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莎士比亚在英国以外更受欢迎

威廉•莎士比亚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237
【字号】    
   标签: tags: ,

今年是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Shakespeare)逝世400周年,莎翁在世界各地备受喜爱,甚至比在祖国英国还受欢迎,对英国繁荣和影响力贡献卓著。

据中央社外电报导,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委托民调公司YouGov访问15国共1万8000人,民调结果显示,莎翁蜚声国际,受到世界各国读者了解和喜爱。

英国文化协会的希尔霍斯特(Rosemary Hilhorst)在声明中说:“莎士比亚辞世400年后,作品仍持续在全球教育与娱乐上扮演重要角色。”

英国文化协会宗旨在促进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关系,该协会表示,莎士比亚的国际影响力有助英国正面形象。

超过1/3受访者表示,因为莎翁,他们对英国观感更加正面,其中尤以巴西(57%)与印度(62%)的受访者这么认为的最多。

调查也发现,在被喜爱度、了解度和与现代相关度方面,莎翁在海外(65%)受欢迎的程度,高于在祖国英国(59%)。

但莎翁在澳洲与美国等英语系国家的人气,远低于中国大陆、土耳其、墨西哥等非英语系国家。

英国文化协会表示,莎翁的人气对英国经济有直接影响,包括吸引游客到莎士比亚的剧院一游,对促进英国在世界的地位也有帮助,而这对吸引游客又会带来连锁效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世界一舞台:莎士比亚在台湾特展”将于9月30到明年1月3日在台湾文学馆登场,将首次在台完整呈现莎士比亚的文学主题展览。
  • 在英国议会发表完演讲之后,英国当地时间10月21日,习近平于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再度发表演讲。与之前演讲引用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和哲学家培根相同的是,习近平在此次演讲后程中又一次引用了两位名人的名言,传递出了更为清晰的信息。
  • 麦克白》(Macbeth)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为阴森杀气、最富震撼力的作品,这个关于人性与欲望、权力与谋杀、堕落与毁灭的宿命故事,经过舞台的千锤百炼,曾多次被搬上大银幕。著名的有1948年奥森‧威尔斯和1971年罗曼‧波兰斯基的同名作品,1957年黑泽明改编的日本化的《蜘蛛巢城》尤为出色。去年12 月上映的贾斯汀‧库泽尔导演的《麦克白》是向莎翁诞辰450周年致敬的诚意之作。
  • 2月18日,大陆有习阵营背景的财新网刊登了米琴撰写的“太阳升起的背后——莎翁的《亨利四世(上)》”(以下简称《太阳升起》)一文,而这篇文章与其早前撰写的间接指出文革的恐怖和荒谬的《<群魔>中的施魔者和着魔者》,以及讽刺有着“伪君子”之称的曾庆红的《伪君子》等一系列与现实非常贴近的文学名著的分析文章一样,都是在隐喻当下。
  • 肖迪奇(Shoreditch),位于伦敦东部,紧邻金融城北侧,1965年划归入伦敦哈克尼区(Hackney)。肖迪奇最著名的是区内的几条起源于两千年前古罗马统治时期的古街道,同时,这里也曾经是莎士比亚戏剧最早的表演场地。如今,因为紧邻伦敦中心的金融城,这里开始展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 “这是英国20年来最重要的莎士比亚遗迹开发项目,也是今年推出的最重要的住宅项目。” 为该楼盘做营销的Lawrie Cornish公司总监Alex Lawrie如是说。
  • 3月18日,大陆有习阵营背景的财新网刊登了米琴撰写的“《亨利五世》:伟大英明恐怖”(以下简称《亨利五世》)一文,这是其写的关于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其前两篇分别是刊登于2月18日的“太阳升起的背后——莎翁的《亨利四世(上)》”(以下简称《太阳升起》)和 3月5日的“君王本性和百姓本色 ——莎翁的《亨利四世(下)》”。诚如笔者此前所分析的,这几篇文章与米琴此前撰写的间接指出文革的恐怖和荒谬的《<群魔>中的施魔者和着魔者》,以及讽刺有着“伪君子”之称的曾庆红的《伪君子》等一系列与现实非常贴近的文学名著的分析文章一样,都是在隐喻当下。
  • 考古学家论定,大文豪莎士比亚墓中的头骨可能已不翼而飞,证实了多年来有关盗墓的传说,并增添了莎翁遗体的神秘色彩。
  • 国家级豫剧表演团体台湾豫剧团将于4月30日(六)晚上7点在嘉义县表演艺术中心演出的“天问” (改编自莎翁名剧《李尔王》),将由百变豫剧皇后王海玲担纲主演。《李尔王》篇幅浩大,一般视为莎士比亚最伟大的剧作。改编为戏曲版,剧中精彩动人的诗文,“苦毒弄臣”独树一帜的讽刺风格,李尔等角色历经磨难终得醒悟,眼盲与心盲的对照,以及亲子误会、分离、重逢、宽恕等,展现莎士比亚特有的创意、文采与人道关怀,可为传统戏曲注入新血。
  • 香港拥有一百年的殖民史,东西文化交汇,曾和很多文人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1974年,台湾诗人余光中赴港任教,写下“姑且叫它做家吧”,其后他有11年时间在港度过,这段时间是他的黄金创作期,沙田山居成为他生命中最愉快的日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