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赏析:〈简兮〉

作者:明珠

诗经赏析(小玉/大纪元制图)

font print 人气: 3819
【字号】    
   标签: tags: , , ,

《诗经.国风.邶风.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籥,右手秉翟。
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注释:

1.简兮简兮,方将万舞:简,这是个错别字。实际上“简”字门中的“日”应该是“月”。所以,我们在《康熙字典》中查不到有“日”的“简”,却能查到有“月”的“简”。因为目前字库中没有这个字,所以用“简”来代替了。用竹子加茅草盖一间简易的房子,在有月亮的晚上,月光很容易被留在了房子里,所以李白说:“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说明李白当时写诗的环境有可能是在山中的简陋的房子中。古代正式的房屋或宫殿,大部分的房间无法透进月光。而在大白天,日光基本上都能透进到每一个房间,不管那房子是正式的还是简陋的。所以有“月”的“简”更能体现出这个字的其中一层内涵――简约,简单。

“简”在本诗中的意思是检阅(简阅)及选择。《康熙字典》:“又简阅也。《周礼.春官》大田之礼,简众也。【疏】简,阅也。谓阅其车徒之数也。又〈夏官〉大司马简稽乡民。【注】谓比数之。”“又求也,选也。分别也。《书.多士》夏迪简在王庭(当年夏朝灭亡后一些官员被选在殷商的王庭任职)。《礼.王制》简不肖以绌恶。〈郊特牲〉简其车赋,而历其卒伍。”“简阅”这个词组在汉代时期就出现了;而“检阅”一词在北魏时期的《洛阳伽蓝记》中才开始出现[1]。

方将,即将,马上要(开始)。这个词组在先秦以前的典籍中经常看到[2]。万舞,这是先秦时期的舞蹈名称,此舞蹈场面宏大,分武舞及文舞两部分。夏、商、周都有万舞,《诗经》中有三首诗篇提到了“万舞”。

这两句的大意是:简阅啦,国君要选拔贤良!万舞马上就要开始了。

2.日之方中,在前上处:方中,大地的正中。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此“方”也被用来比喻大地。《康熙字典》:“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注】地体安静,是其方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圜者中规,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训》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古人用“土圭”这种仪器来测日影(日景)以定时间等,《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唐.贾公彦疏:“土圭尺有五寸,周公摄政四年,欲求土中而营王城,故以土圭度日景之法测度也。度土之深,深谓日景长短之深也。”因此,“日之方中”在本诗中的意思即“正午时分”。

在前上处,指六位领舞之人所须要站位的地方,在“万”字的前方。“万舞”至少须要81人,不管人数多与少,都取九的倍数,其中都只有六位领舞之人。领舞之人也是此次将被选拔之人。请看下面附图:

 马王堆帛书中隶书“万”(词典网)
马王堆帛书中隶书“万”(词典网)
 篆书“万”(词典网)
篆书“万”(词典网)

万舞初始站位的阵形类似于隶书中的“万”字,“万舞”寓意深远,变化万千,但“万变不离其宗”,从天空看下来,阵形始终是一个万字。

这两句大意:日当正午,候选官员的六人站在万舞阵形的前列上方。

3.硕人俣俣,公庭万舞:硕人,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之人;可形容男性,也可形容女性。在周朝时期,选择官员时也很注重相貌,首选是“硕人”或“身材长(音常)大者”。《礼记.月令》:“命太尉,赞桀俊(接见德才出众者,‘桀’通‘杰’),遂贤良,举长大(举荐硕人),行爵出禄(赐给官位及俸禄),必当其位。”俣俣,音宇;身材长大魁梧貌。公庭,也称公宫,指诸侯国君的朝堂,也就是上朝议事的地方。周朝时期,大国诸侯国君的公庭,正门进入后,在正门与前殿之间有一个四方形的大操场,万舞就在这个操场演练。过了前殿往里走,前殿与正殿(上朝议事之处)之间还有个稍小点的操场。这几个地方都属于公庭的范围,所以本诗说“公庭万舞”。

这两句的大意:身材高大容貌英俊的国都大学的学子们,在公庭的操场上演练万舞。(在万舞阵形的前上处,那六位待选的学子是成绩优秀已经毕业的,其余的参与者则不一定都是毕业的学生。)

3.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辔,音臂;马缰绳。《康熙字典》:“音秘。《说文》马辔也。《释名》辔,咈也。牵引拂戾以制马也。陆佃曰:御驽马以鞭为主,御𫘣马以辔为主。”必须说明的是,“辔”字不读“配”,因为“辔”字在《平水韵》中属〈去声四寘〉部,而“配”声属〈去声十一队〉,笔者认为此字的注音以《康熙字典》为准。组,将几根细绳编织成带子,称为“组”;可为名词也可为动词。周朝时期的战车有四匹马,一马有两条缰绳。“执辔如组”是说,领舞之人模拟御马车奔驰时控缰绳的动作,如牵绳织组一般。

这两句的大意是:他们的舞姿刚劲有力如猛虎下山,他们在表现驾驭战车时的控缰绳动作,手指如牵绳织组那般灵巧。(这两句是描写武舞的场景)

4.左手执籥,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籥,《康熙字典》及朱熹的注音均为“药”;乐器,似笛,有七孔、六孔及三孔的籥。秉,音丙,持,拿着。翟,音狄;本诗指长尾野鸡的尾羽。《说文》:“翟,山雉尾长者。” 据《周礼.春官》记载:“籥师(官名)掌教国子舞羽龡(音义同吹)籥。”《礼记.文王世子》:“秋冬学羽籥。”本章的头两句是描写文舞的场景,并与周礼相对应。

赫,音贺;本诗中的意思为赤色的样子。《说文》:“赫,火赤貌。”渥,音握;本义为沾上或被抹上(某种颜色或汁),本诗指重重地抹上。《康熙字典》:“又厚渍也。《诗.邶风》赫如渥赭。《正义》言其颜色赫然而赤,如厚渍之丹赭也。”赭,音者;红土。红土有黏性,加水后可抹墙,砌砖等。《说文》:“赭,赤土也。”公,本诗指诸侯国君。锡,音义同“赐”。爵,爵位,官位。《康熙字典》:“又《集韵》爵位也。《广韵》封也。殷爵三等。周爵五等。三等法三光(效法日月星)也。五等法五行也。《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柄[3]驭群臣,一曰爵。【注】爵谓公侯伯子男卿大夫士也。【疏】以德诏爵,以贤乃受爵也。”

这几句的大意是:在演练文舞的时候,他们有的左手执籥,右手持翟羽。演舞结束后,他们因运动而满脸通红,有如涂了一层厚重的红土,国君宣布赐予官位的名单。

5.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榛,音真。李时珍《本草纲目》:“榛树低小如荆,丛生,冬末开花如栎花。”榛子可食,古代的妇女也常用做见面礼之一[4]。隰,音习;本诗指山坡下的低湿地带。《说文》:“隰,阪下(山坡下)湿也。”苓,卷耳。《康熙字典》:“音灵。《说文》卷耳也。《尔雅.释草》菤耳,苓耳也。【注】卷耳形似鼠耳,丛生如盘。【陆玑疏】可煮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妇人耳珰。幽州谓之爵耳。《博雅》苓耳,枲耳也。”卷耳一般都生长在山坡下的低湿地带[5]。

云,语气助词。思,愿望,心愿。《康熙字典》:“又愿也。《诗.大雅》思皇多士。【笺】愿也。【正义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愿也。”“云谁之思”意即“谁才是您想要的人材?”或者“您心愿中的人材是什么样的呢?”西方,亦称西土;指周文王时期的周国,当时在整个华夏的西部地区[6]。美人,本诗指有美德之人或大德之士。

这几句的大意:山上有榛树,山坡下有卷耳。(言外之意,不同的人材会安排在不同的职位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您心愿中的人材是什么样的呢?(我心愿中的人材就如)周文王时期的那些大德之士。

6.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那才是有美德的人啊!他们是当初追随周文王的那些人啊!

赏析:〈简兮〉这首诗是西周时期某个诸侯国的乐师写的[7],描述国君选拔人材的事情。根据《礼记.文王世子》记载,国都大学的学生:“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于东序(东郊大学)。”学干戈之舞其实就是学干戈在战场上的运用方法,一群人持干戈列阵形演练,就是“干舞”。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有一个目的是为了消除杀气及不善的因素。

现代的一些人集体练武,不管是打拳还是持器械,头脑中都带着防人、打人、砍人、杀人的想法,嘴里的喊叫声中都带着杀气和不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习武,那么他长大后的争斗心会很强,遇到事情时忍耐力会比一般人差很多。

本诗中所说的“万舞”是将文舞及武舞结合起来的一种多人舞蹈。一个国家的礼乐制度实施得如何,从万舞中可以看出来,因此国君用万舞作为选拔人材的最后一场考试。而能够在万舞中成为领舞的人,都是经过学校层层举荐的品学兼优的学生。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乐师召唤学生们)简阅啦,国君要选拔贤良!万舞马上就要开始了。日当正午正式开始,候选官员的六名学生,请你们站在万舞阵形的前列上方。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身材高大容貌英俊的国都大学学生们,在公庭的操场上演练万舞。他们的舞姿刚劲有力如猛虎下山,他们在表现驾驭战车时的控缰绳动作,手指如牵绳织组那般灵巧。

此章的后两句是描写武舞的场景,也就是说,万舞是以武舞先开始的。

左手执籥,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在演练文舞的时候,他们有的左手执籥,右手持翟羽。(演舞结束后)他们因运动而满脸通红,有如涂了一层厚重的红土,国君随即宣布了赐予官位的名单。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春秋时期赵简子曾元神离体到天上也看到了万舞的表演:“居二日半,(赵)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大意:又过了两天半,赵简子才醒来,对身边的大夫官说:“我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很开心,与众神在天上游玩,听到了仙乐的多次演奏,并看到仙人表演万舞,天上的音乐及舞蹈与夏商周三代的都不相同,却更能打动人心。”

赵简子是春秋后期的人物,他是当时大国晋国的上卿,见识可谓广博。他到天上看到的音乐、舞蹈与地下的都不一样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地上的礼乐已经开始败坏了,与神传文明的最初状态不一样。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山上有榛树,山坡下有卷耳。(乐师问国君)您心愿中的人材是什么样的呢?(国君回答)我心愿中的人材就如周文王时期的那些大德之士。

榛树及卷耳都是在秋天收获果实[8],而现在也正是秋天,国都大学的学生毕业,到公庭参加官员的选拔典礼。另外一点,榛树生长在山上,而卷耳生长在山坡下,以之比喻选拔不同的人材并将他们安排在不同的职位上。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那才是有美德的人啊!他们是当初追随周文王的那些人啊!

这两句诗还是诸侯国君说的话,国君强调了自己心目中希望得到的人材如当初追随周文王及周武王的那些人――姜太公、周公旦、召公奭、南宫括、虢叔、泰颠、闳天、宜散生,等等。

本诗的第五章言外之意是说,要选择道德修养品质高,而且有才能的人为官,这两句诗与周礼的规定是相互对应的,《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大意:凡是在东郊大学中选择学成之人为官,一定要优先录取有美德且有才能的人。

结语:〈简兮〉这首诗中的“公言锡爵”被很多学者误解,有的人甚至将它释义为,国君赏赐给跳舞的人酒喝,然后就将他们打发走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周朝时期,有一个规定:无官不受爵,授爵必封官。这是说在燕礼或祭祀礼时,用爵这种酒器赐酒,一定是赐给有官位的人。而给无官位的人“赐爵”那就是指封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用“赐爵”这个词去查一下《周礼》、《礼记》、《仪礼》中的相关记载,看看是不是这样[9]。而《史记》中不同章节出现的“赐爵”这个词,全部都是讲加官进爵。

近代的一些学者甚至将诗中“云谁之思?西方美人”释义成想念远在西方的美女情人。万舞是展现一个国家礼乐风貌的舞蹈,公庭(公庭万舞)是肃穆庄严的场所,《礼记.曲礼下》明文规定:“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怎么有可能出现这种事情?即使是现代的大学也不可能啊!比如说有一个军校,毕业班的学生编排一个展现军威的舞蹈,正在台上表演,台下坐着很多将军看演出。台上跳舞的一个学生突然停下来说:“报告教官,我不想跳舞了,我突然很想念自己在西部的女朋友。”有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吗?

笔者个人浅见,研究《诗经》的学者如果对周礼一点都不了解,就著书立说,那只能是误人子弟。中国大陆想恢复真正的传统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附注1]汉.王充《论衡.乱龙篇》:“居东海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汉.桓宽《盐铁论.刺复》:“计数不离于前,万事简阅于心。”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崇真寺比丘惠凝死一七日还活。经阎罗王检阅,以错名放免。”

[附注2]《庄子.大宗师》:“且方将化,恶知不化哉?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庄子.天地》:“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

[附注3]“八柄”指天子及诸侯国君统驭臣下的八种方法,即爵、禄、予、置、生、夺、废、诛。《周礼.天官塚宰.大宰》:“以八柄诏王驭群臣:一曰爵,以驭其贵;二曰禄,以驭其富;三曰予,以驭其幸;四曰置,以驭其行;五曰生,以驭其福;六曰夺,以驭其贫;七曰废,以驭其罪;八曰诛,以驭其过。”

[附注4]《礼记.曲礼下》:“妇人之挚,椇榛、脯脩(干肉)、枣栗。”《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女贽(礼物)不过榛栗枣脩(干肉),以告虔(表示诚敬)也。”古代的妇女不能以玉帛等贵重物品作为见面礼,那会被认为犯非礼。

[附注5]《毛传》将“隰有苓”中的“苓”释义为“大苦”,笔者个人浅见,大苦即黄药子,这是一种蔓生类植物,根本就不特定的生长在山坡下的低湿地带。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黄药子》:“大苦者,云即甘草也。蔓生,叶似薄荷而色青黄,茎赤有节。”“时珍曰︰黄药子,今处处人栽之。其茎高二、三尺,柔而有节,似藤,实非藤也。叶大如拳,长三寸许,亦不似桑。”所以笔者认为《毛传》的释义有误。

也有学者将“隰有苓”中的“苓”释义为“茯苓”,据《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认为:“时珍曰︰茯苓,《史记‧龟策传》作伏灵。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故谓之伏灵、伏神也。”笔者个人浅见,“茯苓”为松树的伴生木,更不可能生长在山坡下的低湿地带了。

[附注6] 《尚书.周书.酒诰》:“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文王在西方建国)。”《尚书.周书.泰誓中》“呜呼!西土有众,咸听朕言。”《列子.仲尼第四》:“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附注7]《周礼.春官宗伯》:“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教乐仪,行以〈肆夏〉,趋以〈采荠〉,车亦如之。”

[附注8]榛子采收的季节比较长,一般是8-10月份;另据《本草纲目.草部.卷耳》记载:“苍耳叶青白,类粘糊菜叶。秋间结实,比桑椹短小而多刺。”

[附注9]《周礼.夏官司马(第四)》:“凡祭祀,掌士之戒令,诏相其法事;及赐爵,呼昭穆而进之。帅其属而割牲,羞俎豆。” 《仪礼.大射仪》:“公答再拜。受赐爵者以爵就席坐,公卒爵,然后饮。”《礼记.王制》:“使以德,爵以功,未赐爵,视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国。诸侯之大夫,不世爵禄。”笔者只引用三篇,周礼中出现的“赐爵”一词还有很多篇,请对古文有兴趣的读者结合上下文去研读,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摽有梅”的本义就是“落梅(子)”,题目为什么不用“摽梅”,中间为什么要加一个“有”字呢?“有梅”其实是“有媒”的谐音。
  • 朦胧的小星星随着圆月的西沉已经渐渐隐去,天空中只见参星和昴星横于中天。军队的官兵背负着棉被及衣服等行李,敬慎而迅疾地赶了一夜的路。每个人的天命均不相同。
  • 由于儒家修炼体系中认为,人是从天上美好的世界中掉到常人这个苦海中来的,必须经过修炼才能返回天上的家园,因此把这个修炼过程称为“归”。由于学校四周环水,因此〈江有汜〉才以沿长江行舟东去来借喻大学的学习或修炼的过程。
  • 用一颗“独茧”来缫丝,抽出来的丝最均匀,每一缕丝都是一样的粗细,一样的强度;这样合股织成的纶线的强度及韧性最好,钓鱼才能钓得多。以此来借喻王姬和姜得的婚姻好合(如丝合成纶)、德行及容貌般配;他们组成的家庭会兴旺发达,他们将来治理的诸侯国会国泰民安。
  • 在那些葭草初生的春季,(天子田猎时)对五只野猪只射出一发箭矢。言外之意:天子仁慈,有好生之德,田猎时不忍心把所有野兽都杀了。
  •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用柏木做的小舟在水中漂浮,(而且)它随波逐流。
  • 绿色为间色(闲色),黄色为正色。现在把黄色当成了陪衬,绿色当成了主色,这显然有违古代圣人留下来的礼制,看过去也很不协调。
  •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燕子从南边飞回,忽上忽下叽叽喳喳地叫。姑姑要出嫁,我送她到国都的南郊。直到看不见她的送亲车队,(此时燕子的叫声)声声让我揪心。
  •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 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那一段日子,风中还夹杂着大量的雾霾;(他在朝廷中对别人也是一脸阴霾),他有时自我感觉顺心时会来看看我;我却希望他别让我去侍寝(莫往),也别再来找我(莫来),我有自己的事情须要思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