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逸事:均得神髓

作者:郑重

作者以幽默诙谐的夸张手法,塑造了令人难以想像的大鱼形象,表达了自己严肃的生活原则。(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28
【字号】    
   标签: tags: ,

均得神髓

唐代书法家怀素和尚的狂草,继承了张旭的风格并有所发展。怀素小时候,为了练习书法,曾用芭蕉叶当纸。后来,他做了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刷上漆,在上面练字。写了擦,擦了写,竟把木盘和木板都写穿了;用过的废笔,堆得像个小丘,在上面盖了一层土,取名“笔塚”(埋笔的坟堆)。

晚年,怀素已名噪一时,但他还虚心向大书法家颜真卿求教。颜真卿问他有什么心得,怀素答道:“我观察夏天的云层,变幻无穷,像奇峰起伏,就时常取法于它。它那种舒展畅快的情景,就像展翅的鸟飞出森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看到开裂的墙壁的纹路,每一道都是那么地自然。”颜真卿说:“比起屋漏痕来怎么样?”他认为书法用笔应像屋漏的痕迹一样,既自然生动没有停顿的痕迹:又起伏动荡、时见顿挫。怀素听罢起立,握着颜真卿的手说:“啊!您得到了书法的神髓了。”

王维评画

大诗人、大画家王维,一次到朋友度敬休家,看见墙壁上挂着一幅《按乐图》,画的是一群乐工,正在聚精会神地演奏一支乐曲。王维精通音乐,他说:“这幅画,画的正是吹奏《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有人不信,就找乐队来表演这曲子。当演奏到第三叠第一拍时,用画对照,果然,吹奏者的姿势、动作、表情,都与画面,完全一样。

(以上均据清代《渊鉴类涵》)@*#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前,有个人从不精打细算,过年时缺柴少米,在门上贴副春联:“行节俭事,过淡泊年。”
  • 有一老农夫和儿子在田里翻土,恰好老天下起大雨,两人放下犁耙回家,路上,老人叫儿子属对:“迷濛雨至,难耕南亩之田。”这时正好有一客人路过,叫道:“泥泞途逢,谁作东家之主?”
  • 巧以四个地名,对四个山名,尤其以“镇”对“坐”,一词两性,词性活用,自然恰切。
  • 三国东吴有一位著名画家曹不兴,一次替吴帝孙权画屏风,不小心在画绢上溅落了一个小墨点,就索性在墨点上添了几笔。
  • 开庙门那天,顾恺之在潮水一般人群的喝采声中,完成了那神来的点睛之笔。大饱眼福的人们纷纷捐赠,数目超过百万钱。
  • 人们看高尚的事物和看贪邪的事物,在心所留下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 后来,人们就把智永所创造的这种练习毛笔字基本功的方法,叫做“永字八法”。
  • 梁武帝萧衍几次请他出来做官,他怕受拘束,就画了两条牛,挂在房里,一条牛在水边吃草,悠然自得;另一条牛嘴上带着金笼头,前面被人牵着笼头走,后面被人用鞭子赶。牛的样子,十分无奈。萧衍知后,懂得其意,就不来勉强他出来做官了。
  • 吴道子拒收钱,说:“听说将军善舞剑,请表演一下,让我看看您的英姿,这对于画画既有帮助,也可作为对我的酬劳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