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效率惊人记忆法 (六)

“过剩练习”让记忆扎根,几十年都不忘
作者:多湖辉 译者:林曜霆
font print 人气: 495
【字号】    
   标签: tags: ,

 

在我们的日常经验里,很常碰上含糊不清的指路说明。“啊,这样我就知道怎么走了”,当下虽然好像真的了解,但经过一阵子后记忆又变得不太清楚,经常得再重问一次,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因自己所理解的内容而弄到迷路。

学习也是一样。课本跟参考书都做过了,自己辛苦地记下内容,但记忆却无法清楚地维持到考试之时,事后才懊悔地想着,如果反复多念个几次就好了。这样的经验,大家多少都曾有过吧。

反复记忆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依据某项实验,在记忆五十个数字时,反复背四次大概只能记得十个左右,但反复五次以上时能记住的数量会快速增加,而反复达十次时,就能记住全部五十个数字。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过剩学习”。不管是英文单字、日本史或世界史的年代、人名或地名,每一项都能够藉由过剩学习,也就是不停复习的方式,来确实地保有记忆。

而人的记忆在经过多久之后,依然能够确实地保持住呢?曾有一项调查是,十岁左右时背下的一○七篇文章,随着年龄增长,在四十七岁时,还记得约一半也就是五十四篇;到了七十三岁时,依然能记得四十一篇文章。

如同前一节提过的,记忆的机制并不是单独、机械性的存在,彼此之间会相互影响,并随着时间与其他事物混合,产生变形或扭曲

不过,变形的样态,会依最初记忆时所扎下的根基有多深而异。就像十岁时背下的文章到七十三岁时还留在记忆里一样,最初若能完整地记下来,就能够留存得越久。相对地,若一开始就记得不完全、不确实的话,很快会产生变形,结果就逐渐地从记忆里消失了。

─ ─摘自:《超效率惊人记忆法》方言文化出版提供@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国立中央大学博士班肄业的“雨木木学习中心”陈建霖老师,30日下午接受环宇电台“美丽心桃园”节目主持人丘尚英专访,畅谈清年人的梦以及有效读书与学习方法,该访问将“美丽新桃园”节目播出。
  • 许多人都认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我很好奇地询问他们为何会这么觉得,通常得到的回答都是“我对数字没辄啊,所以连电话号码都记不太住”,诸如此类地出现各式各样认为自己记性差的答案......
  • 想要记得住,其先决条件就是“勾起兴趣”。
  • 资料懂得“分类整理”,就有好记性
  • 因年龄不同,人用来记忆的方法也会有差异,因此配合年龄选择记忆方式,才是合理有效的记忆方法。
  • 若是在实验室里流着汗拼命地记,在考试时却怎么也想不起实验过程,最后发现自己只记得一些派不上用场的小事,那么肯定会心痛不已。
  •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吃一只活青蛙,那么接下来的一天就不会有更糟糕的事情了。” 这句标志性的名言是“吃青蛙”学习法的起源,这是一种通过确定优先级进而提高效率的方法,有助于人们识别并首先完成最困难的任务,让它们不再挡路。
  • 随着教学和学习方式的不断发展,可以公平地说,今天的方法与过去几代人传播知识的方式几乎完全不同。不断发展的学生特征和数字技术的大规模采用,已经使学习过程越来越注重视觉资源和简短的复习时间。微学习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它鼓励人们在不到15分钟的时间内学习。
评论