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云雾苍松,重德安徽

人气 274

【大纪元2016年06月25日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原名黟山,因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成仙,故唐玄宗李隆基于天宝六年将“黟山”改为“黄山”。黄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而闻名于世,它们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相互交融、云雾袅绕且忘却凡尘之境,引得无数炎黄子孙为寻仙踪幻境都神往之。

黄山苍松之奇不仅表现在千奇百怪的造型上,而且还体现在苍松都扎根危岩峭壁,在石缝得以生存壮大,这是令人称奇之处。《列仙传》记载,周有邛疏,周时封史。能行气炼形。煮石髓而服之,由此可知石中也有生命之营养,这深刻展现了中国神传文化的超前与精深。现代科学也发现松树的根能分泌出一种酸性液体,能使岩石溶解,变成粉状样土壤,故苍松能在岩石上发展壮大,并以苍松美誉道德高尚且节操坚定之人。

同奇松密切相连的便是黄山的怪石,形状万千,给人以无穷遐想。在黄山的奇松怪石之间经常缠绕着变化莫测的云雾,许多飘忽不定的云雾构成了黄山独特的云海奇观,这给黄山频添了无数神韵。在中华神传文化中,很多记载都把云雾与神仙及仙踪密不可分,孙悟空能腾云驾雾,道家真人手拿拂尘端坐云端,四大菩萨总是行走于云雾之间,佛国世界和道家圣殿无不是云雾缭绕,光耀十方。

现代人对云雾经常与神佛相连的现象不理解,很多人因肉眼看不到神佛的世界而偏执的认为其不存在。现代科学发现地面水遇热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就形成了云雾,可见云雾是一种同空气一样比较微观的物质。中华五千年神传文化经常把云雾同神佛相联系实质就是在点化世人,神佛在更微观的物质世界之中。法轮大法创始人在《美国西部讲法》中明确的指出:“神是在极其微观的世界,但却是极其广阔的世界、广阔的空间”。可见神传文化中早就通过云雾对神佛的存在之所给出了明确的点化,只是由于世人智慧的局限无法理解其真正的内涵。正因如此,在中华文化中云雾一直象征了出尘、象征了超脱,更像征了仙境。

距黄山西北一百多公里便是九华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历代高僧辈出,从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樽不腐肉身,现有5樽不腐肉身可供世人观瞻。

在气候常年湿润的自然条件下,九华山高僧肉身不腐已成为现代生命科学不解之谜,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更警醒了当今的无神论者。就在世人对高僧肉身不腐和能烧出舍利子不解之时,《转法轮》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道出了这千古之谜的谜底,其实《转法轮》是一本真经,更是一本天书,他包罗万象能破一切之谜,真可谓读《转法轮》一遍此生无憾也!历代九华山的各种神迹也是有意留于当今世人,为点化世人所用,不知当今深受红魔毒害的中国人能感知到这数千年的良苦用心否?

黄山山脉所独具的信神礼佛,忘却凡尘之境,造就了历史上众多享誉盛名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和影响明清两朝至深的新安理学。新安理学因其奠基人程颢、程颐及朱熹祖籍均为新安郡(徽州)人而得名。从明清两朝把《四书章句集注》官定为必读的注本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就可以看出新安理学的重要程度。

无论新安理学讲述如何复杂和系统,其根本要义就“重德”二字,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和维护社会道德稳定是其理学之根本,这也是它备受明清两朝执政者推崇的根本原因。今人以“封建礼教束缚”来诟病新安理学,是不懂其理学的根本所致,更是对道德洪大内涵肤浅认识的必然结果。新安理学的出现有力地维护了明清数百年社会道德的稳定,这是新安理学对中华文明最大的贡献。

正是在理学的深刻影响下,徽州数百年涌现出众多重德守正的徽商。徽商是中华儒商的重要代表,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来指导经商,重德是徽商一个非常显着的特点,这也是明清两朝徽商成为中国第一商帮的根本原因。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戒欺”和“真不二价”便是徽商重德的真实写照,其开办的胡庆余堂免费送药,恩泽黎民,并赢得了“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美誉。

与徽州紧密相联的是安庆府,安庆府的潜山县素有“皖国古都、安徽之源”的美誉。

今安徽之名源于安庆、徽州二府的简称,以“皖”字泛指安徽。据《说文解字》解释:皖,右边从“完”,完美,德行高尚;左边从“白”,清白,两袖清风,廉洁。可见“皖”字本身就具有重德的深刻含义,不知今天的安徽人能否体会到“皖”字所蕴藏的悠长神韵与其中展现的神意。

从古至今,安徽之地均人才辈出并频频影响中华历史至深至远。亳州神医华佗,不求名利,不慕富贵,《后汉.华佗传》道:沛相陈圭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华佗看病不受症状表象所惑,他用药精简不滥用药物,对于病入膏肓的患者,华佗则不加针药,坦然相告。这一系列的行医准则深刻地说明了华佗行医重德,这或许是他千古流芳的重要原因。

北宋庐州包拯,廉洁公正、立官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敢于替百姓申不平之怨,故后世称其为“包青天”,包拯的铁面无私和守正重德一直被后世传颂。数百年后安徽凤阳又出了一个朱元璋,他的子孙开创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先例,也铸就了明朝276年神传文化的辉煌,明朝是继汉唐之后中华神传文化的又一个巅峰。

在明朝道教得以蓬勃的发展,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大明朝过程中得到了方士刘伯温、道家学者宋濂、张正常天师等人的指点帮助,朱元璋亲自为《道德经》作注。明成祖朱棣认为自己是真武大帝的化身,于永乐十年在武当山建成庞大的道教建筑群来供奉真武大帝。明英宗命邵以正组织编纂了《正统道藏》,赐颁天下道观。明宪宗任命道士李希安为礼部尚书。明孝宗好尚方术,广建斋醮,也任命道士崔志端为礼部尚书。

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时以奉道为首务,长年深居西苑斋醮祈禳,为其父母和自己加封道号。因其把写好青词作为提拔官员的标准,故夏言、严嵩、徐阶等人被称为“青词宰相”。明神宗朱翊钧深受道家黄老学说和世宗潜心修道的影响,深居宫中28年不上朝,故称神宗。

正因为明朝历任执政者均敬天信神,所以整个大明王朝采药炼丹、重德修行十分普遍。

明朝的三大奇书《水浒传》、《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都具有浓厚的道教神学色彩。一大批以鬼怪神仙为题材的“神魔小说”在明代大量涌现,异彩纷呈,包括《封神演义》、《上洞八仙传》、《南游记》、《飞剑记》等。更有一大批以道教神仙人物为题材的戏曲作品面世,道教音乐直接影响了明代戏曲的唱腔。

不仅如此,明朝道教的教理教义、神仙信仰、科仪方术等也深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玉帝、太上老君、真武大地、财神、土地、福禄寿三星等道教各神,在民间被广泛祀奉;道教尊道重德随着《感应篇》、《功过格》、《觉世经》等劝善书在整个明朝社会各阶层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供奉道教神仙的道观庙堂星罗棋布于城镇街巷、乡村小镇。这一切足以说明了神传文化在明朝的辉煌历史。这辉煌历史的重要缔造者正是安徽凤阳朱元璋及其子孙,所以重德安徽在明朝最高执政者的坚定信仰下得以顺利实现。

浮丘处处留丹灶,黄帝层层隐玉书,黄山能享誉四海不仅是因为它拥有的奇松怪石与云海,更是因为其具有的独特神韵,是神的感召力唤起了炎黄子孙对黄帝登仙之地黄山的无限向往。云雾苍松,象征着神界的圣洁;重德是人修炼成神的必备条件,也是上苍对安徽之地的一手安排,或许是因为重德才成就了安徽历史中的一切。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中华文化是一种神传文化”
“神韵极好地表现了神传文化”
神韵佛蒙特州首演爆满 神传文化感动人心
川人:迷中不知身是客,神传文化有谜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