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汉武大帝(5)

【文史】汉武帝唯才是举 人才济济

作者:刘晓
《帝鉴图说》上篇圣哲芳规之《蒲轮征贤》。汉武帝寻访天下贤能,曾以“安车蒲轮”请出枚乘和鲁申公,留下典故。(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31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汉武帝尊儒术的同时,对人才亦是孜孜以求。他接受董仲舒规范察举制的建议,将一大批优秀人才汇集到自己身边。

完善察举制

历朝历代都有选拔人才的制度,夏、商、西周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战国时出现“军功爵制度”以及“养士”,秦代则多以“辟田”和军功为选官依据,也出现推举制度。汉代则以“察举制”闻名,直至隋唐出现科举制。

汉代的察举制从汉文帝开始,他曾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对策”(考试)和等第。即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不过,原先被推荐的人多为推荐者的亲戚或朋友,良才并不多。因此汉武帝才扩大察举的范围,察举制亦达到完备。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听完董仲舒的建议后,即下诏地方郡国推荐孝、廉各一人。所谓“孝”指孝子,“廉”指廉吏,他们都是地方上品德优良可以做表率的人。随后他又下诏进行细化,郡国人口20万的,每年向朝廷推荐一人,40万的推荐两人……然而,汉武帝扩大察举范围之举遭到一些大臣们的反对,他们担心照此下去,他们的子弟将难以顺利进入仕途,因此一些地方以“野无遗贤”上奏汉武帝。

汉武帝虽然生气,但并没有惩罚这些官员,而是拟定一份诏书,向天下说明察举制的重要性,并让大臣们讨论。他在诏书中说:“朕命令郡国推举孝子廉吏,是为了树立榜样,继承圣人的事业。孔子说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行必有吾师’,现在有些郡县一个贤人都没有推荐上来。自古以来,推举人才的受重赏,压制人才的要受罚。现在令二千石、礼官、博士商议一下不举贤才的罪名。”

负责察举的官员很快地将商议结果上奏上来:“不举荐孝子,就是不奉诏,应以大不敬治罪;不举荐廉吏,就是不称职,应当就地免官。”汉武帝以此昭告全国。

诏令下达后,各地官员再不敢怠慢,纷纷举荐贤才。大批被举荐的贤德之人通过考试进入朝廷。

武帝时期,察举的科目不断增加和充实,特别是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加之后世的稍稍改动、增加,汉代察举制按照举期分类,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包括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光禄四行等,以孝廉一科最为重要;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以贤良方正为最重要。

汉文帝时期察举制只有贤良和孝廉两科,武帝增加为四科。一曰德行高洁,志节清白;二曰学通修行,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任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照奸,勇足决断,才任三辅令。

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四科标准分类,则以“德”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科;以“经学”为主的明经科,这里的“经”单指儒家经典;以“文法”为主的有明法科,即选拔通晓律令的人才;以“才能”为主的有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

但所有的科目,都以德行为先,在学问上则以儒学为主。这正是汉武帝开始推行董仲舒的“尊儒术”的具体体现。

汉武帝通过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选拔出有德有才的人。可以说,察举制为汉武帝开创辉煌帝业奠定强有力的基础。而这一制度实行了1,300年之久,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

北阙上书与征召

除了实行察举制,求贤若渴的汉武帝为了不遗漏贤才,还允许有才能的人毛遂自荐,向朝廷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如果确有才能,同样会得到重用,而且不问出身。因为朝廷是在宫殿北边的门楼上接受上书,历史上,就把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称为“北阙上书”。

汉武帝对北阙上书非常重视,常常亲自阅读上书,选拔人才。在西汉历史上留下印记的东方朔、朱买臣和主父偃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被选拔上来的。

如以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著称的东方朔初次给汉武帝上书时,就洋洋洒洒用了三千汉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扛起,而武帝用了两个月才读完。能让皇帝花如此长时间读完,东方朔确实非同寻常。

除此而外,汉武帝还派出博士到各地寻访天下贤能。对于德高望重、鸿儒和有才能但不愿出仕之人,汉武帝则派礼官以隆重礼节迎接,恳请其入朝为官,此种方式称为“征召”。他曾以“安车蒲轮”请出枚乘和鲁申公。

人才济济

通过上述几种方式,汉武帝网罗了天下不少贤才能人,如大将军卫青是奴仆出身。

《史记》记载,卫青的母亲叫卫媪,生有一男三女,其中的三女儿卫子夫后来做了汉武帝的皇后。卫媪后与他人生下了卫青。因生活艰苦,卫青被送到亲生父亲家里,但却受到虐待。长大后,卫青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

王双宽绘《百位英雄榜》卫青。(王双宽提供)

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个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这是贵人的面相啊,官至封侯。”卫青笑道:“我身为人奴之子,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然而,随着姐姐卫子夫的地位变化,卫青也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信任,先后被任命为建章监、侍中、太中大夫,其才干由此可见。卫青后来七征匈奴,战功卓著,还任大司马大将军为内朝参决政事,为大汉朝立下汗马功劳。

此外,顾命大臣金日磾是匈奴战俘,理财家桑弘羊是当时受人歧视的商人的儿子,东方朔本是杂家,霍祛病20岁出头就被委以重任……他们都成为了汉武帝缔造辉煌帝国的重要帮手。@*

点阅【千古英雄人物之汉武帝】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谢秀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书中记载着无数灵异事件。下面是汉武帝遇到水木之精--藻故事。
  • 汉武帝元封年间,东方朔游于鸿濛之泽,看见他的母亲田氏在白海边上采桑叶。这时忽然有一个黄眉老人来到他面前说……
  • 学术界认为,汉武帝盐铁官营是英明的决定,不仅促使农民使用大型的犁用以取代耜之类落后的木器、石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最重要的是铁兵器产量激增,并最终取代铜兵器,中国文明的历史从此揭开新一页。
  • 汉武帝刘彻无疑是对中国冶铁业贡献最大的人物。汉武帝之后,中国的冶铁技术开始完善并成熟起来,生产规模也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
  • 短暂但影响深远的秦朝在中华历史大舞台谢幕后,迎来了又一个辉煌的王朝:大汉王朝。“汉朝”的名字源于汉高祖刘邦的“汉王”封号。汉朝初年的惠帝、文帝、景帝十分崇尚黄老之道,以“无为”的方式治理天下,因此政宽人和,天下富足,礼义兴盛,百姓安居乐业。景帝驾崩后,武帝即位。其在位共54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统治时间占整个西汉王朝的四分之一。
  • 年轻的武帝即位时,天下太平,经济富裕,而这得益于其祖父辈们的“文景之治”。《史记》载,当时官仓里是新粮压旧粮,钱库里的钱数不胜数,多的串钱的绳子都断了。街巷中,许多百姓都有自己的马匹,田野中更是牛羊成群。老百姓是丰衣足食。然而,武帝并不想做个太平皇帝,年轻的他内心有着灭匈奴、抚四方、一统天下、施仁德于百姓、光大祖宗基业的远大理想。他即位后采用新纪元,即以建元为年号,就是在昭示自己宏业的开端。这一纪元方式为后世皇帝所仿效。
  • 在窦太后的干预下,雄心勃勃的汉武帝推行的建元新政遭遇波折。为了不违逆祖母,汉武帝选择了纵情山水,打猎游玩,扩建上林苑,与文人雅士吟诵歌赋。不过,他内心并没有忘记国家大事。期间,汉武帝做了两件对其日后影响巨大的事情,一件是派张骞出使西域,一件是巧妙救援南方的东瓯国。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康熙初年,学士孙芑瞻(名在丰)担任皇帝身边的侍讲。他跟众人说了自己亲见的康熙皇帝的几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许多康熙帝谦虚勤学、敬天爱民、仁爱宽容贤臣的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