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孟仁母亲教子廉明

因为有了母亲的教诲,孟仁才养成了勤奋的精神和方正廉明的性格。(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110
【字号】    
   标签: tags: ,

孟宗(?-271年),字恭武,江夏鄳县(今湖北省孝昌县)人,后因避吴末帝孙皓字改名孟仁。他出身寒微,最后官至吴国司空,是三国时期孙吴后期重臣,历任显位。

孟仁是中国古代著名孝子,《二十四孝》中的“哭竹生笋”就是关于他的故事。可以说孟仁的一生行事,全都是他母亲以身作则,尽心教育的结果。

从孟仁年幼时开始,孟母便开始对儿子进行严格的教育。孟仁年少时,便出门求学,跟从南阳学者李肃学习。孟仁的母亲是个有心人,临行前,特地为儿子赶制了一条特别厚实而且特别大的被子。旁人见她做法独特,猜不出她的用意,感到惊奇,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孟母告诉人家:“我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品性,可以赢得别人跟他交往。出门求学的人大多贫困,有的学生外出求学,甚至没有被子可带。我缝这样一条大被子,就是为了让我儿子的同学,可以跟我儿子同睡,以便跟我儿子结为益友。这对他学习上一定会有所帮助。”话一经点明,旁人也就完全理解了孟仁母亲的良苦用心和仁厚。

孟仁领会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他读书非常勤奋,常常晚上挑灯夜读,不肯休息。他的老师李肃,对他十分赞赏,当面夸奖他说:“你真是宰相之器!”

孟仁成年以后,开初担任骠骑将军朱据手下的小军吏,这时,他便将母亲接去一道生活。他官职既卑,又很不得志,境况十分艰难。一天晚上外面大雨,家中屋漏难以安寝。孟仁自己倒还不觉什么,只是感到竟让自己母亲经受这样的苦楚,越想越觉得难过。他从床上爬起身来,情不自禁地流泪哭泣,向母亲谢罪。

孟仁母亲却不以为意,她勉励儿子道:“只要你不忘志向,勤奋努力,受点苦不算什么,有什么值得哭的呢!”盂仁听到母亲的勉励,立即收泪止声。

骠骑将军朱据知道他们母子俩的窘况后,便将孟仁提升为监池司马(即管理渔业的小官)。孟仁虽家里境况贫寒,却很清廉。这时候,他的母亲已经不在他的任所,而是回老家去住了。孟仁虽身为监池司马,却自己学会了结网,又用自己结的网,亲自捕鱼。他将捕到的鱼加工成鱼干,寄回家中给老母亲吃。孟仁母亲收到后,反倒当即将鱼干退回,并写了一封信去责备儿子道:“你身为渔官,却将鱼干寄给我,难道你不懂得要避嫌疑吗?”

孟仁在母亲的不断教育督促下逐渐成熟起来。后来他当了县令,仍然不能将老母亲带到任上,因此每得到什么时新的食物,都要先寄回家,给母亲吃,以尽孝道。孟仁母亲后来亡故,孟仁十分悲痛,不顾朝廷的法令,弃官不做回家守孝。幸而朝廷知道他的孝心,赦免了他的过错。事过之后,仍然让他出来做官。

因为有了母亲的教诲,孟仁才养成了勤奋的精神和方正廉明的性格。

(《三国志·孙皓传注》、《渊鉴类函》等)@#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语云“积善余庆”是指积德行善之家,福报盛大,恩泽及于子孙。以下为古籍中记载几个与科考和功名有关的故事。
  • (Fotolia)
    写诗和绘画有一个重要诀窍,就是:观察仔细,想像具体;移情入物,形神兼备。
  • 教子女以技艺,固然重要;但教子女以品行,则更为重要。绝不可忽视对子女的品德教育!
  • 他们在那种环境中通过亲身经历,从老一辈身上学习到很好的理念。但很可惜的是,现在的孩子没有这种环境,因此容易变得自私自利。
  •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要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自己首先要表现得优秀。
  • 伯禽、康叔两人一听,恍然明白了长幼有序,幼辈应该尊敬长辈的道理,于是,便满怀信心地再去见父亲周公。一进门,他们毕恭毕敬地走路。到了堂上,又恭敬地行跪拜、参见之礼。周公见两个儿子完全改变了,异常高兴,摸着他们的头,抚慰他们,让他们吃饭,又问是哪位贤人教他们的。
  • 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他为官以宽厚待人著称,时人说:“他有善,则归于别人;有过,则归于自己。”他少时作县吏时,有次地方上杀了人,同县有位吏员,怀疑是陈寔所杀,将他抓起来加以刑讯,陈寔吃了不少苦头, 好不容易才获释放。后来陈寔当了督邮,却并没有报复这位当年抓他、拷问他的吏员 ,而是请县令许某礼遇他。远近之人,听说此事,均极为钦佩他的雅量。史书记载: “他代人受过之事,甚多。”可见其性格之宽厚。
  • 终其一生,宇文赟都算不上一个好皇帝。周武帝对儿子的一番苦心教育,可说是不但毫无成效,反而还养成了宇文赟文过饰非的恶劣品性。唉!教育子女,真是应该细致周到一些为好,不可仅是威严责打而己。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是宋代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他是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进士,曾在府县中任职多年,后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官职。欧阳修晚年,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以太子少师衔致仕。
  • 每天早上,贾玭让贾黄中直立,拿出书卷展开,比量着儿子的身体长度,要儿子每天都要将与他身长相等的书卷读完。贾玭将这叫做“等身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