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组图:寻访老屋容颜 启动庶民美学新力量

老屋颜团队辛永胜(右)和杨朝景(左),矢志搜集美丽建筑元素,邀大家一同探访老屋之美。(李晴玳/大纪元)

人气: 84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6年06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晴玳台湾高雄报导)温馨5月里,“老屋颜”粉丝团贴出一则心情告白:“告别一个旧时代,即是迎接下一个美好时代的开端,然而告别了铁窗花,迎接的是艺术性、美观度都降低的白铁窗,那真是非常可惜的事。显然社会现况很难令铁窗花复兴,那么就为它们留下纪念吧!”

铁窗花,源起于20年代黑铁工艺的引进风行,曾经造就台湾特有的建筑奇观,它不仅落实了人们居家保全的诉求,丰富繁丽的窗花造型,更如实体现了庶民生活的审美需求。然而,伴随着都市建物更新、不锈钢新式铁窗的兴起,窗花图腾随同老屋身影,正一点一滴地消逝。

特色铁窗花展现老屋之美。(老屋颜团队提供)

“老屋颜”,一个热爱老厝巡礼、矢志搜集美丽建筑元素的两人团队——辛永胜和杨朝景,因为漫游府城,惊艳于老房子的多样风情,2013年起,他们决定从台南出发,寻访全台老屋容颜,记录并分享铁窗花、栏杆、磨石子及各式砖材等老屋装饰元素,盼唤起大家关注时代的记忆,共同珍藏老房子的历史与美丽。

寻访老屋容颜  文青特搜队出发

“我们喜欢古早的质朴,并希望散播这些美好。”分别来自南北空港(高雄、桃园)的杨、辛二人2011年邂逅于高雄货柜艺术节,辛永胜因南下参展获奖,结识了热爱文化艺术的杨朝景,相谈甚欢且同样喜爱摄影的他们俩,时常结伴同行,走读城市风光,品味人文风情。

迎着骄阳和风,文青双人组时常共骑机车逡巡在静谧巷弄间,每当看到老厝古宅,他俩便驻足打量,从地板、墙砖到铁窗,一路观察探究。“哇,好美的窗花!”在两人的镜头当中,老屋元素各以不同姿态散发着动人魅力。于是,他们决定以“老屋颜”为名,携手创立粉丝团、设计APP,分享台湾老屋特有的美丽与情味。

“回想当初,其实窗花并非关注的主体。”辛永胜说,“我们拍摄取镜,偏好饶富兴味的生活场景,包括巷弄植栽、居民动态等等,但是后来我们发现,画面背景中,老屋元素竟是如此有趣、不可或缺。”“窗花既然这么有趣,我们且来看看,台南窗花到底有多少款!”他笑称,窗花、壁砖等建筑配件,自此成为镜头下 的主角。

传扬老屋之美  赏老屋运动开跑

“曾经,许多人误以为我们懂得建筑,若非文史工作者,就是老屋中介。其实我们只是真心喜欢老房子,希望透过记录与分享,让更多人看到老屋之美。”原是资讯工程师的杨朝景,和从事室内设计的辛永胜,连结童年老屋记忆,怀抱满腔热诚以屋会友,至今他们已走访台湾百栋老屋,拥有逾4万名粉丝,并出版《老屋颜》一书。

老屋颜团队除了出书外,他们还透过策展、驻村计划及办讲座等活动,分享经验延伸影响触角。“啊!那不就是阿嬷家的东西吗!”在某次讲座中,听得入迷的小朋友对着老屋照片,兴奋地脱口惊呼。杨朝景表示,他们行脚全台与各界民众分享,从银发志工、专业人士、青年学子到幼小孩童,听众的回响远远超乎预期。

“老屋议题之所以引发热烈回响,是因为它唤起了人们共同的记忆。”杨朝景感悟到,对于长者而言,这是回顾怀旧;对中生代来说,是唤醒似曾相识的熟悉;对小朋友则是体验新奇。“带领大家跟着我们的脚步,一同欣赏老屋元素,在体验视觉美感之余,能有深刻的感动。”他说,这是最有意义的事,也是老屋颜最大的期待。

“经营粉丝团非常有趣,只是我们的脚步还不够广、不够快。所幸,现在有不少粉丝也投入了搜集行动,主动提供各地建筑元素,甚至透过APP自行搭配老屋元素,创造个人专属的‘老屋颜’,分享彼此的图片。”辛永胜说,老屋颜粉丝团是大家共同的创作园地,也是“欣赏老屋、爱惜老屋”运动的启蒙地。

探索旧宅底蕴  美好来自情感温度

“从台南开始,访寻老屋容颜是一段永无止境的路程。”老屋颜团队说,我们有很多机会走访台湾,去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看很多不一样的事物;即便重游旧地,转换个视角,依然会有新的发现。“就像台南,同一条街道,走踏了无数回,仍有不期而遇的小惊奇。”

曾任职南科园区上柜公司的杨朝景,过去最爱漫游台南,以调节职场的紧凑步调。“3、4年前,我整日坐在办公室里,对于台湾及其相关历史都不太了解、也没有太大的兴趣。”而今天,他变身成为老屋鉴赏达人,从老屋元素中看到台湾生活的足迹,也感受到自我生命正在滚动前进。

“老屋是顺应住的人而生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和文化。”“阿嬷家的感觉,为什么就不一样?”辛永胜表示,“老屋之可贵,主要在于房子的情感温度。”于是,他们以“老屋”作为载体,发掘台湾住居文化与情感,研发相关文创商品,让老屋意象根植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是很幸运的,因为我们做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事。”老屋颜团队从窗花、护栏、乃至一砖一石,都细心记录,传扬台湾的老屋风情与建筑工艺之美。这一 路走来,大家认识了他们,他们也更认识了台湾;探索中,他们还发现,真正的美丽是由许多精致细节堆砌而成,而今他们正透过各种管道媒介,向大众放送美好与感动。

特色铁窗花展现老屋之美。(老屋颜团队提供)

鉴赏铁窗花  发现多元住居文化

在那个时兴自地自建的年代,“起厝”是成家立业的大事,为让世代家人幸福宜居,在建筑考量上,包括风水格局、家具配置及妆点美化等,率皆需求为先, 且一步到位;即便街坊邻里集资盖屋,各户形制亦未尽相同。也因为“构筑家园、永代薪传”的企盼,建构坚实、样貌优雅的老屋,在台湾各地并不少见。

探访记录老屋容颜的过程,辛永胜与杨朝景深入邻里巷弄,与当地居民闲话家常,倾听留守长辈娓娓忆当年,老屋的历史、时代的故事,以及美丽而独特的老屋风景等等,在他们心中交织成画,在笔端蕴蓄成文。

某趟府城轻旅行,喜见街旁旧宅雅致的铁窗花,他俩不禁猛按快门,按铃暂借问。面对访客的赞美,屋主老太太低调回应,“没有啦,这哪有什么!”随即话锋一转,“我们当初盖房子很用心,既是自建自用,便想把它盖得漂漂亮亮,就连窗花,也要跟人家不一样。”

杨朝景鉴赏窗花,察觉各地工匠师承不同,铁窗制作的造型风格也不同,花卉的华丽、菱形的大器,在南北都会同步展露其风采。辛永胜更发现,“老屋建筑反映了当地的气候与人文发展;因此台湾的各个角落,都看得到独特的住居文化。”

台湾本岛通用的铁窗花,因抵挡不住离岛的海风锈蚀,不得不以水泥石砖取代之;而澎湖的石砖图腾,还就地取材加入了贝壳装饰;来到潮湿多雨的金瓜石,到处可见铺设着漆黑油毛毡的屋顶,那是为了抵御风雨;至于嘉义市上万木造房子,则隐约透露了当地的产业脉络。

台湾本岛通用的铁窗花,因抵不住澎湖的海风锈蚀,不得不以水泥石砖取代之。(老屋颜团队提供)

感动生命热情  盼老宅活化再出发

某个晴朗假日,辛永胜、杨朝景造访台南“天德行”,只为一探传说中的“樱花圆形窗”,两人抵达时,妇人正要骑车出门,明白来意后,她允予开放参观10分钟。

天德行之樱花圆窗。(老屋颜团队提供)

创立逾80年、坐落在静僻巷弄的天德行,从小小文具店起家,后扩厂经营纸张加工、印刷业,成为台南第二家登记立案的工厂。兴盛时期,其所产之账簿、 传票,囊括全台市场逾八成,在三,四年级生的心中,“天德牌”是一路陪伴他们学习成长的印记,惟随着电脑普及、纸品需求减量,盛况已不如昔。

在妇人的导览解说下,辛、杨二人从厂房前庭,辗转深入到居家后院,“您不是在赶时间吗?”“好、好,我再带你们去看花园防空洞!”“10分钟”的参访,超乎预期的丰盛收获,最让他们感动的,是主人生命故事的真诚分享。

“老朋友,你又来了!”一句简单招呼,传达满满情意。杨朝景说,探访老屋主人时,冥冥中似有一种磁场,那是真心纯朴的问候,双方毋庸示好便已破冰。 几度走访澎湖,渔村耆老非常友善,很乐意聊天互动,只是年轻人多离家在外,故园乏人修缮,面对老屋日益凋零,长辈们朝夕守护着的,常是一屋子的寥落冷清。

近年来“老宅新生”热潮正夯,台南林百货、台北青田七六等老建筑的蜕变成功,带动一股改造活化风潮,政府也鼓励年轻人通过旧宅再造利用,投入创新创业行列。“老屋颜”历时2年余,搜罗全台24间老建物,从艺术、人文和设计等面向,探访老屋之美,也提供了许多“老屋新力”的成功案例,以待有志者参考。

“让大家爱上老屋只是一个开端!”老屋颜团队说,他们还要持续努力,完成更大的梦想,您是否也喜欢老屋的古朴氛围?希望散播这些美好?且不妨动身一同探访老屋之美。◇

责任编辑:杜文卿

特色铁窗花展现老屋之美。(老屋颜团队提供)
特色铁窗花展现老屋之美。(老屋颜团队提供)
特色铁窗花展现老屋之美。(老屋颜团队提供)
澎湖老屋之二。(老屋颜团队提供)
澎湖老屋之一。(老屋颜团队提供)
新竹老屋。(老屋颜团队提供)
台东老屋。(老屋颜团队提供)
花莲老屋。(老屋颜团队提供)
“老屋颜”透过文创研发让老屋元素重生-海棠压花徽章。(老屋颜团队提供)
“老屋颜”透过文创设计让老屋元素重生-窗花纸胶带。(老屋颜团队提供)
“老屋颜”透过文创设计让老屋元素重生-窗花杯垫。(老屋颜团队提供)
“老屋颜”透过文创设计让老屋元素重生-窗花纸胶带。(老屋颜团队提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