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朝关系

【文史】箕子朝鲜建政与汉武帝建郡县

作者:刘晓

周灭商之后,周武王将朝鲜半岛分封给箕子。图为周武王和箕子的画像。右为箕子。(大纪元合成图)

font print 人气: 1337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中国自古就与毗连的朝鲜存在着密切的往来,不过有确切记载的是在周朝。当时一个中国人前往朝鲜建立了朝鲜半岛第一个王朝,这个人名叫箕子。箕子朝鲜的疆域大致是西隔辽河与燕国为邻,北至今天黑龙江省桦南县境内,南隔汉江与辰国(注:朝鲜半岛中南部的部落联盟)为邻,东接沃沮(注:朝鲜半岛北部部落)。

箕子朝鲜建首个王朝

箕子是中国商朝末年纣王的叔父,名胥余,因为其封国在箕地,所以称箕子。与残暴无道的纣王相反,箕子非常贤德,他与比干、微子并称为商纣王时期的“三贤”,也就是孔子在《论语‧微子》中称赞的“三仁”。面对纣王的暴行,“三贤”曾进行劝谏,但纣王却不听,于是微子离去,比干因坚持劝谏被剖心而死,箕子只好装疯卖傻,但还是被纣王囚禁。

周武王灭掉商朝后,释放了箕子,箕子带五千人去了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在商朝时曾隶属于中国。关于为何箕子要前往朝鲜半岛,汉初儒生伏生所撰《尚书大传》称,是因为箕子不愿意周朝来释放自己。换言之,作为商朝的旧臣,箕子不愿意做周王的臣子。贤明的周武王对此深表理解,于是将朝鲜封给了箕子。箕子在接受周朝分封后,曾见过周武王,武王向他请教人伦规范,箕子便写了《洪范》,向周王讲述定国安民的道理。

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也有类似的记载,只是次序有所不同,他认为是周武王先向箕子请教,之后箕子才去了朝鲜建立王朝。班固《汉书‧地理志》则认为,箕子来到古朝鲜的时间是在商朝末年,而不是在武王灭商以后,因为他看到商朝大势已去。后来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只是承认既定事实而已。不过,上述史料均认同箕子在朝鲜建立王朝之事属实。而朝鲜的早期历史文献,如《三国史记》、《三国遗事》等,也都认定箕子王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此外,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对箕子朝鲜的描述为:“子姓。是殷商的贤臣,叫箕子,也是商王的后裔。因不肯以臣子的身份事周,武王请与他相见,乃做了‘洪范九畴 ’一篇后去了辽东。武王将那块地封给了他。至今仍有他的子孙,就是朝鲜国。”

箕子朝鲜传播中华文明

箕子在朝鲜半岛建立第一个王朝后,通过传播中华文明,推动了朝鲜半岛的开化、进步。

《汉书‧地理志》记载,深谙中华礼仪文明的箕子,用礼义教化人民。当时出现了朝鲜半岛第一个成文法:《乐浪朝鲜民犯禁八条》。其中有规定:相杀以当时偿杀;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女子为婢,欲自赎者,人五十万。大意是杀人要偿命,伤人要用谷物赔偿;盗窃的男子要被没入为家奴,女子要为婢女,想要赎出的,每人五十万。这里“乐浪朝鲜民”,指的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乐浪郡及其治所朝鲜县的过去箕氏王朝统治时期的百姓。

通常,成文法的出现,标志着一个社会已具备了较高的文明,而这反映出的正是箕子的教化成果。这也是为什么箕子朝鲜被中原誉为“君子之国”。

除了用礼义教化朝鲜半岛百姓,箕子还传授给他们耕织技术。考古学家曾在朝鲜平壤城南发现箕田,据朝鲜学者韩百谦的《箕田考》记载,箕田方正有规则,与中国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相吻合;每田分4个区,每区有田70亩,与中国“殷人七十而助”的文献记载相一致。这亦是殷商文明在朝鲜半岛的体现。

箕氏朝鲜与中国的往来

箕子在朝鲜建国后,与周朝的往来并没有中断,但主要还是在经济方面的。箕氏朝鲜的区域内曾出土其邻国燕国上千枚的货币——明刀钱,就是一个佐证。

另据《史记》记载,箕子在朝鲜立国后,曾经回到周朝国都朝见周王。当经过殷商故国,看到过去华丽的宫殿已成为废墟、禾黍丛生时,箕子十分伤心,便作了《麦秀之诗》:“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诗中所说的“狡僮”,指的就是商纣王,表达的是物是人非、伤感的情绪。这似乎也在说明,箕氏朝鲜与周朝之间还有一定的政治往来。

到了战国末期,随着秦统一步伐的加速,其它六国百姓,尤其是处于北方的燕国、赵国、齐国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纷纷逃往朝鲜半岛。彼时,朝鲜受到燕国和秦国的攻击,但并未灭亡,而是转战海上。《三国志‧魏志‧东夷传》注引《魏略》中记载:“箕子的后代为朝鲜侯,自称为王,其子孙有些骄虐,燕国乃派大将秦开,攻其西方,占领其土地两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朝鲜于是走向了衰弱”。

秦朝统一天下后,箕氏朝鲜臣服于秦,确立了臣属关系,成为秦朝的海外属国,但没有前往秦朝朝贡。到了秦朝末年,再有数万人逃到朝鲜。当时箕氏王朝的国王是箕子的后裔,叫箕准。他将逃来的中国人,安置在朝鲜半岛西部地区。

刘邦建立汉朝后,封旧燕将臧荼为燕王,但臧荼不久后叛汉,叛乱被平息后,卢绾又被封为燕王,再叛。一些燕国的臣民再次逃往朝鲜半岛躲避战乱,这其中就有一个叫卫满的燕国人。

卫氏朝鲜取代箕氏朝鲜

卫满率领一千多名手下来到朝鲜半岛时,得到了箕准的礼遇。箕准拜他为博士,并按中原礼俗赐给珪,将西部方圆百里的地方封给卫满,以此希望卫满帮助他守护西部边境。

然而卫满颇有政治野心,他利用箕准的信任,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并在公元前194年,使诈率军向王都王俭城(今朝鲜平壤)进发,占领都城后,自立为王,国号仍称朝鲜,历史上称其为“卫氏朝鲜”。持续了一千年的箕氏政权灭亡。箕准则逃到了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

当时汉朝天下刚定,正值汉惠帝执政时期,采取的是休养生息的政策。辽东郡的太守遂与卫满约定:让卫满做汉朝的外臣,守住边塞外的蛮夷部族,不让他们到边境来骚扰抢夺;蛮夷部族的各位首领想到汉朝觐见天子,不要禁止。汉惠帝对此也表赞同。

这样卫满得以继续扩充自己的势力,将势力扩展到鸭绿江以南地区,领地达几千里。他还按照汉朝制度设立裨王、相、大臣、将军等官职,完善古朝鲜的政治体制,并继续将中华文化输入朝鲜,进一步推动朝鲜的进步。

汉武帝设郡县再播中华文化

卫满死后,王位传到其孙卫右渠时,他不仅不再向汉朝通商朝贡,而且阻止邻近部落向汉朝上书言事、通商朝贡。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朝鲜半岛小番君南宫等,因不满朝鲜卫右渠的控制,率众28万归降汉朝,汉武帝以其地为苍海郡。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为加强藩属关系,派涉何为使节前往朝鲜,劝说卫右渠改变政策,但没有结果。涉何很生气,在回国途中,将护送他出境的朝鲜裨王长杀死,并诡称杀死朝鲜将军飞报给汉武帝。汉武帝奖赏他做了辽东郡东部都尉。卫右渠怀恨在心,后发兵突袭辽东,杀死了涉何。这迫使汉武帝做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

五万大军出兵朝鲜,公元前108年夏,朝鲜王卫右渠被主和的臣属杀害,都城王俭城被攻陷,卫氏朝鲜灭亡。在灭掉卫氏朝鲜后,汉武帝在其管辖地先后设置了乐浪、临屯、玄菟和真番四郡,历史上称其为“汉四郡”。四郡之下设有很多县,郡县长官由汉朝中央派遣汉人担任。四郡的土地包括半岛的绝大部分,只有东南角名曰辰韩的一小块地方尚独立。这表明汉武帝已经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纳入了汉帝国的统治范围。

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罢真番郡,元凤六年(前75年)又罢临屯郡,同时把玄菟郡从图们江南的旧地移至鸭绿江北、辽东郡东,其治所在浑河上游、辽宁新宾附近,仅领三县,而乐浪郡成为朝鲜半岛上的主要汉郡。西汉时领县二十五,东汉时减至十八。

到公元313年,乐浪郡为高句丽所并,前后共四百多年。在这段时间内,汉文化大量输入朝鲜,不仅见诸文字,而且从朝鲜境内许多汉墓出土的封泥、印章、兵器、漆器、织物以及瓦当等,尤其是今天朝鲜平壤乐浪区的形制与周、汉相同,总数达两千多座的墓葬群,更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巨大影响。

往事越千年,在上天的安排下,中华文明在朝鲜半岛开始了播种,其影响力在明朝时达到了顶峰。或许这样的安排,就是为了今天给遗失真正中华文化的我们,留下一面镜子吧。@#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从人,从言。”也就是说,“人言成信”,“诚从成言而得”。要做到“信”,必须说话诚实,言出必践。三国时期统一北方的魏武帝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以信待人”之人,天下英雄因而多归附他。
  • 或许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将周瑜与“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联系在一起,但历史的真实却与之相反。(公有领域/大纪元制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这首气势磅礡的词作中提到的“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正是三国时的风云人物之一:江东孙权的大将周瑜,周公瑾。
  • 在历史的舞台上,中原王朝上演的剧目,每每观来辉煌壮观,其中大明王朝为挽救濒临灭亡的朝鲜王室,演绎的“存亡继绝”正统王道,以天朝雄风,驱除外邦觊觎,扬大明国威于芸芸大千。这场大戏,因青史一笔“东洋之捷,万世大功”,成为支撑朝鲜王室再生的主轴。
  • 秦国以及统一后的秦朝非常重视治吏。为了加强吏治,秦法对官吏的选任、官吏的职责、官吏的考核以及官吏的奖惩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 在古希腊和罗马人眼中,遥远的中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丝国”,直译叫“塞里斯(Seres)”,意思就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Seres被认为是源于汉字“丝”,也是拉丁文中的“丝”(serica)一词的来源。
  • 看,那一个个表情栩栩如生,无一雷同,或跪或站的秦军将士;看,那一匹匹昂首嘶鸣、奋蹄欲奔的战马;看,那一排排整齐、严谨、气势恢宏的队列,漫步在兵马俑俑坑旁的你仿佛穿越到了两千年前的古战场,在北风潇潇战马嘶鸣鼓声阵阵中,亲身领略秦国将士的勇猛!这是怎样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千古奇迹!这个奇迹的缔造者依旧是那已做了诸多震古烁今之事的秦始皇帝。
  • 对于千古一帝秦始皇的伟大功绩,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诗《古风》中也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而民国史学家柳诒徵的评价是:“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
  • 统一了天下的秦始皇,不仅确定了“皇帝”称号,做了废封国、实行郡县制;采取三公九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法令;使车同轨、道同距等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了不起的事情,而且还留下了较为完整的法律制度,并成为后世各代王朝的范本。
  • 德国柏林有一座现存的巴洛克式的雄伟的宫殿,它是十八世纪初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的王后索菲‧夏洛特委托建筑师Arnold Nering设计的。在1705年夏洛特去世后,为了纪念她,腓特烈一世将宫殿和附属产业命名为“夏洛滕堡宫”。此后几经扩建。
  • 《易.系辞》曰:“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从今时回溯大约一万年,正是中华文明萌生的上古时代。那时鸿蒙初开,天与地,神与人,初次在这中原舞台绽放风采。那时的故事,流转万年光阴,历经一代代世人口耳相传,翰墨相续,似乎早已化作面目朦胧的传说。尽管如此,那些散落在历史缝隙的片段,始终为后人吟咏怀念,也教人不知疲倦,投入浩瀚烟海,追寻最初的记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