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进谏的王珪和善于纳谏的唐太宗

作者: 李直
font print 人气: 635
【字号】    
   标签: tags: ,

王珪是唐朝的贤臣。他曾是太子李建成的属下,太子李建成被诛后,唐太宗时,被召为谏议大夫。

唐太宗闲暇时,与王珪在宴会上闲谈,当时有个美丽的女子在一侧侍立,她本是庐江王李瑗的姬妾,李瑗势败后被籍没入宫。

唐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暴虐无道,杀死了她的丈夫,把她收为妾,怎能不灭亡呢?”

王珪离开座位,说:“陛下认为庐江王杀人夺妻对不对呢?”

唐太宗说:“杀了人还夺了他的妻子,还问朕对不对,是什么意思?”

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了虢国,问当地的老人:‘虢国为什么灭亡?’老人回答:‘因为虢君喜欢善良、讨厌邪恶。’齐桓公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他是个贤君,何至于亡国呢?’老人说:‘不是这样。虢国国君喜欢善良却不任用,讨厌邪恶却不清除,所以亡国。’现在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姬妾却留在您的身边,我暗想陛下实质上认为庐江王的做法是对的。明知他不对,这就是虢国老人所说的‘知道是邪恶却不消除’。”唐太宗听完,赞美王珪说的话。

有一次,王珪和温彦博一起向唐太宗进谏,使唐太宗生气了。温彦博惧怕了,谢罪。王珪不谢罪,说:“我原来侍奉前太子(李建成),论罪当死。陛下怜悯、饶恕我的性命,安排我在谏议大夫的重要职位上,让我尽忠效力,直言进谏。现在却怀疑我有私心。这是陛下亏待我,不是我辜负陛下。”唐太宗默默无言,感到惭愧。第二天,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古时,周武王不听伯夷、叔齐的劝阻;周宣王是贤君,尤且杀了无罪的大臣杜伯。自古以来,帝王纳谏,固然困难。朕日夜努力学习前代圣明的国君,昨天责备王珪等人,朕很痛悔。你们不要因此不直言进谏。”

王珪年少时丧父,家贫,有人接济他,他接受了。等到他显贵后,厚厚的报答恩人,即使恩人本人已去世了,必定报答、赡养恩人的家属。他侍奉、敬重守寡的嫂子,家里的事情征求嫂子的意见才实行。他教育抚养已成孤儿的侄子,就像对待他自己的儿子。家境贫寒的同族亲戚,他都给予接济,他自己却生活节俭。

在中华古代,大臣向皇帝提意见,是很正常的事。皇帝虚心接受意见,欢迎大臣提意见。而在中共社会,向政府提意见的人却遭到打击报复,甚至被关入牢狱,言论自由没有保障,离古代的道德标准何其远啊。

(《新唐书列传‧卷二十三》《旧唐书列传‧卷二十》)@*#

责任编辑:梁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的时候,大禹继承了舜的王位,成了天下的君主。但他从不贪求奢华的生活。他用不加雕琢的木头,作房屋的架子;用朴实无华的房屋,作宫殿。他吃的是粗糙的米饭,喝的是野菜清汤。他用粗麻布织成衣服,用鹿皮来抵御寒冷。
  • 叔孙通明明说的是一派胡言,却得到秦二世的宠信,官封博士,成为炙手可热的红人。
  • 周厉王这么一做,人民都不敢随便乱说话了。两个熟人如果在路上碰面,只能互相递个眼色,擦肩而过,谁也不敢跟对方聊个天、说个话。
  • 原来陈后主与张贵妃、孔贵嫔三个人,是捆在一起被拉上来的。陈后主就是到死,也还要拥着女人!
  • 朱元璋坐像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风云人物。他是平民出身,家中赤贫如洗,从小就到地主家放牛。为生活所迫,又曾投皇觉寺中,当了一段时间的和尚,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之后,朱元璋南征北战,艰苦创业,最终灭掉了元朝,建立大明王朝,成为一代开国皇帝。
  • 清代的清圣祖,名叫“爱新觉罗.玄烨”,又称“康熙皇帝”,是一位贤德之君,被誉为千古一帝。他功超千古、德被万世,却十分谦虚,对历朝历代的帝王、文臣、武将能看其优点,以史为鉴,与中共党文化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看历史人物截然不同。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康熙初年,学士孙芑瞻(名在丰)担任皇帝身边的侍讲。他跟众人说了自己亲见的康熙皇帝的几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许多康熙帝谦虚勤学、敬天爱民、仁爱宽容贤臣的故事。
  • 商汤对人、对万物都能作到“网开三面”。夏桀失政在鸣条这地方被商汤打败了。当时,商汤并没有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对夏桀说:“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夏桀对商汤说:“君有人,这是君的国。”就是说夏桀看到商汤拥有民心,也就拥有了这片国土。于是夏桀带着五百个追随者离开。他从中野迁徙到不齐又迁徙到鲁地,结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为何自比乡贡进士呢? 他怎样选博士?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学家给与“有贞观之风”的评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