现而杀死的情人,其寓意正是告诫人们追求背德的情欲是导致人类下地狱的罪魁祸首。而独立展出的“吻”,却被看成是赞美爱情的作品,这其间的差别正表现了人类的沉迷不悟与堕落。

《地狱之门》的创作,激发了罗丹无尽的想像力,同时罗丹的艺术技巧也在此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罗丹的作品相较于学院派雕塑更偏重于对光影的运用,对雕塑本身并未做过多的矫饰与过细的加工。罗丹认为保留粗糙的捏塑与雕凿痕迹,是雕塑这种艺术形式所特有的美,它可以造成一种变幻莫测的光影效果,丰富了人们对雕塑的观赏效果。

这好比西方油画艺术的表现方式,相较于细腻的表现更强调整体观感。欣赏油画时,退开几步,更能全面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气氛、内涵。

与吉尔贝蒂《天堂之门》的分块故事格局对比,罗丹的《地狱之门》更强调了整体效果。那些成为单独雕塑作品的部分,放在阴郁晦暗的《地狱之门》中整体观赏,会有不同的艺术感受,甚至能震撼人的灵魂,启迪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

罗丹的艺术成就在其晚年得到了全面的肯定。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罗丹展出了150件作品,奠定了罗丹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1916年罗丹将全部作品捐赠给法国政府,为此法国政府在巴黎建立了罗丹博物馆。1917年,伟大的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去世。

“在艺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亦即是‘美’。 ——罗丹”@#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思想者》是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的代表作之一。自1880年诞生至今,它的“沉思”富有深义地被世界各地广泛运用。在纽约、伦敦、苏黎世、马德里、墨西哥、东京等20多个城市,甚至是在巴黎的地铁站和机场,都可见到《思想者》的身影。有的法国艺术鉴赏者分析说,罗丹是希望让人们快速的一瞥,就足以感受到“思想者”心灵深处的冥想,他做到了。
  • 【大纪元费城讯】费城罗丹博物馆(Rodin Museum) 经过一个月的短暂关闭,已全面整修完毕,重新对公众开放。博物馆新闻发言人Joy Deibert说,“我们很高兴能够展示许多新复制的罗丹著名作品,以供民众更广泛地了解这位艺术家的真实精神面貌”。Deibert表示,此次展出的有罗丹最有名的作品:如《沉思》和《吻》。情人节即将到来,或许有更多的人会在这些作品前驻足。
  • 威的首都奥斯陆(Olso),源自古诺尔斯语的A‘slo’,意思是“神圣的森林”。在比时间还要悠远的年代之前,这里是一片槎枒幽微的太古森林,人们来到这片神圣的土地上,祭祀大自然一切有形与无形的神秘力量。即使时代变换,奥斯陆早已发展成北欧的首善之都,这份属于古老岁月的记忆,仍然深植在城市的基因之中,大大小小的公园遍布城内,就某方面而言,这儿依旧保有斯堪地那维亚先民,寻溯内在的自由与力量的深沉魅力。
  • 1265年5、6月间的佛罗伦萨,降生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但丁。750年后的4月24日,国际空间站的意大利女太空人萨曼莎‧克里斯托福蕾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在执行任务之余,朗读了但丁《神曲》(La Divina Commedia)的片段。她选择的是《天堂》(Paradiso)篇第一歌,其中描绘了但丁向着神界的飞升:
  • 在意大利本土之外,《神曲》亦成为艺术家不竭的灵感之源。仅1800至1930年间,以之为题材的绘画、雕塑就有200余件之多,有“最后的浪漫派”之称的法国插图画家居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é)更赋予这部伟大诗作以新的生命,当事人甚至评论他和但丁有心灵感应。在本文最后,让我们按“图”索骥,到这部的伟大诗篇和预言中做一番“发现之旅”。
  • 一年四季,天道循环。从二十一岁那年起,我的四季循环中多了一季特别的存在——神韵季。第一次邂逅神韵是在渥太华,那天我迟到了。看到的第一个节目是精忠报国。大幕揭开,我的眼泪跟随而下。
  • 历史上的今天,徐悲鸿:生命本是天上来,却撒彩墨在人间。得失去留只一念,重返画中神仙卷。
  • 提起杜莎夫人,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蜡像馆。的确,她的一生跟蜡像有着不解之缘,命运多舛,她的坎坷经历又缔造了她的传奇。是什么原因使她开始学习制作蜡像?她又是怎样与法国王室结缘?她最恐怖的经历是什么?她又为何背井离乡远赴英国?第一个杜莎夫人蜡像馆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 2023年4月中旬,经好友推荐,喜欢艺术的我认识了旅居瑞典的中国画家范一鸣先生。4月23日,受他和他夫人的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观赏他的画作,听他聊创作灵感和中国文化。我也顺便采访了他在中国时的遭遇。
  • 漆器珍贵与耐用之特性,发展出独树一帜的漆工艺,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之一。“台湾茶文化与漆工艺结合,是翻转、是重生”,于是黄佳隆开设了“漆器茶道具制作教学”课程传承这项古老技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