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赏析:〈凯风〉

作者:明珠

诗经赏析(小玉/大纪元制图)

font print 人气: 16789
【字号】    
   标签: tags: , ,

《诗经.国风.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𪾢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释:

1.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凯风,南风。夏季一般是吹南风或东南风。古人认为南风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毛传》:“南风谓之凯风。乐夏之长养(植物以能得到整个夏天南风的滋养而快乐),棘,难长养者。”棘,音集;丛生的酸枣树,这种小树很难长大,夏天因为有南风,所以是它的生长期。《说文》:“棘,小枣丛生者。”棘心,棘木之心。朱熹《诗经集传》:“棘,小木,丛生,多刺难长,而心又其稚弱……以凯风比母,棘心比子之幼时。”

这两句的大意:(夏天)凯风从南边吹来,它吹在棘木上并滋养着小树心。言外之意,用凯风比喻母亲,用棘心比喻孩子,母亲生养孩子多不容易啊!

2.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夭夭,形容树木枝叶茂盛,枝干壮实。与《诗经.桃夭》:“桃之夭夭”意思相同。棘心夭夭,是说棘木长大了。母氏,先秦时期官宦之家孩子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劬,音渠;劳累。《说文》:“劬,劳也。”劬劳,辛苦劳累。这两句的大意是:我们就如棘木之心那样渐渐长大了,可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辛苦劳累。

3.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薪,音新;柴草。古代烧火做饭用的干柴及干草称为“薪”。棘薪,棘木的薪柴,因棘木是小树木,所以它成材后也只能做烧火做饭的木柴。因此“棘薪”比喻母亲把我们这几个儿子养育长大后,儿子没有成为栋梁之材,反而成了庶人。因为先秦时期只有庶人才负薪[1],官宦之家所用的柴草则是向庶人购买或以物易物。

圣,睿,《尚书.洪范》:“睿作圣(思虑通达就能圣明)”圣善,贤惠善良。令,《说文》:“令,发号也。”在古人的观念中,只有大德之士才能当大官,才能发出号令。
令人,借指品德美好的人。

这四句的大意:(夏天)凯风从南边吹来,棘木也成长为薪柴;母亲是那么的贤惠和善良,可是我们这七个孩子却不能成为品德美好的人。(言外之意:薪柴只能当柴火用,不能成为栋梁之材,辜负了凯风的滋养。以之借喻,我们这七个儿子由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长大,却没有一个成为品德美好的人,辜负了母亲的期望。)

4.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爰,音袁;在本诗中既是语气助词又有“迁徙”或“途经”的意思,与《诗经.击鼓》:“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意思相同。寒泉,本诗指清洌(清澄而寒冷)的井水,出自《易经.井》:“井洌寒泉,食。”浚,卫邑,在今河南省濮阳县一带。

这四句大意:(我们来到浚这个地方)那里有井水,(夏天)清洌的井水滋润着浚城的民众。母亲啊!您含辛茹苦地将我们七个孩子培养成人。(言外之意:我们七个儿子却不能如寒泉水那样的回报于母亲。)

5. 𪾢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𪾢睆,音现缓;美丽的样子或借指和颜悦色貌。黄鸟,黄莺、黄鹂鸟。载,本意为乘载,声音依托于空气而传播,因此本诗引申为传播、传唱。这四句的大意为:黄鹂鸟不仅美丽悦人,它的叫声也让人感到舒服。可是我们这七个儿子却不能和颜悦色的孝顺母亲,让母亲悲伤的心情得以宽慰。

赏析:这首诗说的是慈母文芈和她七位儿子的故事。此事发生在公元前643年(鲁僖公十七年)。孟夏四月,七位孝子从齐国国都临淄出发,徒步五千多里[2],历经半年,送母亲文芈回归楚国。七位孝子后来都成为楚国的上大夫,《左传》及《史记》破例记载了这个结局,因为〈凯风〉是他们写的,而且文芈及七位孝子的故事在当时可谓家喻户晓。孟子在〈告子章句下〉特地讲解了此诗的部分内涵。只是因为文芈当时的地位很低,所以正史中并无记载此故事的前因后果。由于一些原因,这个背景故事没有流传下来。

此故事感人至深,又发人深省。要正确理解本诗的内涵,必须知道本诗的背景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公子小白)即位后的第五年(公元前681年),娶周釐王的女儿王姬为正妻。因为齐桓公有管仲、鲍叔牙等人辅佐,所以开始在诸侯中称霸。楚国的国君楚文王事先得知消息,为了与齐国结盟,通过运作,成功地将自己的嫡生女儿文芈作为王姬的陪嫁(右媵)跟王姬一起嫁给齐桓公。

文芈是一位美丽、端庄、贤惠的女子。王姬没有生孩子,而文芈却连生了几个儿子,所以在婚后的十年间,文芈很得齐桓公的宠爱。可是文芈却不敢恃宠而骄,对王姬的礼数不敢或缺,不敢做任何逾越之事;并尽心尽力的养育孩子,对孩子从小就严加管教,孩子们也都很懂事守礼。

齐桓公上位十几年以后,开始确立了在诸侯中霸主的地位,同时也助长了他自己骄傲的性格及色欲方面的执著。本来,依照周礼的规定,“诸侯壹聘九女,诸侯不再娶。(《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这是说诸侯国君在正常情况下有嫡夫人一名,世妇两名(相当于卿这一级官员的待遇,以左右媵充当),妻两名(相当于大夫这一级的待遇,以嫡夫人陪嫁的侄娣充当。)妾四名(相当于士官的待遇)。除此之外不能再娶,《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不管是天子还是诸侯国君,一生只能有一位正妻(王后或夫人),只能与一位女子举行成婚礼并“同牢而食,合巹而酳。”这是在上天的见证下夫妻双方相濡以沫的承诺,夫妻双方哪一方违背了这个承诺,就算是在造业,而且有可能会遗祸子孙。

在这种情况下,齐桓公应该依照周礼的规定立右媵之子为太子,也就是立文芈的长子为太子,并将他送到王都大学读书,那里是培养周朝各级官员的摇篮。西周时期,从天子到大部分的诸侯国君都从那里毕业出来;诸侯国的下大夫及以上官员的嫡长子也都可以到王都大学读书;管仲、鲍叔牙都是从王都大学毕业出来的。周礼中的部分传承就留在王都大学,那里的教师官员会根据学生的身份因人施教。齐桓公原来就不是齐僖公的嫡生儿子,所以他连上王都大学的资格都没有(周礼的详细规定请参考〈江有汜〉的赏析)。

齐桓公不仅不立文芈之子为太子,还以文芈跟王姬不同姓为借口[3],不承认文芈的地位是右媵(相当于世妇)。以无嫡子为借口娶了徐国国君的女儿徐嬴为二夫人(同样有陪嫁),并与徐嬴也举行“同牢而食,合巹而酳”的成婚仪式,这是严重违背周礼相关规定的行为。可是,徐嬴还是不会生孩子,齐桓公还不悟,过了几年又娶了三夫人蔡姬(蔡国国君的女儿,同样有陪嫁),而蔡姬还是不会生孩子。《左传》及《史记》都记载了齐桓公违反周礼规定的事情[4]。

即使这样,齐桓公还是不满足,又给了六个自己宠爱的女子如(同)夫人的待遇。而文芈的地位却每况愈下,特别是王姬去世后,文芈从原来的世妇待遇,一直下降到妾室。文芈所生的七个孩子的地位也因为母亲地位的下降而相应降低,大儿子原来在国都中当上大夫,后来被贬为到六乡去当士官,因为母亲地位降低了的缘故。即使这样,文芈都任劳任怨,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跟其他人争权夺利,更不允许他们在家庭内外跟人说任何抱怨的话。

古代诸侯国君的妾也是很辛苦的,每年的季春三月开始要跟夫人到桑田劳作,养蚕吐丝,染丝及织布制衣,不仅要做分内的活,而且当夫人身体不好时,夫人的活也是文芈帮忙做(因为一些周礼中精华的传承,比如夫人专用的织布制衣设备,一般人根本不允许看,也不懂得如何配合口诀使用。)文芈回来还要教养孩子,所以是相当辛苦的。

事情就发生在公元前643年的季春三月,文芈的第七个孩子已经十岁了,依照周礼的规定,周朝时期的孩子到十岁就要去小学读书并在学校寄宿,每月的朔望之日可以回家省亲。而诸侯国君的所有儿子都可以在国都小学及大学读书,但在初次报名时必须得有诸侯内府的印信为证。原来此印信为嫡夫人王姬掌管,王姬没有妒嫉心,文芈又对王姬很尊敬,因此王姬跟文芈的关系挺好。王姬去世后一应事务都由徐嬴夫人掌管。(当时三夫人蔡姬已经因为一件玩笑的事情被齐桓公赶回娘家,而蔡国国君一怒之下将蔡姬改嫁与他人,让齐桓公戴上绿帽子。详情请参看《史记.齐太公世家》)

每年的仲春二月是开学的日子,文芈本来没觉得会有麻烦,所以提前几天去徐嬴夫人的住处讨印信,结果连门都没得入,下人直接告诉文芈说徐嬴夫人不见她。而回来后的几天,孩子看到其他的小伙伴都去上学了,就哭着要母亲让他去上学。文芈又去了徐嬴夫人住处几次,依然没有见到徐嬴。就这样拖到三月初,孩子每天吃完饭也不说话,就对着天空发呆。文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文芈的其他六个儿子有四个已经在齐国为官,有两个在国都大学读书。眼看第二天就是要去桑田劳作的日子,文芈为了徐嬴考虑,不想把事情公开化,因为如果当着家族所有妇女及记事女官的面跟徐嬴讨印信,徐嬴夫人肯定会被所有的人认为做错事了,这事情会被记录下来。文芈的孩子再怎么说也是齐桓公的儿子,像齐国那样的大国,齐桓公就如同姜姓这个大家族的族长,家族还有宗老,家臣,家将,家丁等,这些人的孩子都可以去上学。其实,文芈如果心地不是那么善良,直接到家族宗老那去反映此事,把事情闹大,徐嬴夫人也很难下台。或者文芈如果沉得着住气,到傍晚时徐嬴也要派人把印信送来。

文芈不想把事情拖到第二天,抱着一颗为他人考虑的善心,又去找了徐嬴一次,而这一次徐嬴终于见了文芈。徐嬴自己不会生孩子,而文芈一个地位低下的妾,却给齐桓公生了七个儿子,所以见到文芈就有气。以前王姬在的时候,徐嬴拿文芈没办法。现在终于逮着机会了,所以徐嬴夫人就狠狠的数落文芈,而且是当着很多下人的面,徐嬴一直教训了文芈一个多时辰,眼看太阳快要下山了,文芈不敢吭声,但心里越来越急,以为徐嬴夫人不肯给印信,在徐嬴夫人说话停顿的时候,忘记了行礼,低头轻声地说了一句话:“求夫人给个印信吧。”

这句话一出口,就坏事了,因为文芈犯非礼了。根据周礼的规定,父母亲或长辈、家族中地位高的人,在跟子女、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训话时,地位低的人绝对不能插嘴,更不允许争辩,必须垂手恭听,在长辈示意可以说话时,还必须先行礼再说话,而且说话时也要先诚心感谢长辈对自己的教训,即使被长辈误解,也不允许与长辈或地位高的人争辩。在朝廷中也是如此,天子或诸侯国君说话时,臣子不能插话,轮到大臣说话时,必须由地位高的人先说,地位相同则由年长的人先说话,说话前都要先行礼。在那种年代,即使是庶人,在正式场合都会先行礼再说话。

当时徐嬴夫人就让人将文芈身上的穿戴全部除去,换上庶人妇女的衣物,关在一间小屋中。让宫中的女官来核实此事,不说原因,只说文芈顶撞夫人,犯非礼。女官来找文芈核实时,文芈也不敢解释什么,只是哭着认错。

第二天,齐桓公就下令将文芈和她的七个孩子贬为庶人,并让文芈带着七个孩子回楚国,而且是净身出户,除了随身庶人的衣物外,超过庶人穿戴及使用的东西全部不能带走。可怜的文芈与她的七个孩子,骤然遭到如此重大的变故,恍恍惚惚地走出国都,文芈就走不动了。几个年龄大的孩子一起动手给文芈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步辇,抬着文芈,牵着小七,离开了齐国。由于当时鲁国与齐国交恶,七个孩子毕竟是齐桓公的儿子,担心被鲁国的人扣押。所以他们不敢途经鲁国,而选择途经卫国的路线。〈凯风〉这首诗就是他们到达卫国的浚邑时(孟夏四月)七个孩子创作的,并以此诗来宽慰母亲悲伤的心情。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夏天)凯风从南边吹来,它吹在棘木上并滋养着小树心。我们就如棘木之心那样渐渐长大了,可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辛苦劳累。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夏天)凯风从南边吹来,棘木也成长为薪柴;母亲是那么的贤惠和善良,可是我们这七个孩子却不能成为品德美好的人。(言外之意:薪柴只能当柴火用,不能成为栋梁之材,辜负了凯风的滋养。以之借喻,我们这七个儿子由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长大,却没有一个成为品德美好的人,辜负了母亲的期望。其实这七位孩子都很好,特别是已经在外为官的四个大的儿子,品德并无缺失。)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浚邑这里有井水,(夏天)清洌的井水滋润着浚城的民众。母亲啊!您含辛茹苦地将我们七个孩子培养长大。(言外之意:因为寒泉水在夏天能给人解渴及清凉,而我们这七个儿子却不能如寒泉水那样的回报于母亲。)

如果没有这场变故,这七个孝子毕竟是齐桓公的儿子,即使不能当国君的继承人,将来也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前途,只要他们不去争夺诸侯国君的位置,他们个人事业上的起点比一般卿大夫的孩子要高。可是却因为母亲文芈的一点小过错,都被贬为庶人,与母亲一起被赶出齐国。可是从这三章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文芈的七个孩子没有一点埋怨母亲的意思,不仅没有埋怨母亲,还主动找自己的原因,并用这种方法来宽慰母亲的心。

《孟子.告子章句下》有这样的一段对白:

曰:“〈凯风〉何以不怨?”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这段对白的大意是,公孙丑问孟子说:“〈凯风〉这首诗为什么没有一点儿埋怨的情绪?”孟子回答说:“〈凯风〉这首诗的创作原因是母亲犯了点小过失;母亲有点小过失就埋怨,那是不能受一点刺激,不能受一点刺激就埋怨父母,也是不孝的行为。孔子说:‘舜帝是一位大孝子,舜帝到五十岁了,还像孩子那样的眷恋自己的父母。’”

孟子对〈凯风〉的这一段释义,其实有很深的内涵。通过笔者前面所讲述的故事我们也知道,文芈确实是犯了点小过失,可是暂时看来,却造成了七个孩子的前程都被毁了。在这种情况下,孟子却说如果当子女的这点小刺激都不能承受,那就是不孝。

赏析到这里,我们不妨扪心自问的想一想,假设今天我们本来是做了一件好事,但父母亲误会了,把我们狠狠地教训了一顿,我们是否能禁受得了这个小刺激?不仅不跟父母亲争辩,还要反过来检讨自己的过失呢?

现代人对自己的前程都看得很重,假设今天父母亲因为帮自己填高考自愿出现一点小失误,造成自己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您会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或者是因为父母亲的小失误,造成自己在生意上要亏一大笔钱的时候,您又会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孟子认为这只是一点小刺激而已,古代的七位孝子在自己个人前程渺茫的时候(到楚国之前他们都不知道楚成王会如何处理文芈的事情),不仅不埋怨母亲,还反过来检讨自己的过错,实在是令人敬佩。笔者不敢说别人如何,但觉得在孝道方面,自己与古人比相差甚远,惭愧啊!

𪾢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黄鹂鸟不仅美丽悦人,它的叫声也让人感到舒服。可是我们这七个儿子却不能和颜悦色的孝顺母亲,让母亲悲伤的心情得以宽慰。

古人在事奉父母亲时,不仅态度要恭敬,声音也要恭敬。《论语.为政第二》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这是说,子夏问孝道,孔子回答:“子女在父母面前总是保持愉悦的容颜及声色,这是最难的。”

本诗的第四章用“𪾢睆黄鸟,载好其音”来比喻及说明孝顺父母须和颜悦色的道理。

结语:〈凯风〉这首诗通过讲述七位孝子在遭受重大变故时,写诗安慰母亲的故事,给了后人在孝顺父母亲方面有很好的参照事例可依循。古人云:一饮一啄,莫非前定[5]。

文芈及七位孝子的故事,在当时感动了很多人,在他们走到蔡国及楚国边境的时候,楚成王已经派人在那里迎接文芈(楚成王的姐姐),并宣布封文芈为世妇,她的四位已经成年的儿子被封为楚国的上大夫,另外三位还在读书的孩子都让他们在楚国的大学及小学继续学习。之所以不封文芈为夫人,是因为不想让文芈背负违背父亲遗命及逾越王姬的罪名;因为当年文芈是给王姬当陪嫁的右媵,这也是楚成王的父亲楚文王之前定下的事情。十年后(公元前633年),文芈的另外三个儿子也相继学业有成,都被任命为楚国的上大夫,《左传》及《史记》也都破例记载了这件事情[6]。

在齐桓公将文芈及七位孝子贬为庶人并赶出齐国的同年十月份(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齐桓公有十三个儿子,均为庶出。赶走了七个孝子,还有六个儿子。除了公子雍年纪还小之外,其他五个儿子为了争夺国君的位置纠结各自的势力,在齐桓公生病的时候就大打出手,也没想到要给他们的父亲齐桓公收尸入殓,以至于齐桓公的尸体在屋里整整停放了六十七天,尸体上的蛆虫都爬出门外。十二月乙亥日,姜无诡即位,才装棺并向各国报丧。辛巳日夜晚,才将尸体穿衣入殓,停柩于堂[7]。而在之后的十多年间,齐国国君的位置数易其人,均为齐桓公的儿子自相残杀造成的。

笔者不想评论齐桓公违背周礼的规定连娶三位夫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更不想评论他赶走文芈和七位孝子这些事情的对与错;其实,历史就像是一盘盘的电影胶片,把对与错都记录在每一个人的结局之中了。

[附注1]《礼记.曲礼下》:“问庶人之子:长,曰能负薪矣;幼,曰未能负薪也。” 这是说,若有人问庶人之子的年龄,如果已经长大(约十五岁以上),就回答说:“能背柴草了”若其年幼,就回答说:“还不能背柴草。”先秦时期,庶人子弟才负薪。

[附注2]从山东的临淄到楚国的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县一带)。现今的直线距离约一千三百多公里。一公里大约为周朝时期的3里。考虑周朝时期的道路与现今的不同,并结合当时文芈等人实际走的路线,所以笔者估计大约走了五千多里(周朝时期的里)路。实际路线是先途经卫国,再经过宋国、陈国、蔡国,然后到达楚国。

[附注3]摘自〈硕人〉赏析:依照当时各诸侯国的联姻约定:“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这是说,比如卫庄公娶齐国的女子庄姜为正妻(嫡夫人),与齐国同姓的诸侯国中愿意加入联姻的,由另外两国各送一名贵族女子(一般均为国君的同姓至亲)给卫庄公做滕(分别为左媵及右媵),而且庄姜还要有同胞妹妹(古代称娣或女弟)或同胞长兄的嫡生女儿(侄或侄女)至少一名做陪嫁(以侄娣从)。除此之外的随嫁女子都没资格称为陪嫁。周礼还规定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立继承人:“礼,嫡夫人无子立右媵(之子);右媵无子立左媵;左媵无子立嫡侄娣。(摘自汉.何休《公羊传》注疏)”

齐桓公娶王姬时,因为王姬是天子的女儿,属于下嫁,所以左右媵不一定要出自姬姓诸侯国的国家,侄娣更不用是嫡生的。左右媵的人选只要看当时各方势力的运作即可,最好是得到朝廷三公之一的推荐,楚文王就是采用了这个方法。

齐桓公在刚娶王姬和文芈的前十年,还是承认文芈右媵的地位的。等到他须要再娶时,就反悔了。

[附注4]《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无子。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

[附注5]出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及〈第三十九回〉,大意是:人能够吃一口食物,喝一口水,难道不是上天在之前就定好的吗?

[附注6]《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桓公之子七人,为七大夫于楚。”《史记.楚世家第十》:“齐桓公七子皆奔楚,楚尽以为上大夫。”

[附注7]《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十二月乙亥,无诡立,乃棺赴。辛巳夜,敛殡。”@*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笔者发现,〈殷其靁〉不仅是一首励志的诗篇,它还是一首预言诗。本诗以雷动于南山之阳起兴,预示了什么呢?《易经.豫》:“雷出地奋,豫。”根据《说文》的注解,“豫”的本义为“大象(大道)”所以,《易经》的这句话大意是:“天雷响而大地震动,大道(开传)。”
  • 〈甘棠〉这首诗篇及其典故经常被古人运用于文学创作中,或者是赞美古代的某个官员能够施行仁政并造福一方百姓,或者是劝人为官应如召伯之所为。
  •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 〈羔羊〉这首诗篇通过讲述诸侯国卿大夫等官员穿着羔裘及自公退食的事情,来展现古代一些品德高尚的官员,节俭正直,不结党营私;心怀感恩,敬奉自己的父母及天地神明;死义生礼,如羔羊的特性。
  • “摽有梅”的本义就是“落梅(子)”,题目为什么不用“摽梅”,中间为什么要加一个“有”字呢?“有梅”其实是“有媒”的谐音。
  • 朦胧的小星星随着圆月的西沉已经渐渐隐去,天空中只见参星和昴星横于中天。军队的官兵背负着棉被及衣服等行李,敬慎而迅疾地赶了一夜的路。每个人的天命均不相同。
  • 由于儒家修炼体系中认为,人是从天上美好的世界中掉到常人这个苦海中来的,必须经过修炼才能返回天上的家园,因此把这个修炼过程称为“归”。由于学校四周环水,因此〈江有汜〉才以沿长江行舟东去来借喻大学的学习或修炼的过程。
  • 用一颗“独茧”来缫丝,抽出来的丝最均匀,每一缕丝都是一样的粗细,一样的强度;这样合股织成的纶线的强度及韧性最好,钓鱼才能钓得多。以此来借喻王姬和姜得的婚姻好合(如丝合成纶)、德行及容貌般配;他们组成的家庭会兴旺发达,他们将来治理的诸侯国会国泰民安。
  • 在那些葭草初生的春季,(天子田猎时)对五只野猪只射出一发箭矢。言外之意:天子仁慈,有好生之德,田猎时不忍心把所有野兽都杀了。
  •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用柏木做的小舟在水中漂浮,(而且)它随波逐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