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相猜书

陆真
改革吏治,需重用贤才,斥退那些无德无才的小人,这样才能做到政治清明。(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79
【字号】    
   标签: tags: , ,

有一个住在楚国郢都的人,他有个朋友在燕国做宰相。

一天黄昏,这个郢都人,忽然想起了做宰相的老朋友,于是便提笔给他写信,由于天色已黑,屋子里昏暗,这人便吩咐仆人,把蜡烛点着,渐渐地蜡烛燃得越来越低,他便吩咐仆人:“举烛”。嘴里这么说着,无意中,却把这两个字“举烛”,也写在了信中。

燕相接到他的信后,十分高兴,信的开头述说了他俩多年的友情,又谈了他现在的情况,看着看着,燕相的眉头皱了起来,怎么信中突然出现“举烛”两个字呢?这是什么意思呢?燕相联系上下文分析,还是弄不懂。他瞑思苦想,总觉得老朋友是在暗示着甚么。他嘴里不停地念叨“举烛!举烛!”。他想,举烛就是把蜡烛举起来,把蜡烛举高了,光线就照得远,下面也明亮。突然他一拍脑门,大叫一声说道:“啊呀!我知道了,所谓举烛,就是为了看得清楚,这是隐喻:要在政治上举用贤才,不要被奸妄小人所迷惑。唉!我的老朋友也太含蓄了,让我费了这么大的心思来猜呀!”

第二天,燕相早早就去见燕王,把他理解的“举烛”的含意告诉了燕王,并对燕王说:“我们应改革吏治,重用贤才,斥退那些无德无才的小人,这样才能做到政治清明。”

燕王听了非常高兴,十分感激燕相的朋友。从此,燕王按照“举烛”的意思去做,燕国大治。

燕国虽然大治了,但郢人信中的“举烛”二字,却绝非燕相所理解的那样。许多人对问题不理解,往往乱猜附会,这也同燕相猜字一样。

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叫做“郢书燕说”。(事据《韩非子》)@*#

责任编辑:梁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爱屋及乌”这则成语来源于《尚书大传》,意思是由于爱某个人而连带地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非常喜爱某人,从而连带爱及和他有关的人或物。
  • 无量,俗语沿用其广大无限之义。无边,如今多用于形容地域或海洋之广阔。
  • 周武王灭了商朝,安定天下,声威显赫,四方蛮夷都来进贡。西方有个叫旅的国家,进贡了几只土产的獒犬。召公奭害怕武王玩物丧志,劝王继续修德慎行,重视贤能,不要珍惜异物,以尽安定国家和保护人民的责任。如果不注意小节,最后会连累大德,就像堆积一座土山,已堆到九仞,只差一篑土了,却不肯覆上去而放弃,功败垂成,这实在太可惜了。

  • 在我们日常使用的成语,有许多是来源于佛教经典和故事,像“四大皆空”、“返视内照”、“顽石点头”、“盲人摸象”,等等。成语“想入非非”俗称为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此语出于佛经中的“非想非非想天”或“非想非非想处”。
  • 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是修炼文化,许多成语典故都来源于修炼。成语“叱石成羊”来源于一个道家修炼故事。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已经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成语了,它出自西汉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子•人间训》。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 成语“潘文乐旨”出自《晋书•乐广传》。说的是西晋年间,有一位名士叫乐广,他善于谈论,却不擅长写作。他想辞去河南尹的官职,却不知该如何把辞呈写得合情合理,让皇上读了后能批准他的请辞。
  • 于是,韩宣子接受了羊舌肸的主张,杀了邢侯,将已死的羊舌鲋与雍子两个贪官暴尸于市。羊舌鲋身为执法大夫,不能以身护法、执法,相反以贪坏法、卖法纵贪,终于被按律定为“墨”罪,死后弃尸于市。羊舌鲋从此被钉在贪官墨吏的耻辱柱上,成为见之于史籍记载,最早被诛之以法的贪官,“贪墨”一词也由此产生。
  • 你知道 “久济亡功,一渴成怨”这个成语故事的由来吗?相传其典故源自宋朝许斐的《责井文》。
  •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辞辛劳的周游列国。这一年,他正准备到楚国去,却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被两国的军队包围了七天。在荒郊野外,粮食耗尽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