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三君子皆行正义

作者:陆义

(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799
【字号】    
   标签: tags: , ,

司马迁的《史记·伍子胥列传》中,记载有这样一个实事:

纪元前506年,伍子胥引导吴兵破楚,为报父仇,掘开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解恨。伍子胥的好友申包胥认为以臣仇君,掘塚鞭尸太过分了,批评伍子胥为违犯天道,身必遭殃。伍子胥也毫不示弱,回答申包胥说:“就算是倒行逆施,我也要干到底。”这里表现了伍子胥父仇不共戴天,决意痛快雪耻的坚强意志。

当初,伍子胥逃离楚国时,与申包胥有一番对话。申包胥问伍子胥说:“你真要报君仇?”伍子胥说:“我一定要灭掉楚国。”

申包胥说:“你好好干吧,你有本领灭掉楚国,我就有本领恢复楚国。”

后来,伍子胥果然依靠吴兵破了楚国。申包胥就到秦国去讨救兵。他对秦哀公说:“吴国就像贪婪的大猪、长蛇,专要欺负大国,先拿楚国开刀。我们的楚王丢了国家,逃亡在草丛之中,派我这个下臣来向君王报告急难。希望君王出兵,可以与吴国一起瓜分楚国,也可独吞楚国,如果君王是保护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事奉君王。”秦哀公派人拒绝了申包胥,十分婉转地说:“寡人知道了,请你到宾馆去休息,我们商量以后答复你。”

申包胥说:“我的国君落难住在草丛之中,下臣哪敢到安逸的地方享福?”说完就靠着院墙站立号哭,日夜哭声不断。七天不喝一口水,眼泪流干了,都流出血了。

秦哀公得知此情,被申包胥爱国爱君讲义气的精神所打动,说:“楚王有这样好的忠臣,楚国不该灭亡。”于是,秦哀公唱起《诗经》里的《无衣》这首诗歌,歌词说: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回环往复共有三章,末句:“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秦哀公用唱歌的方式,表达了秦人在国际事务中主持正义,愿为楚国的坚强后盾!

第二年,申包胥借秦兵赶走了吴人,恢复了楚国。

伍子胥与申包胥,这对好朋友,一个尽孝为父,一个尽忠为国,两人坚毅追求,实践了各自的诺言,展示了各自人生的光辉。两人的行事,立场不同,用意相反,但两人的精神,实践誓言,展示刚义,却是相同的,都是好样的男子汉。伍子胥和申包胥两人都是赢家。再说秦哀公,他被申包胥爱国爱君、讲义气的精神所打动,在国际事务中主持正义,愿为楚国的坚强后盾,也是正义之举!

笔者在少年时代,私塾老师讲:“春秋多义士!后世读者,应学义正心,不得徒诵文句而已!”

正是:
古代多义士,各自尽仁勇;凛烈标高洁,千载浩寰中!@#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昭襄王用了范睢这个能人,终于使自己转危为安,使国力日益强大,使外交日益顺达。秦国按照范睢“远交近攻”的计策,果然瓦解了六国的联盟,使“天下来宾”,为秦国后来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 冯唐当时只是一个小郎官,但他有高度的爱国热情,敢于向汉文帝进谏,汉文帝则虚心纳谏,于是中国历史上就留下了冯唐论将、文帝赦魏尚的故事。
  • 学术界认为,汉武帝盐铁官营是英明的决定,不仅促使农民使用大型的犁用以取代耜之类落后的木器、石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最重要的是铁兵器产量激增,并最终取代铜兵器,中国文明的历史从此揭开新一页。
  • 蹴鞠图,画像石
    最早的足球运动来自中国,起源于齐国临淄,古代叫做“蹴鞠”
  • 李离深深地向曾经办案五载的衙门,望了一眼,头也不回地大踏步向朝廷走去。
  •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笔者认为这一章的诗句用白话翻译出来会破坏她的意境。千百年来,古人对美女描写的诗篇有很多,能超越这一章诗句的却很少见。这一章的每一句都押韵,不仅读起来句句优美,而且每一句都令人遐想连翩,
  • “大历史观”这并不是一个宣传的口号,而是我们试图从整体上看待五千年的历史,并探索和发现贯穿于这五千年历史中的密码。
  • 有德行的人会努力实践勤俭节约,它是一种美好的品行,自古就为圣贤所尊崇;奢侈挥霍无度,会招致德损家败。正所谓“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唐太宗极为重视文字记载华夏舞台朝朝代代历史在铸就人类思想工程中之作用,亲令修成《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晋书》六部史书,占清乾隆皇帝所定二十四部正史四分之一。在六部史书的修撰过程中完成一系列正本清源的工程,如史料选取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史类书籍,包括佛道修炼,特异神迹等,以呈现其朝代赋予之特色。
  • 华人首位书画鉴定博士叶国新教授,致力于艺术鉴定研究超过20年。8岁开始学习书法,12岁就开了个人画展,学生时期更展现出对书法与画作技巧的高度掌握力及天分,首创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系展与毕业展国画及书法双料榜首的先例。叶国新为何从一个未来有无限发展可能的艺术新秀,转而投身艺术鉴定领域?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