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处暑

【文史】争秋夺暑——秋天第二个节气处暑

作者:容乃加

争秋夺暑,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赖友容/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408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处暑暑止

“处暑”是表示气温变化的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了,从每年阳历8月22日-23日间到下个节气“白露”前的半个月。处暑,暑止。有句俗语“争秋夺暑”,指的就是从“立秋”到“处暑”这期间天气微妙的嬗递演变样貌,进入“处暑”,暑气就呈现潜伏处“止”状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一般处暑都是在三伏天之后,所以有“出伏迎处暑”的俗谚。进入处暑,中国大陆长江以北地区已是秋高气爽,而在其南方,“秋老虎”猛烈当头,暑气余威甚至不亚于夏日。

处暑的物候

中国古代观察处暑主要的三个节气现象,称为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元代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二候天地始肃:秋天阴长阳消,节气到处暑天地现肃杀之气,万物开始凋零。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也是提醒人们要注意养阴保健的时节了。

三候禾乃登:处暑谷、到处黄;秋收不失时,谷物不绝。稻秫菰粱等等的禾谷成熟了,对农家们来说,处暑就是农忙收获的季节。在中国大陆各地流传处暑稻禾黄有俗谚,例如:山西处暑禾田连夜变;山东处暑三日无青谷;浙江处暑三朝稻有孕;湖北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处暑到谷物熟黄,家家户户一片忙收成景象。

处暑节气俗谚

以下是几个和处暑有关的俗谚,表现中华文化中庶民的智慧与趣味:

1.处暑曝死老鼠:江苏一带也流传:“处暑处暑,热煞老鼠”,反映处暑节气里,白日反复高温酷热的现象,因此也有一说“秋老虎,毒过虎”与此应和。

2.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处暑时节台风盛,如果日出时有红云,就是大自然显示台风将来的“台风云”现象,要有防台准备,外出能免则免。

3.七月半鸭--“不知死!”:用以比喻世人不知大难临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歇后语呢?俗称的黄历“七月半”就是中元节,常落在处暑节气期间。七月半的节俗大事就是“中元普渡”,鸭子长大到了七月半正是好吃,应时应景将成为普渡的牺牲,所以有了这句俗语。

昆明湖的鸭子/AFP
昆明湖的鸭子(AFP)

处暑风物处暑鸭 养生保健处暑梨

以下介绍二种处暑期间风行的保健养生食品:
一、处暑鸭:黄历七月半,常落在处暑节气期间。北京每年处暑一到就是“处暑百合鸭”应景上市热卖时节。古人在入秋时节养生,讲究清肺健脾润燥,鸭子味甘性凉而养阴,民间掌握节气养生的契机,调和生津养阴的食材,各种料理方法五花八门,展现中华文化中饮食养生的智慧。

北京片皮鸭。(石岚摄)
处暑吃鸭肉是中华文化的养生智慧。(石岚/大纪元)

二、处暑节气保健水果:处暑期间,白天温高入夜感凉意,湿度大降,气候的转变容易让人感到疲倦、提不起劲,这期间特别要注意保健防秋燥。吃当令的蔬果养生是中国古人流传下的智慧之一。在处暑期间梨子正当令,梨多汁有助于润燥生津、防秋燥,且具有镇咳、化痰、清热、解毒的功效。处暑吃梨子保健养生正当时。

图:常青农场种植韩国梨树。(郭茗/大纪元)
梨是处暑时节的保健养生水果。(郭茗/大纪元)

养生饮食取用天地间当令的食材,取乎时,用以节,适以调和天地阴阳的变化,这也是二十四节气给人的提醒,脉脉不息周而复始。
*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时候的农民们将所有的农事活动,都按照历法节气来安排行事,所谓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都不失其时.........
  •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浪漫的时候,约在每年的11月21到23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40度。此时在中国大陆的黄河流域气温开始下降,飘下浅浅细细的雪花,因为是初雪,雪量不大,所以叫做“小雪”。在这个时节,各处都像洒上糖霜般的雪白宁静。自古以来,白雪带有祥瑞的意思,所以俗话说:“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
  • 大寒到立春期间,年终尾牙各种交际应酬邀约又不断,加上过节的气氛容易放松心情大啖美食,年后的肥胖问题就容易发生。平时喜欢大鱼大肉,饮食过量、胀气、胃痛、腹泻等肠胃问题的朋友,更要小心火锅、年糕与油腻年菜带来的负担。除了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外,中药里的山楂、陈皮和厚朴,冲泡后当温开水饮用,也有助于消除胀气和去油解腻。
  • 雨水到惊蛰期间,正值万物生命力最旺盛之际,所以养生重点要顺应春天阳气初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按照中医五行属性,春属木,与肝经相应,肝经主控人体的生长,是生物激素变化最旺盛的时候。
  • 春分到清明期间,正属于春季当令的时节,养生保健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按中医五行的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此时养生应珍惜春天的“萌发”特性,借着人体的阳气上升,新陈代谢的旺盛,让春阳蕴藏的气机得以宣达运行。
  • 古籍《左传》里提到“立春为启,立冬为开”,以“启”字代表着一年的开始。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阳和起蛰,品物皆春”,从这一天一直到立夏这段期间,称为春季。
  • 唐朝诗人韦应物在《观田家》中吟道:一雷惊蛰始。惊蛰又称启蛰,位居二十四节气第三,时间在每年西历的3月5~6日。所谓“春雷惊百虫”,从惊蛰开始,气温回升明显,各种微生物也开始蠢蠢欲动,大量繁殖,这段时间也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 中国人很早就有夏至节俗,夏至的至有三义,夏至这节气在中国起源甚早,周朝天子已经在夏至祭地,〈夏至九九歌〉描写夏天的气候与景象演变。夏至,今日一阴生。天地运行带来了季节的循环变化,夏至天地阳消阴长步入转折起点。 夏至,中国人讲“天人合一”,表现在节俗生活、自然和民谚中。
  • 小暑在二十四节气中是用以表示年中天气变化的一个节气名称,在每年的7月7日或其后一日,当天空中太阳位置落在黄经105度时。古人有谚语“小暑一日热三分”。中国人对各节气现象和物候的观察早于先秦时代,并由此建立起生活与耕作的规律,是从大自然的体察中所开启的智慧,《礼记.月令》多有记载。“不违时”顺天而作,少力而多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