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移民生活

七年学业完全放弃 值不值得?

作者:吴茵

人气 1614

“你学了七年建筑,而现在天天写文章,和建筑完全没有关系了,你觉得那七年的时间值得吗?”电话那边传来了母亲的声音。

十几年前,当我从德国给父母写电子邮件,告诉他们我想放弃建筑专业时,他们非常震惊、难过。不仅他们,我在德国大学的老师也劝我三思,我母亲在柏林的一位建筑师朋友更是直接了当地说:“不许你干这种事!”

回想当年的“风光”,就能明白父母当时的心情。二十年前,我考入中国一所名牌大学建筑系。这所大学是几乎所有中国的高中毕业生梦寐以求的,而建筑系又是最难考上的系之一。

家长的骄傲,亲戚的夸奖,同学的羡慕是那个夏天的主旋律。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刚入校不久,一次我和一名同学去校外,发现每一个从我们后面过来的骑车人都要回头看我们一眼。我们对望一下,才发现,我们穿着的T恤衫背后写着某某大学建筑系。

对于十八岁的我们来说,对于刚刚从中学毕业的我们来说,这已经是最大的风光了。

五年大学生涯结束,一毕业我马上来到德国接着学建筑。两年的时间让我尝到了似乎比之前23年更多的酸甜苦辣,也为我增添了从没有想到的烦恼。

我惊讶的发现,我对外语竟是如此感兴趣。当然,在中国也学英语,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考四级六级。一步步也算是随大流走过来了。我在中国大学里的同学们,大部分人都去参加托福考试,就这最后一步我没随大流。

十年学习,别人可能觉得我的英语还行,但我对它的兴趣其实一直是不温不火,原因很简单,很少有对话的机会,哑巴英语没意思。

到了德国,可以说我的德语是从零开始学起。除了背那些让人挠头的语法,我就好像一个孩子似的,听着别人怎么说话,我就鹦鹉学舌。不知为什么就是觉得乐趣无穷。

而且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我也对德国这个民族有了多层次的了解。人,真的是一道看不完的风景,而不同民族的人,更是景色迥异。语言和人文,似乎在我心里慢慢开启了另外一扇窗户。

但是我仍然喜欢观看建筑,看哥特式建筑的宏伟,看巴洛克时期建筑的华美,看早期现代派建筑的简洁,建筑在我心里依然很美,但好像风景中缺了人,少一些灵气。我,似乎对风景中的人更感兴趣。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对画图产生了一丝厌倦。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可能可以用曹操在军营中对一位士兵说的那个词来形容:鸡肋。这个词被当作晚间口令传遍军营,被主簿杨修破解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如果建筑在我眼里像已经被啃过的鸡骨头,那很简单,当垃圾扔掉就完了。如果建筑于我像喷喷香的鸡腿,就好像劝我不要放弃建筑的那位建筑师,她觉得选择建筑是她一生中做得最对的事,对她来说,建筑何止是鸡腿,简直就是燕窝、鱼翅,如果我有她那样的心情,那么事情也很简单,抱着鱼翅啃就好,一辈子都满嘴飘香。

但是偏偏它是个“鸡肋”,偏偏我看上了另外一只“鸡腿”,看上去似乎更合我胃口,但也有可能是个塑料做的假鸡腿吧?真啃上去,不知什么滋味?

我到底该怎么办?25岁时,我第一次站在人生岔道口。

我的身后是七年建筑系学业,人生中有多少个七年?而且还是从十八岁到二十五岁这个黄金阶段,完全抛弃,是否值当?

前面是我还没有走过的人生之路,也许还有两个25年那么长的时间在等着我。我真的做好准备,在30岁、40岁、50岁,甚至60岁时还在那里画图吗?我真的准备好当一名建筑师了吗?

就好像和一个人交了七年朋友,关系日趋稳定,所有身边的人都觉得,结婚是板上钉钉的,只是早晚的事情。但临到结婚时,你却心生疑虑,扪心自问:这个人,我真的愿意和他过一辈子吗?

不要说60岁,当年的我一想到40岁时还要画图时,第一个念头居然是:太可怕了!

好吧,25岁虽然和18岁比已经不小了,但比30岁,40岁还是年轻啊。可能我还是应该趁着年轻赶快尝试一下别的吧。不想和建筑师这个职业“结婚”,那就别拖泥带水了,一刀两断,赶奔新前程吧。

然而新前程在哪里?它仍然被迷雾遮盖,看不清面孔到底是丑还是美。学习语言,我以后能做什么,翻译?导游?不知道,还从来没想过。好像是走上了一条不知所终的小道⋯⋯

因缘际会,我离开那所大学的建筑系后,被另外一所大学的翻译系录取。毕业后做了几年职业翻译,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份正式的工作。

在读翻译系期间,我开始写文章,从一开始的几个月写一篇,到后来一个月写几篇,从“众里寻她千百度”般的找题材、绞尽脑汁地构思、然后犹犹豫豫地把字排列到一起,到抬眼一望身边满眼是题材,体会那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轻松,提笔思路就来,这期间走过了十几年的路。

为我当年的决定震惊和伤心的父母,也早已释然。无论是新闻还是随笔,我都会挑选一些我觉得父母会感兴趣的文章传给他们,一次,母亲对我说:你真的很适合写作。从我当年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到我听到这句话,已有十几年的光阴滑过。

当然,从金钱方面看,如果我能在国内做建筑,肯定比我现在挣得的多得多。做建筑挣大钱,这一点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就知道了,在中国上学时,建筑系老师们都干私活,忙不过来就找学生帮忙,几天赚上几百几千的,很常见,在当时已经是一笔不小的钱了。学生况且如此,可见毕业后会是什么情景。

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写文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生活似乎更适合我。对于我来说,这其中也有用钱买不来的乐趣。

“我知道你不后悔选择了写作,但是那七年的时间,完全是学了别的东西,现在都用不着,你不觉得遗憾吗?”电话那头母亲接着说。

“不遗憾啊,学建筑让我学会了画画,让我了解了艺术史、建筑史,我的生活因此而多了一种色彩。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一个目标,而是享受过程。有些事情看上去可能对达成目标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却让生活更加丰富,那不也就有意义了吗?”我回答到。

几个月前,我和家人出游,远远看到绿色草地上矗立着一个白色希腊式复古亭子,我用手比比划划:“这个柱子好像太高,如果减掉70厘米,比例就差不多了⋯⋯”不是建筑师,倒像是有了建筑师的“职业病”。生活中有一些这样的小浪花,不也挺有意思吗?

在电话那边的母亲,也跟着我轻轻地笑了起来。#

了解德国社会的最佳途径——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责任编辑:余平

相关新闻
黄天辰:德国人民怎么老给国家“添乱”
德国上学的中国“移二代”:从梦想出发
我在德国成功认证了国内工程师头衔
吴茵:7岁童超淡定  一秒钟倒戈成意大利队粉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