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汉武大帝(6)

【文史】汉武帝反击匈奴 卫青初露头角

汉武帝反击匈奴 彪炳千古(上)
作者:刘晓

汉武帝破格提拔无实战经验的卫青,在公元前129年的战役中大败匈奴。(大纪元合成图)

font print 人气: 2263
【字号】    
   标签: tags: , , ,

汉武帝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历史公认的汉武帝彪炳千古的一大功绩就是击退了盘踞在北方、时常侵扰汉朝百姓的匈奴,使北部边郡得以安定。其谥号“武”字,正彰显了其辉煌的“武功”。

匈奴之祸与汉初政策

秦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匈奴一度为大将军蒙恬击败,逃往漠北,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灭亡后,匈奴趁楚汉相争之际,再度崛起,并重新控制了中国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的广大地区。汉王朝建立后,匈奴“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攻城屠邑,殴略畜产”“杀吏卒,大寇盗”,给汉政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安定北方,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北征,但以失败告终,自己也差点丧命。此后,汉政权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出嫁公主,赠送丝绸、粮食等物品,以减少匈奴的侵扰。在军事上也是消极防御。在强调无为而治的文帝和景帝时期,上述政策得以持续,但这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匈奴仍然常常侵扰汉朝北部边疆,杀人越货。

不过,和亲政策也给了汉王朝修养生息的机会。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呈现出一片富庶丰足的景象,国库充盈,百姓生活富足,这为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打造精锐骑兵

汉武帝在即位前,就不断听闻匈奴暴行,即位后,他一直做攻打匈奴的准备。军事上,汉武帝改革兵制,加强了骑兵的发展。以往西汉王朝的兵种主要有车兵、步兵、弓弩兵、骑兵、水师等,但威胁汉朝的匈奴则多是骑兵。汉武帝意识到,若想打败匈奴,必须是骑兵对骑兵,而汉朝的骑兵必须战马优良、骑士勇猛、武器精锐、训练有素、统帅杰出。

这些汉武帝都一一做到了。他首先将官养苑马扩充到45万匹,同时选拔忠诚勇敢、武艺高超、擅长骑射的勇士,组成两支精锐的侍卫军,一曰“期门郎”,一曰“羽林骑”,使中国历史上“天子始有亲军”。

汉武帝还大力扩充京城常备军——“北军”的力量,创设“八校尉”(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中垒),其中一半都是骑兵。为了让骑兵拥有精良的武器,他下令皇家兵器库(“武库”)大批量生产铁剑、铁刀、铁矛、铁戟、铁甲和弓弩,其中汉军骑兵最流行的兵器就是劲弩、长戟和战刀。

劲弩即“铜弩机”,和秦弩一样,也是威力巨大的远射兵器。有种叫“大黄”的劲弩甚牛,历史上有名的 “飞将军”李广曾使用它射倒好几个匈奴将领。长戟,则是汉军士兵手中最主要的长兵器。

一支威猛雄壮的骑兵军团被汉武帝打造出来,而这一点奠定了汉武帝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

蓄势待发的汉武帝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发动对匈奴的反击。

卫青初露锋芒

公元前133年,三十万汉军埋伏在马邑 一带,企图引诱匈奴单于入侵,一举歼灭。但计谋被单于识破,未等汉军合围就撤走了。从此匈奴更加剧了侵扰,汉朝北部从今陕西北部至辽宁西部一线无不受到骚扰掳掠。汉武帝选择了隐忍不发,积极备战。

时隔四年后,即公元前129年,匈奴再度大举侵扰汉朝,一直深入到今天河北张家口一带,他们一路烧杀抢掠,汉朝百姓苦不堪言。一封封十万火急的奏章被送到汉武帝手中。龙颜大怒的汉武帝对身边的近侍大吼道:“朕正准备讨伐匈奴,他们竟自己找上门了!”

汉武帝随即召见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任命他们为出征匈奴的将军,并申明此次的战略意图,即采取分兵突袭策略,在边境要塞教训匈奴人,让他们领教大汉的军威,但不要深入敌境,等做好充分准备后再给予重击。四位将军各领一万人马赶赴边境。

这四位将军中卫青和公孙敖都是破格提拔的,此前并无实战经验。卫青曾是平阳公主家的骑奴,其姐姐卫子夫为汉武帝宠幸,后被立为皇后。但汉武帝并非是因此而提拔卫青的,而是因为他精于骑射,为人谦虚谨慎,行事果敢。公孙敖最初是汉武帝的骑郎,因救下被当时的皇后陷害而要被处死的卫青,而得到汉武帝的重用。

对于汉武帝任用两个新人,百官多有质疑。汉武帝则认为卫青此役取得的战果不会比名将李广差。果不其然,卫青出发后,不拘泥于预定的方案,直捣匈奴人每年祭祀祖先、鬼神的政治文化中心龙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带),俘虏了七百名措手不及的匈奴人。

另外三路大军,公孙贺无功而返;公孙敖与匈奴交战,致七千名骑兵阵亡,因此被判死罪,后缴纳赎金,免罪为民;而最为大家看好的李广将军则遭遇了匈奴的伏击,侥幸逃回,亦被贬为庶人。

这样的结果一方面让汉武帝很痛心,但另一方面,亲手提拔的卫青所取得的胜利,不啻是对匈奴人的沉重打击,这又让汉武帝很高兴,他当即封卫青为关内侯。

第二年,匈奴人疯狂报复,突袭了汉朝守边军队,杀死了辽西太守。汉武帝决定再次发动针对匈奴的战役。而这一年,卫子夫生下了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刘据,随后被立为皇后。汉武帝更加重用卫青,交给他三万精锐骑兵,北出雁门,集中兵力歼灭匈奴军队;同时派将军李息率军牵制匈奴人,配合卫青作战。二人不负众望,杀死匈奴数千人,取得了胜利。

这是汉武帝反击匈奴以来的第一次真正的胜利,朝廷上下大受鼓舞。汉武帝也是喜不自禁。(未完待续)@#

点阅【千古英雄人物之汉武帝】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自古就与毗连的朝鲜存在着密切的往来,不过有确切记载的是在周朝。当时一个中国人前往朝鲜建立了朝鲜半岛第一个王朝,这个人名叫箕子。箕子朝鲜的疆域大致是西隔辽河与燕国为邻,北至今天黑龙江省桦南县境内,南隔汉江与辰国(注:朝鲜半岛中南部的部落联盟)为邻,东接沃沮(注:朝鲜半岛北部部落)。
  • 学术界认为,汉武帝盐铁官营是英明的决定,不仅促使农民使用大型的犁用以取代耜之类落后的木器、石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最重要的是铁兵器产量激增,并最终取代铜兵器,中国文明的历史从此揭开新一页。
  • 汉武帝刘彻无疑是对中国冶铁业贡献最大的人物。汉武帝之后,中国的冶铁技术开始完善并成熟起来,生产规模也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
  • 短暂但影响深远的秦朝在中华历史大舞台谢幕后,迎来了又一个辉煌的王朝:大汉王朝。“汉朝”的名字源于汉高祖刘邦的“汉王”封号。汉朝初年的惠帝、文帝、景帝十分崇尚黄老之道,以“无为”的方式治理天下,因此政宽人和,天下富足,礼义兴盛,百姓安居乐业。景帝驾崩后,武帝即位。其在位共54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统治时间占整个西汉王朝的四分之一。
  • 年轻的武帝即位时,天下太平,经济富裕,而这得益于其祖父辈们的“文景之治”。《史记》载,当时官仓里是新粮压旧粮,钱库里的钱数不胜数,多的串钱的绳子都断了。街巷中,许多百姓都有自己的马匹,田野中更是牛羊成群。老百姓是丰衣足食。然而,武帝并不想做个太平皇帝,年轻的他内心有着灭匈奴、抚四方、一统天下、施仁德于百姓、光大祖宗基业的远大理想。他即位后采用新纪元,即以建元为年号,就是在昭示自己宏业的开端。这一纪元方式为后世皇帝所仿效。
  • 在窦太后的干预下,雄心勃勃的汉武帝推行的建元新政遭遇波折。为了不违逆祖母,汉武帝选择了纵情山水,打猎游玩,扩建上林苑,与文人雅士吟诵歌赋。不过,他内心并没有忘记国家大事。期间,汉武帝做了两件对其日后影响巨大的事情,一件是派张骞出使西域,一件是巧妙救援南方的东瓯国。
  • 按照司马迁的记录,汉武帝是“悉延百端之学”。而其施政思想中除了王道(儒家),还包含 霸道(法家)、道家、阴阳家等等。要知道,五经中的《易经》也是道家和阴阳家的经典,《书经》则是夏、商、周三朝的行政法典。显然,汉武帝尽管重视儒家学说,但却不拘泥于一家,而是为了其统一大业,选取诸家学说中有用之处为其所用。
  • 汉武帝还派出博士到各地寻访天下贤能,对于德高望重、鸿儒和有才能但不愿出仕之人,汉武帝则派礼官以隆重礼节迎接,恳请其入朝为官,此种方式称为“征召”。他曾以“安车蒲轮”请出枚乘和鲁申公。
  • 汉朝最具有代表性的文体就是赋。汉赋内涵非常丰富,包含宣化、讽谏、颂美、招贤等。
  • 据《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年少就喜好读书习剑。学业大成之后,爱慕蔺相如“秉然正气,不惧霸气,而完璧归赵”的为人,希望像蔺相如那样建功立名,就更名叫“相如”。司马相如凭着家中的资财做了郎官,侍奉孝景帝,汉景帝不喜欢辞赋,看中的是司马相如的骑射本领,提升司马相如为武骑常侍,但这个职位并不符合他心目中的喜好。这时,正赶上梁孝王来京朝见天子,一批辞赋名家如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人随同前来,司马相如见了很喜欢他们,藉有病辞掉官职,到梁国去做客、游学。梁孝王让他同各位儒生住在一起,司马相如和儒生们及游说之士相处了几年,创作了《子虚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