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绝的滋味真难受 心理学家吁改变思维

人气 2211

【大纪元2016年04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韩婕编译报导)每个人都有被拒绝的时候,这是一个相当普遍又不招人喜欢的经验,但每个人对“被拒绝”后的感受不同,过后对其人生的影响也南辕北辙。大多数人会继续好好的生活下去,甚至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好。但有些时候,被拒绝的伤害远超预期,尤其当下的反应变成自我批判时,可能就不那么容易平复了。

为什么有的人面对拒绝比其它人更有弹性回应,有的人就不行,甚至带着受伤的心过一生呢?

这是一个心里学上的热门话题。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近日发表一篇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生豪尔(Lauren Howe)和其指导教授心理学家德维克(Carol Dweck)的研究,试图从人性的执著、应对和自尊等因素分析为什么人在被拒绝后会改变对自我的看法,有的人很快就能恢复常态,而有些人则会继续自我折磨。

德维克教授最为人知的研究是“隐性人格理论”(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认为人格特质有“成长的思维模式”(意即相信人格特质有延展性)和“固定的思维模式”(个性特质不改变)两种,这两种不同的人格特质塑造了各种人们对待和了解周遭社会的方式。

固定思维模式的人(也称为实体理论家)往往以自己的表现来衡量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如考试成绩不佳,会认为自己不够聪明。而具有成长思维模式的人(又称成长理论家)并不以结果(成绩)来论断自己,而是从中找出未来可以改善的空间,以及还有什么可以克服的挑战。

豪尔和德维克以男女交往间被拒绝作为研究主轴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显示,固定思维模式的人在被拒绝后比成长思维模式的人更会忧虑是不是自己哪里有问题;有更多的负面情绪,如羞愧、尴尬、愤怒或沮丧。固定思维模式的人承认“被拒绝”的经验(即使五年前发生的事)会妨碍新的人际关系。

固定思维模式的人通常没能从“被拒绝”中学习到正面的教训,而是害怕再次被拒绝,单纯的希望不要再发生类似事件。因而,他们对未来的人际关系比较悲观。

目前,还不清楚每个人的思维是否都是相同的模式。但可以确定的是有的人的智能倾向固定思维模式,但人格特质倾向成长思维模式。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方面是固定思维模式而另一方面是成长思维模式。至于人们如何发展出不同的思维模式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研究人员总结道,人们似乎是可以改变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思维模式。多数人在面对“被拒绝”的情境时,本能的会怀疑自己,此时,我们应该冷静的停下来,思考一下事情的原委,如果不是我,情况会如何?是什么情境因素导致这种结果?如果换个时间或换成其他的人,情况会如何?当你能够将自己抽离现场,以第三者的角度省思情境时,你或能找到突破自我的线索。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都当做是好事,往正面思考,就能增加成长思维模式。拥有更多的成长思维模式就可以迈向更正向积极的人生。#

责任编辑:茉莉

相关新闻
琴心:敞开隐秘的心(三)
我被拒绝了,怎么办?
研究:气候暖化认知与心理学有关
2014心想事成
2014心想事成 人气 10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