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美英四国学者合著抗战史研究书籍《重探抗战史》

人气 144

【大纪元2016年08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易永琦美国休斯顿报导)《重探抗战史》主编、美国胡佛研究中心研究员郭岱君教授表示,历史关系到个人、家、团体和国家,人在历史里得到经验和智慧,只有把过去搞清楚,才会对现在和未来有答案。

郭岱君教授曾任中华民国总统府新闻秘书、行政院新闻局驻波士顿办事处主任等职。8月20日应休士顿中山学术会和荣光会邀请,郭教授在休士顿华侨文教中心“重探抗战史座谈会”上,介绍由多国学者结合多方史料研究,共同编著的《重探抗战史》。几位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们也来到现场,聚精会神地聆听对这段历史的分析。

图:8月20日应休士顿中山学术会和荣光会邀请,郭教授在休士顿华侨文教中心“重探抗战史座谈会”上,介绍由多国学者结合多方史料研究,共同编著的《重探抗战史》。(易永琦/大纪元)

《重探抗战史》联合了日本、美国、英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多位学者,参阅了抗战历史中、日、美、英等多人的生前日记、回忆录、官方档案,以及最新公开的第一手资料等。《重探抗战史》第一卷研究了“从抗日大战略的形成到武汉会战(1931-1938)”这段历史,分为“中日战争的起源”、“形成大战略”、“大战初起”和“走向持久战”等四部分。参与的学者分别来自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中央大学、中华民国国防部、中华民国国史馆、美国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和独立军事史研究员等。

四千万字的蒋介石日记自2006 年美国史坦佛大学胡佛研究中心公开后,迄今已有数百位中外专家学者前往阅读研究。郭教授表示,蒋介石日记对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经济提供理解的脉络,是非常珍贵的资料,给很多当时抗战历史上的事件提供了解读,也是《重探抗战史》中主要引用史料之一。

郭教授认为,以往对抗战的研究多因党派原因而存在隔离偏见,大陆对抗战历史的描述存在极大的偏颇,台湾的研究多以黄埔为主线,还有报喜不报忧的现象,例如对“南京保卫战”简略处理,还有因为资讯不健全,史料的缺失,使得一些问题说不清。

“我们有日本的学者,因为日本是战争的另一方,我们也想知道为什么日本人这么多人参战,他们也参与了当时的谈判。”郭教授说,与军事史不同,本书的研究是以人为中心,人们当时做了什么和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以中华民族的发展为基点来看待历史,“战争中有毁灭,也有随之带来新生事物的出现。事情都是有因必有果。”

“这也是我们作为学者,对不党不私、公正研究的尝试”,郭教授还表示,中国大陆高知识阶层的一些青年人寻求抗战真相,对她工作的热情支持令她感慨。

《重探抗战史》共有三卷,后面的两卷将于明年七月出版。

图:8月20日座谈会中,郭教授在休士顿华侨文教中心介绍新书《重探抗战史》,并为读者签书。(易永琦/大纪元)

责任编辑:王梓

相关新闻
陆99岁老兵获抗战胜利纪念章 感谢中华民国
大陆9抗战老兵游台湾 谒蒋公陵寝了心愿
抗日将军曾锡珪的大陆家属将获抗战纪念章
王凤昌:抗战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缵绪辞官抗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