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逸事:点睛之笔

作者:郑重

作者以幽默诙谐的夸张手法,塑造了令人难以想像的大鱼形象,表达了自己严肃的生活原则。(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75
【字号】    
   标签: tags: , ,

点睛之笔

晋安帝义熙年间,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城郊落成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瓦官寺。和尚向京城中的达富贵人、善男信女募捐。著名画家顾恺之在化缘簿上写了“认捐百万钱。”和尚以为他在吹牛,让他把数目涂掉。顾恺之说:“我向来言必信,行必果,不会少分文。你们在庙里替我找个住处,再替我找一块空墙壁,我要作画。”

顾恺之在壁前,忙了一个月,画成了一幅菩萨人物像,但其中的主像维摩诘像有眼无珠。顾恺之对和尚说:“这点睛之笔,我要等开庙门那天来作,到时请你们向那些看我作画的人募钱好了。”

开庙门那天,顾恺之在潮水一般人群的喝采声中,完成了那神来的点睛之笔。大饱眼福的人们纷纷捐赠,数目超过百万钱。

智救灾民

传说,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做右军将军时,琅琊郡一带连年大旱,颗粒无收,穷人把草根树皮都吃光了,贪官豪绅们却见死不救。王羲之于是写了一道奏章,骑上快马,不分昼夜地直奔京城。皇帝接过奏章,不管上面什么内容,却全神贯注地欣赏起王羲之的书法来。特别是奏章的“放粮”二字,飘如浮云,矫若游龙。皇帝边看边称赞:“放粮——好,好,好!”话音刚落,只听王羲之在下面高声应道:“谢主隆恩!臣今日就去琅琊放粮。”等皇上明白过来,已是泼水难收了。只好将错就错,任王羲之为放粮的钦差。王羲之当天就打着“奉旨放粮”的大旗,急急赶回琅琊郡放粮了!@*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慈禧的尊号达十六个字,称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她死后,有人写联嘲讽她。 上联说:“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 下联说:“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
  • 有一个贪官,写了一副门联:“眼前皆赤子,头上有青天。”自夸门联写得好,扬言谁能改动一字,以重金相谢。
  • 不久,这位贪官病死。有人作联曰:“早死一时天有眼;再留三日地无皮。”
  • 后来,书生下船,走到了长沙城南的天心阁,登上城楼,他见碧空中,一群鸽子,时飞时落,忽然闪出灵感,连忙回去找到老艄公,对出下联:“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不飞。”
  • 为了方便记日,有位画家便画一幅梅枝图,八十一朵梅花都画成“空心”。自冬至起,他就逐日用朱砂笔染其一朵,等梅花全部染红后,也就冬尽春来了。因此称之为“九九消寒图”。
  • 毕文简担任郡府从事,闻知他的才名又听说他家以磨面为生,就叫他以磨为题作一副对联。王禹偁不假思索,随口吟道:但取心中正;无愁眼下迟。
  • 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出口不凡。朱熹感到惊奇,说“这孩子长大,前途当不可限量!”
  • 此对中的“星”、“薪”、“心”,音同义别,下联也必须对等,才能符合要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