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根芽 不是人间富贵花”的纳兰性德

作者:魏谷

纳兰性德像(清禹之鼎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公共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236
【字号】    
   标签: tags: , ,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吟哦清丽超逸的纳兰词,心是要痛的,唇齿是要留香的。三百年了,岁月没有湮没他——纳兰性德。这个美好的名字,即使在今天也不让人感觉陌生,他是真,他是义,他是才情。

纳兰性德是他,纳兰成德也是他,“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是他名字的出处。成德这个名字一用就是二十多年。当康熙帝的皇二子被立为太子时,为避皇太子名讳,“成德”改成了“性德”;此后太子保成改名为胤礽,“性德”又恢复为“成德”;纳兰性德仿汉人以“成”为姓,另取“容若”为字,于是,“成容若”也是他;楞伽山人也是他,他的号。

天潢贵胄公子

361年前,有着正统满洲血统的他出生在康熙时代的贵族之家,父亲是权倾朝野的武英殿大学士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纳兰性德出生时,满洲铁骑入关才几十年,八旗军的英勇犹在,所有的贵族子弟都被要求学习马上功夫。纳兰性德自然也不例外,身为相国家的嫡传长子,他自小就接受八旗子弟的精英教育,“数岁即习骑射”,学骑马,学射箭,十多岁时的他,已经是武功超群,射箭百发百中了。

纳兰性德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的父亲纳兰明珠精通满汉双文,深知汉族文化之深厚灿烂,八旗子弟多以武为本,明珠家的儿子们,则在习武之余,花了不少功夫读书写字。

明珠多方延请饱学之士教授儿子们四书五经,将一些著名文人请到府邸拜为馆师,纳兰性德“稍长工文翰”,14岁通诗文,诵读经典且过目不忘。

纳兰性德像(清杨鹏秋绘) 。(公共领域)
纳兰性德像(清杨鹏秋绘)。(公共领域)

长大成人后的纳兰性德文武双全,骑术、剑术、武功一流,儒学根基深厚,词章功夫更是卓越超凡。

17岁时,纳兰性德入学国家的最高学府——太学,刚入学就被“校长”徐元文看中,徐元文是当时负有盛名的翰林三兄弟“昆山三徐”之一,把他推荐给家兄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中举人,19岁中进士,不过这一年他因病没能参加由皇上亲自主持的殿试。三年后,22岁的纳兰性德参加了殿试,小试牛刀一考中举,名列二甲第七,也就是全体考生的第十名。

风流斯文词人

纳兰性德小有文名始于等待第二次殿试的三年中,几年时间里,性德在既是朝廷重臣又是大学者的徐乾学的指导下,不仅学业更上一层楼,还编辑了大型书籍《通志堂经解》,这是清代最早出现的阐释儒家经义的大型丛书,收录先秦、唐、宋、元、明经解138种;他的杂记《渌水亭杂识》也广受好评。

翻开《清史稿》,对纳兰性德的描述最为详尽的是他的文采,“性德善诗,尤长倚声。遍涉南唐、北宋诸家,穷极要眇。所着《饮水》、《侧帽》二集,清新秀隽,自然超逸。”

这两集收纳的都是他的词作。《侧帽集》刊印时,纳兰性德24岁,不久后《饮水词》面世,嘉评鹊起,一时洛阳纸贵,引得“家家都唱《饮水词》”。

《侧帽》取的是北朝贵族独孤信的故事:独孤信的姿容绝佳,为时人仰慕。一天他急着赶路,没有留心被风吹歪了帽子。结果第二天,满城的男子们都以歪戴帽子为美。

《饮水》取自“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纳兰性德的爱妻早逝,他经历过了生死别离,心事与思念都寄托在《饮水词》中。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这阕《浣溪纱》,真挚优美,忧伤凄恻,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后人将他的词作精挑342首合辑,成为如今的《纳兰词》。

不到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除了《通志堂集》、《渌水亭杂识》、《纳兰词》,纳兰性德又与顾贞观合编《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词选中著名之本。他写一手漂亮的褚遂良体的字,也精于绘画和书画鉴赏。只是词名太过璀璨,将他的这些才名淹没了。

英俊威武武官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进士及第、文名卓著的青年才子,却“被恩命引而置之珥貂之行”,没成翰林而被委武职,“授三等待卫”。

只因为性德的武功不输文才,“上马驰猎,拓弓作霹雳声,无不中”。纳兰性德的出身也正是御前侍卫的上佳之选。虽令人意外,倒也在情理之中,性德的父亲明珠便是从侍卫做起,直至权倾天下的。

在朝中很多高官“以不得上第入词馆为容若叹息”的啧啧声中,性德上任了。从此上北下南鞍前马后,“出人扈从,服劳惟谨”。康熙南巡北狩甚至祭祖,都带着性德在身边。“幸海子、沙河、西山汤泉及畿辅五台、口外盛京、乌剌,及登东岳,幸阙里,省江南未尝不从先后。”

皇帝的眼光没有错,性德还真是工作出色,“久之,晋二等,寻晋一等”。“夜阑怕犯金吾禁,几度同君对榻眠”、“平堤夜试桃花马,明日君王幸玉泉”,他的谨慎、尽职跃然纸上。

性德的词章,多为鞍马扈从之余所写,在性德家居住过几年的姜宸英记他:“君虽跋涉艰险,归时从奚囊倾方寸札出之,叠数十纸,细行书,皆填词若诗,略记其风土方物。”他的《塞外七夕》、《秣棱怀古》、《江南杂诗》以及《五色蝴蝶赋》等等,都是如此而来。

康熙帝也是位好读书的圣君,待他异于一般侍卫,性德得到的赏赐多种多样,从“白金绮绣”到“名马香扇”外,康熙帝还亲笔抄录“唐贾至《早朝》七言律赐之”。

慕贤才交布衣

有趣的是,流淌着权相之血的性德,却“生平淡于荣利,书史外无他好。爱才喜客,所与游皆一时名士”,“好宾礼士大夫,与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姜宸英诸人游。”他的朋友多为布衣,都是当时的饱学之流,“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其中的顾贞观,与性德相知最深。

顾贞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字梁汾,江苏无锡人,出身名门,著有《积书岩集》及《弹指词》,是位特立独行不随流俗的文人,在朝中为官遭排挤而解职,被明珠府聘作馆师,由此与性德相识,那年顾贞观四十岁,“岁丙午,容若二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遂成忘年之交。

纳兰性德不仅与顾贞观,吴兆骞、姜宸英、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梁佩兰等都是他倾心结交的。这些人都比他年龄大得多,都是饱学之士。

性德的成名作,就是写给顾贞观的《金缕曲·赠梁汾》,读来令人击节叹赏: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通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直抒胸臆,一片纯真,深深感动顾贞观,纳兰性德也因这阙《金缕曲》震惊词坛,从此文名远播。

“绝塞生还吴季子”

纳兰性德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对朋友的披肝沥胆。他向朋友的朋友义伸援手,在史上留下了“生馆死殡”的佳话。

这朋友的朋友名吴兆骞,号季子,是当时文坛尊崇的“江左三凤凰”之一,文名隆盛却也性情狂放,得罪人甚多。他的老师计青辚曾断言:“此子异时必有盛名,然当不免于祸。”果然,后来发生的科举舞弊案,吴兆骞因仇人诬陷而获罪,全家充军边塞。

吴兆骞是顾贞观的多年好友,对性德来说却是陌生人。

科举舞弊案是先帝顺治硃笔御批的,官宦世家的子弟哪能不知斡旋此案的难度,“容若乃恳之父”,不惜动用父亲的力量,终于“绝塞生还吴季子”。

吴兆骞结束流放回到北京,性德将吴兆骞聘为家中的馆师,教授弟弟揆叙学业,解决了他一家人的生计。几年后身为御前侍卫官的性德正随驾康熙帝巡视江南,传来了吴兆骞病故的消息,性德为此特地返回京城,为吴兆骞操办丧事,又出资遣人送灵柩回吴的故乡吴江,并妥善安排了吴兆骞的老母和妻儿的生活。典故“生馆死殡”由此而来,被作为友谊的典范。

《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之吴兆骞像。(公有领域)

文化沙龙“渌水亭”

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云。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夕曛。”纳兰的这首小诗,描绘的是他和文人墨客吟诗唱和的渌水亭。

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皇帝为网罗天下人材,下诏开设博学鸿儒科,要求朝廷官员举荐名流及有学问之士送至京城,由康熙帝亲自考试录取。于是,各地的名流云集北京,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其实并不愿成为清朝官员,是被当地官员强行送来的,但在英明宽仁的康熙大帝的感召下,这些人几乎全部被录用为朝廷官员,对坚辞不仕的,康熙帝也不追究。这些博学鸿儒在以后的岁月里,对社会的稳定大有影响,此为后话。

而渌水亭,则为这些风流才子提供了聚会的场所,几乎把举国首屈一指的文人才子“一网打尽”,他们吟诗弄月,把酒言欢,比如朱彝尊、陈维崧,两人和性德并称“清词三大家”,这两个人都是渌水亭的座上客。渌水亭俨然成为京师的文学中心,深深地影响着当时的文坛。

纳兰性德自如地切换他的角色,“日黎明间省毕,即骑马出,入直周庐,率至暮”,早晨给父母请了安就去朝廷,进入禁中值守,履行一等带刀侍卫的正职,傍晚回家,“业余时间”则大多花在这里,“虽大寒暑,还坐一榻上翻书观之,神止闲定,若无事者。”

他的才情得到汉族最高层知识分子们的认同,他也把康熙帝的崇儒尊孔、礼贤下士传递给了这些人,无形中化解了汉族文人的精英阶层对满族人当政的非议。

性德身后家道中落,“渌水亭”早已不可考,美名却留了下来。

人间过客早回天

“我是人间惆怅客”——尘世不是他的家。

在纳兰性德的人生里,那么多矛盾和谐地交融,名满天下的才子、英俊威武的武官,以风雅为性命的八旗子弟⋯⋯人生华美,他却忧伤,翻开《纳兰词》,满眼是“愁”,满篇是“哀”。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冰清玉洁的雪花来自天庭,“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飘落人间只有愁苦,只能漂泊——锦衣玉食、高朋满座、名满天下又如何?心无所依。

所幸他的人生剧本,只到31岁,当角色演完,他终得解脱。@#

参考资料:
《通志堂集》
《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表》
《清史稿》
《清史列传》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同里是一座恬美幽静的江南古镇,雕梁画柱的民居贴水而建,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
  • 1月9日﹐法拉盛图书馆和纽约华文作家协会文荟教室联合在图书馆举办人文论坛。本期论坛由赵淑侠女士主讲纳兰性德的凄美人生。论坛座无虚席﹐数十名来自社区的文艺爱好者到场聆听。
  • 中国大陆北京海淀区上庄镇永泰庄村的清代文学家、大词人纳兰性德的家庙东岳庙,将拆除与庙宇无关建筑,修整恢复庙宇本来面目。近日,纳兰纪念馆经过筹备也重新开馆,位于永泰庄村村委会内。目前,占地2700平方米的庙前广场已建成。
  • 黄氏艺廊于11月8日邀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荣誉副会长赵淑侠主讲《凄清纳兰》文学讲座。赵淑侠在大陆出生,1949年来到台湾,当时她就想成为作家,却没有条件。
  • 300年的光阴,可以使一座盛世成为历史;300年的流传,也可以穿越古今,在历史的天空建起一座奇异的“空中花园”,让后世的旅客,在徜徉繁杂的世界时,也可以在这座花园养神休憩。这座花园的主人就是康熙朝的一等侍卫官纳兰性德。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 民间过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风俗,祈求福禄临门。在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孝子黄香却“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从一介贫民转身为得皇上赏识尊重的贤臣,掌管国家枢机要务。这样的福分从何而来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明神宗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于谦蒙冤于一时,却万世不泯,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 《书经‧大禹谟》有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会招致失败,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却无法遵从。不过伯宗的妻子却深知此理,后人称赞伯宗妻子知“天道”,从而保全了儿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浙江巡抚傅孟春认为“肃”之一字,未足以尽于公之良惠忠贞,为此具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