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助军 活民济世

秦自省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东汉末年,发生了震惊天下的黄巾大起义。东汉政府实行内部和解政策,把黄巾起义镇压下去。但这些镇压活动,却带来了豪强并起的混乱局面,皇朝不但控制不了混乱的局势,结果是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在战乱之中,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老百姓背井离乡,土地荒芜。与此同时,各支军阀也都面临着粮饷缺乏的困难问题。

在混乱之中,原来的顿丘令(官职名)曹操,也以讨伐董卓为名,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起兵。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把被军阀们撵得无处存身的汉献帝刘协迎到许昌,曹操也因此被“天子”拜为大将军,成了政治上军事上都比较强大的一支军阀力量。

但是,他也面临着粮饷不足的严重问题。那时,一斛米卖到五十多万钱,有的地方出现人吃人的现象。中原大地,到处是一片荒凉。各路军阀,都没有粮食吃,就到老百姓中间去抢。又因为他们都是流寇式的行动,粮食抢得多了,又无法保管,有时只能丢弃。有很多支军队,并不是被自己的敌人打垮的,而是因为解决不了粮食问题,而自行垮台的。袁绍在河北的军队,有一段时间要靠采桑椹活命。而在江淮一带的袁术,则要到水里去抓河蚌充饥。所以,没有粮食,兵力再多,也难以制胜。

就在大家都在粮食问题面前束手无策的时候,曹操原来的陈留太守,现任羽林监的枣祗(人名。祇读支。)给他提出一个建议:实行屯田,自己生产粮食。屯田就是征集一些百姓,到地多人少的地区开荒种地,发给他们土地、耕牛、种子、农具等等。让他们集中耕种。打下的粮食,一部分留给他们自己,大部分交给国家(因为曹操是汉献帝的“臣”,所以他是代表汉朝廷的),充作军粮。

枣祗是颖川郡(在今河南省登封、宝丰、尉氏、郾城一带)人。原来他姓棘,他的先人在躲避战乱的时候,为了家人安全,把“棘”字的两个部分挪了个位置,就成姓枣了(正体字的“枣”字是两个束字,上下加在一起)。枣祗当初与曹操一同起兵。后来袁绍想拉他到自己的麾下,但枣祗表示忠于曹操。曹操让他当了东阿令。当吕布强大起来的时候,兖州大部分的地方势力,都背叛了曹操,但枣祗所在的东阿,却没有动摇。枣祗还在东阿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了大量粮食,解决了曹操军队的部分急需。所以,曹操对枣祗是很器重的。

曹操听了枣祗的建议,非常高兴。因为那时候荒芜的土地有的是,而逃亡的农民也很多。他们并不是没有土地可种,而是一没有可以种地的和平环境,二是没有种地必须的耕牛农具种子等物资。如果国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又有军队保护,他们是很愿意参加屯田的。

“这真是个活民济世、安定国家的建议!”曹操激动地说:“活民济世、安定国家,就是要强兵足食。当年秦国人是靠优先发展农业,才兼并天下的,前汉的孝帝也是靠屯田定西域的。这都是前人已经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于是,从这一年开始,曹操募集大批农民,在许昌以南地区大量屯田。曹操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可惜他死得早,未能看着实现自己的宏愿。曹操又任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就是负责发展农业生产的将军,全面负责屯田事务。

任峻是河南中牟(在今河南省鹤壁市西)人。汉末农民大起义发生后,他说服中牟令起兵,参加了曹操的队伍。曹操对他非常欢迎和信任,任命他为骑都尉,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曹操让自己最信任的人负责屯田,可见他对这一事业的重视了。

不到几年的时间,屯田军就收获了上百万斛的粮食。曹操所控制地区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并且,这些粮食不是集中在许都,而是储藏在各州、各郡。这就大大减少了运粮之劳,打起仗来,粮食的供应方便多了。

建安五年(200年),发生了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为这次战斗准备了充足的粮食,并让任峻负责管理和供应这些粮食。兵力大大超过了曹军的袁军,千方百计地要断绝曹军的粮道。而曹军以重兵复阵保卫粮食,使袁军靠近不得。相反,曹军却用计烧了袁军的运粮车。结果,曹军以少胜多,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这不能不说是屯田政策的一个直接结果。

人们都说,曹操军国之富足,起于枣祗,成于任峻。枣祗死后多年,曹操还提升他的几个孩子为官。

(《三国志.魏.武帝纪》《晋书.食货志》)@*

责任编辑:梁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用一只约斤半的仔鸡,与天麻、杜仲、古井贡酒、香菇、冬笋、葱、姜…等开胃健身的辅料蒸煮入味,直至骨酥肉烂而成,色泽油亮,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滋补养生,有健体的食疗效果......
  • 在统一的过程中,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一方面广纳文士,形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一方面自己身体力行,创作了不少流传后世的诗作。正如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无疑是其最为重要的代表。
  •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这是《三国志》对魏武帝曹操的评价。作为“超世之杰”的曹操不仅是中华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上马能杀敌,下马能赋诗,且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善弈围棋的博学之士,其书法造诣十分深厚,有“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笔墨雄浑,雄逸绝论”之大美。
  • 魏武帝曹操诗歌有云:“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其济世安民、肃清寰宇之志及一统天下的雄心和抱负,跃然纸上。而为了实现这雄心和抱负,曹操凭借其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金戈铁马,历经三十余战,终于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的分裂状态,延续了汉王朝的统治。期间,多少英雄归附,多少豪杰向往,多少经典故事流传。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说曹操“有大功于天下”。
  • 古往今来,能成其大业者,都必定具有淡泊精神,即收敛“天下唯我独尊”的物质和精神欲望,而以天下之大业为己任。三国时期的奇才诸葛亮自甘淡泊隐居隆中,之后才有了负天命辅佐刘备成就基业;而身处同一时代的曹操,同样甘于淡泊,放弃物质享受,并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广招人才,实现了其济世安民、肃清寰宇之志及一统北方的雄心。
  • 《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从人,从言。”也就是说,“人言成信”,“诚从成言而得”。要做到“信”,必须说话诚实,言出必践。三国时期统一北方的魏武帝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以信待人”之人,天下英雄因而多归附他。
  • 人生百年,相比人类长河之历史,微不足道!即使较之这人类最后五千年文明史,亦不过白驹过隙。然欲造就人类辨真伪、识善恶及应对各种世事之思想、能力、行为,则是漫长、巨大之灵魂加工工程,非一朝一夕所成,非一生一世可就。创世主通过漫长岁月对具有神佛体形却无神佛思想及能力之人类一点一点注入思想内涵,培养诸方面能力及行为,包括让人类所称之“自然现象”——风、雨、雷、电等成熟亦需要时间过程。很多人类应有之思想情操、文化底蕴、修养内涵,皆通过几代人或一整个朝代,多少众生参与所完成。
  • 大汉天朝,经三百余年,奠定该朝留予千秋万代之“内道外儒”、“天人合一”汉文化本质,并传播大中华文化于域外。盛极而衰,帝纲不振,宦官为患,权臣作乱,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大汉天朝气数已尽。天意当此,遂有一代英雄转生世间,成就后续大业。曹操为政于乱世则独担大任,不屈权势,为政清正,正邪分明,匡正世风。
  •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崩,十四岁皇子刘辩登基,即是汉少帝。尊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何太后临朝。以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何进与袁绍密谋尽诛宦官,太后不听。绍等又为划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何进采纳之。曹操闻而笑之,不以为然。
  • 曹操尽收豫州之地,奉天子以令诸侯,关中诸将望风服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